程度副词是汉语中用来表示动作、性质或状态程度高低的词语,如“很”“非常”“特别”“稍微”“有点”等,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并正确使用程度副词是语言表达从简单到复杂过渡的重要一步,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描述事物、表达情感,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直观、生动、互动的方式,让他们在具体语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程度副词。

从生活情境入手,建立直观感知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依托具体事物和情境,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将程度副词与日常经验结合,帮助他们建立“程度”的直观感受。
在讲解“很”和“有点”时,可以设计“味道品尝会”:准备不同甜度的糖水(如不甜、有点甜、很甜、非常甜),让学生品尝后用“这个糖水有点甜”“这个糖水很甜”等句子描述,通过味觉体验,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有点”表示程度较轻,“很”表示程度较深,再如,用“声音大小”游戏:教师发出“小声说话”“大声说话”“非常大声说话”的声音,让学生模仿并说出“老师说话有点小声”“老师说话很大声”,借助听觉差异理解程度副词的强弱差异。
可利用图片或实物对比,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有点脏的桌子”,一张是“很脏的桌子”,让学生观察后用“这张桌子有点脏,那张桌子很脏”造句,通过视觉刺激,学生能将“有点”与“轻微程度”“很”与“较深程度”对应起来,避免机械记忆。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语义差异
程度副词并非孤立存在,其含义和用法往往取决于语境,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语境示例,让学生体会不同程度副词的细微差别,避免混淆。

“特别”和“非常”都表示程度高,但“特别”更强调“超出一般”的独特性,可以设计“周末活动”主题:让学生用“我非常喜欢周末去公园”和“我特别喜欢周末去公园,因为那里有旋转木马”造句,对比“非常”侧重普遍程度的喜爱,“特别”侧重特定原因的喜爱,再如,“稍微”和“有点”都表示程度轻,但“稍微”常用于可量化的变化(如“天气稍微热了一点”),而“有点”多用于主观感受(如“我有点累了”)。
教师还可以通过“程度阶梯”帮助学生梳理副词的强弱顺序。
| 程度等级 | 程度副词示例 | 例句 |
|----------|--------------|------|
| 轻微程度 | 有点、稍微 | 这个苹果有点酸。 |
| 中等程度 | 很、挺 | 这个苹果很酸。 |
| 高程度 | 非常、特别 | 这个苹果非常酸。 |
| 最高程度 | 极其、万分 | 这个苹果酸得我受不了了。 |
通过表格对比,学生能清晰看到程度副词的层次,并在语境中灵活选择。
设计互动游戏,强化运用能力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趣味性强的互动活动,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巩固对程度副词的理解和运用。

“程度大转盘”
制作一个转盘,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写有一个程度副词(如“很”“有点”“非常”“特别”)和一个名词(如“高”“胖”“开心”“漂亮”),学生转动转盘,根据指针所指的副词和名词造句,如“转到‘很’和‘高’”,造句“我的哥哥很高”,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副词的表达效果,如“‘很高’和‘非常高’有什么不同?”
“表情猜猜乐”
教师做出不同表情(如微笑、大笑、哭、大哭),让学生用程度副词描述表情的程度,如“老师有点开心”“老师非常开心”“我很难过”“我非常难过”,通过表情的夸张变化,学生能直观感受程度副词对情感表达的强化作用。
“句子接龙赛”
以“我喜欢……”为开头,学生依次用不同程度副词接龙,如“我喜欢吃苹果”“我非常喜欢吃苹果”“我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苹果”,接龙过程中,学生需快速回忆程度副词的层级,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反应能力。
鼓励日常表达,培养运用习惯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主动使用程度副词,将其融入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形成自然运用的习惯。
在口语方面,可以在课堂问答中引导学生使用程度副词,如提问:“你觉得今天的饭怎么样?”学生回答:“今天的饭很香,我非常喜欢。”提问:“你喜欢冬天吗?”学生回答:“我有点喜欢冬天,因为可以堆雪人,但冬天很冷。”通过真实对话,学生能体会到程度副词让表达更具体、生动。
在书面表达方面,可以从简单的句子扩写开始,如给出基础句“小花笑了”,引导学生用程度副词扩写:“小花有点笑了”“小花很开心地笑了”“小花特别开心地笑了,因为她得了100分。”长期训练后,学生能在日记、作文中主动运用程度副词,丰富语言表达。
相关问答FAQs
Q1:小学生容易混淆“很”和“非常”,如何帮助他们区分?
A1: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区分,准备两杯水,一杯“很烫”(能握住杯柄,但手会感到热),一杯“非常烫”(需要借助杯套才能握),让学生触摸后描述感受,用“这杯水很烫”“这杯水非常烫”造句,通过触觉差异,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很”表示“达到一定热度”,“非常”表示“热度更高”,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如“我很喜欢画画”和“我非常喜欢画画,每天都要画”,前者是一般的喜欢,后者是程度更深的、经常性的喜欢,帮助学生理解“非常”比“很”语气更强。
Q2:如何让小学生理解“稍微”和“有点”的细微差别?
A2:可以从“可量化”和“主观性”入手讲解。“稍微”常用于描述可观察、可测量的轻微变化,如“天气稍微热了一点,我把外套脱了”(温度变化具体);“有点”多用于主观感受或难以量化的状态,如“我有点困了”(困倦是主观感受),或“这个蛋糕有点甜”(甜的程度因人而异),教师还可以设计“动作模仿”游戏:让学生“稍微跳一下”(跳得很低)和“有点跳”(跳得稍高,但仍不明显),通过动作幅度差异体会“稍微”更强调“轻微变化”,“有点”更强调“轻微状态”,多结合具体语境练习,学生就能逐渐区分两者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