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助动词对小学生来说需要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语法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知识,助动词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词,它们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但能帮助主要动词表达时态、语态、情态等语法功能,是英语句子“活”起来的关键,讲解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要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助动词的概念,让小学生明白“助动词”到底是什么,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老师说:“I like apples.”(我喜欢苹果。)这是表达现在的情况,那如果我想说“我过去喜欢苹果”或者“我将喜欢苹果”呢?这时候就需要“帮助”主要动词的词出现了,I liked apples.”(过去喜欢)中的“liked”虽然是动词,但在这里它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帮助“like”表示过去时;而“I will like apples.”(将喜欢)中的“will”就是典型的助动词,它帮助“like”表示将来时,通过这样的对比,小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助动词的作用——就像“小助手”一样,站在主要动词旁边,帮它表达不同的时间、可能性或者状态。
要分类讲解常见的助动词,让小学生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助动词主要分为三类:be动词、do/does/did和情态动词(can/could、will/would、may/might、must等),每一类都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和例句来讲解。
对于be动词(am/is/are/was/were),可以设计一个“变身游戏”,比如用“am/is/are”表示现在进行时,老师做一个“跑步”的动作,说:“I am running.”(我正在跑步。)让学生跟着做动作,理解“am+动词ing”表示“正在做某事”,对于“was/were”,可以引入“昨天”的时间概念,Yesterday, I was happy.”(昨天我很开心。)“They were at school yesterday.”(昨天他们在学校。)通过对比“和“过去”,学生能记住be动词在不同时态下的变化。
对于do/does/did,重点讲解它们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帮忙”作用,可以用“魔法棒”的比喻:当句子要变成疑问句或否定句时,do/does/did就像魔法棒一样出现,比如肯定句是“You like English.”(你喜欢英语。)疑问句就是“Do you like English?”(你喜欢英语吗?)否定句是“You don't like English.”(你不喜欢英语。)这里特别要提醒学生,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用does,其他人称用do,过去式用did,而且加了do/does/did之后,主要动词要恢复原形,Does he play football?”(他踢足球吗?)而不是“Does he plays football?”,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可以编一个口诀:“疑问否定变简单,do/does/did来帮忙,动词原位别忘光。”

情态动词的讲解可以结合“能力”“许可”“义务”等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can表示“能力”,老师可以说:“I can sing.”(我会唱歌。)然后问学生:“What can you do?”(你会做什么?)鼓励学生用“I can...”回答,must表示“必须”,可以说:“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你必须完成作业。)may表示“许可”,可以说:“You may go now.”(你现在可以走了。)情态动词后面也接动词原形,这一点可以和do/does/did的用法联系起来,让学生记住“情态动词+动词原形”的结构。
为了让讲解更直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表格,总结常见助动词的基本用法和例句,方便学生对比和记忆:
助动词类型 | 常见词 | 基本用法 | 例句 |
---|---|---|---|
be动词 | am/is/are/was/were | 表示时态(过去进行时)、状态 | I am a student.(我是一名学生。)They were at home yesterday.(他们昨天在家。) |
do/does/did | 帮助疑问句和否定句 | 构成疑问句、否定句,加强语气 | Do you like apples?(你喜欢苹果吗?)He doesn't play basketball.(他不打篮球。) |
情态动词 | can/must/will | 表示能力、许可、义务、将来等 | I can swim.(我会游泳。)You must be quiet.(你必须保持安静。)We will have a party.(我们将举办一个派对。) |
在讲解过程中,要多采用互动和游戏的方式,助动词接龙”游戏:老师说一个句子,学生加上助动词变成疑问句或否定句;或者“动作猜猜看”: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用“He/She is...”来描述,还可以让学生分组造句,比一比哪个小组用的助动词多、句子正确,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要强调助动词在句子中的“辅助”地位,提醒学生助动词后面必须跟主要动词,不能单独使用,比如不能说“I am go to school.”而应该说“I am going to school.”(am是助动词,going是主要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纠正,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语法习惯。

相关问答FAQs:
问:小学生总是混淆助动词和主要动词,怎么区分它们呢?
答:可以用“找帮手”的方法帮学生区分,主要动词是句子的“主角”,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run”(跑)、“eat”(吃)、“happy”(开心);助动词是“小助手”,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主要动词一起使用,帮助表达时态、语气等,比如在“I can run.”中,“run”是“主角”(跑的动作),“can”是“小助手”,表示“有能力跑”,可以让学生先找出句子中表示“具体动作或状态”的词,剩下的就是助动词,记住助动词的“家族成员”(be/do/does/did/can等),看到这些词出现时,就要留意它们是不是在帮助主要动词。
问:为什么情态动词后面要接动词原形,学生经常忘记,怎么办?
答:情态动词后面接动词原形是英语中的固定规则,可以用“规则口诀”来强化记忆,情态动词能力大,后面跟着动词原形它”,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错误纠正”游戏:故意说出错误的句子,He can swims.”,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为“He can swim.”,通过对比错误和正确的句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动词原形”的重要性,在造句练习时,老师可以反复提醒:“前面有情态动词(can/must/will),后面的动词要‘变回原形’哦!”多练习、多纠正,学生就能逐渐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