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孩子如何轻松记忆加减法口诀?

孩子学习加减法口诀是数学启蒙的重要环节,但机械背诵往往效果有限,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能让口诀真正内化为孩子的数学能力,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系统化的方法,帮助孩子高效记忆并灵活运用加减法口诀。

孩子如何轻松记忆加减法口诀?-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解优先: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意义

加减法口诀的本质是数量关系的抽象表达,低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直接背诵数字组合容易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家长应先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用积木、糖果、水果等孩子熟悉的物品,演示“3+2”3个物品再拿过来2个,合起来是5个”,“5-2”5个物品拿走2个,剩下3个”,重复多次操作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程,我有3块饼干,妈妈又给我2块,现在我一共有5块”,这种语言表达能帮助孩子将具体动作与抽象数字关联,当孩子理解“加是合并,减是去掉”后,口诀中的数字就有了实际意义,记忆时会更有方向感。

分阶段突破:从10以内到20以内

加减法口诀的记忆可按难度分阶段进行,避免孩子因难度过大产生抵触情绪。10以内加减法是基础,可细分为“5以内”和“6-10”两部分,5以内加减法因数字小,可通过手指计数、点数实物快速掌握,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手指游戏”:伸出左手2根手指,右手3根手指,合起来就是“2+3=5”;左手5根手指收起2根,剩下“5-2=3”,6-10的加减法可借助“凑十法”理解,9+1=10”“8+2=10”,让孩子明白“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这种关联能快速推导出结果,如“9+4”可以转化为“9+1+3=13”。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难点,需重点突破“凑十”和“破十”思维,例如计算“7+8”,引导孩子思考“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计算“13-5”,则拆解为“13可以分成10和3,10-5=5,5+3=8”,家长可将这些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短句,如“看大数,拆小数,凑十来计算”,帮助孩子形成解题思路。

多感官联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

单一的记忆方式容易疲劳,多感官参与能显著提升记忆效果。视觉上,可以制作彩色口诀表,用不同颜色区分加法和减法,或绘制实物图片对应数字(如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将口诀转化为图像储存在大脑中。听觉上,家长可编创简单的口诀歌,配合节奏明快的旋律,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利用音乐的记忆优势,让孩子在哼唱中熟悉口诀,市面上也有许多数学儿歌资源,家长可以筛选适合孩子的音频,在游戏或睡前播放。触觉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记忆,如用串珠、纽扣进行“拨珠计算”,或让孩子在纸上画出“算式图”(用圆圈、方块等图形表示加减过程),手、眼、耳协同作用,能让口诀记忆更牢固。

游戏化练习:在玩中巩固记忆

将口诀练习融入游戏,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反复接触,不知不觉达到熟练记忆。“对口令”游戏:家长说“5+4”,孩子快速回答“9”,或交换角色,孩子出题家长答,增加互动性。“扑克牌速算”:去掉J、Q、K,只保留1-10的牌,每人抽一张,用加法或减法计算两张牌的和或差,算对者可收走牌,最后看谁牌多。“超市购物”模拟游戏:设置“水果区”“文具区”,商品标注价格(如苹果3元,铅笔2元),给孩子10元“钱”,让他计算买两样物品需要多少钱,或买了东西后剩下多少钱,将加减法应用到生活场景中。“口接龙”:家长说“3+3=6”,孩子接“6-2=4”,依次类推,考验孩子的反应速度和口诀熟练度,这些游戏可根据孩子掌握程度调整难度,每天练习10-15分钟,比长时间集中背诵效果更好。

孩子如何轻松记忆加减法口诀?-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方法替代死记硬背

加减法口诀中存在大量规律,引导孩子发现规律能减少记忆量,提高效率。加法规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如“3+5=8”和“5+3=8”只需记一个;一个数加1,结果是比它大1的数(如“4+1=5”);一个数加0,结果还是它本身(如“7+0=7”)。减法规律:一个数减0,结果还是它本身(如“9-0=9”);相同的数相减,结果是0(如“6-6=0”);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如“10-8=2”可关联“2+8=10”),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规律表”,将这些发现整理出来,贴在孩子书桌前,方便随时查看,当孩子理解规律后,口诀记忆就变成了“逻辑推理”,而非单纯记忆数字组合。

重复与间隔:科学记忆防遗忘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信息在学习后短时间内遗忘较快,因此合理重复是关键,家长可采用“间隔重复法”:新学的口诀当天复习1次(如晚饭后玩5分钟对口令游戏),第2天复习1次,第3天复习1次,之后间隔1周、2周再复习,每次复习不必占用长时间,重点是通过不同形式(如口头问答、卡片抽认、实物操作)让孩子快速回忆,当孩子能准确说出答案时,及时给予肯定(如“你真棒,记得这么清楚!”),增强他的成就感;若出现错误,不要批评,而是通过实物演示重新讲解,确保孩子真正理解,长期坚持,口诀会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生活场景应用: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记忆

口诀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家长应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运用加减法,比如分水果时问“家里有5个苹果,爸爸吃了1个,还剩几个?”;上下楼梯时数台阶“我们走了3级台阶,再走2级就到5级了”;整理玩具时计算“原来有8辆小汽车,借给朋友2辆,还剩几辆?”,当孩子发现口诀能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学习动力会更强,记忆也会更深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数学日记”,用图画或简单文字记录每天遇到的加减法问题,如“今天我买了3支铅笔,妈妈又买了1支,一共4支”,这种记录过程本身就是对口诀的巩固。

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混淆加减法、反应速度慢等问题,家长需耐心观察原因: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缩短练习时间,将20分钟分为2个10分钟,中间穿插小游戏;若混淆加减法,可通过生活情境强化“合并”与“去掉”的区别,如“把两堆糖合起来是加法,吃完糖是减法”;若反应慢,说明口诀熟练度不够,需增加重复次数,但避免强迫练习,可通过比赛形式(如“看谁算得快”)激发积极性,每个孩子学习节奏不同,家长应尊重个体差异,不与他人比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如何轻松记忆加减法口诀?-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FAQs

问:孩子总是记不住“8+5=13”,有什么好办法?
答:可采用“凑十法”拆解:看到8想到2,因为8+2=10,再把5分成2和3,10+3=13,家长可用实物演示:拿出8个积木,再拿5个,先从5个里拿出2个和8个凑成10,剩下3个,合起来就是13,还可以编口诀“八五十三,二八凑十,三十三”,配合手指操作(左手8根手指,右手5根,先伸出2根和左手凑成10,右手剩3根),多重复几次孩子就能记住。

问:孩子会背口诀,但遇到实际题目就不会用,怎么办?
答:这可能是孩子将口诀与实际应用脱节导致的,家长应减少单纯背诵,增加“问题—口诀—应用”的练习:先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如“你有4块糖,妈妈又给你2块,一共几块?”),引导孩子说出“4+2=6”,再用积木验证;接着过渡到图文结合的题目(如图片上有3只兔子走了1只,问还剩几只),让孩子选择对应的口诀“3-1=2”;最后过渡到纯数字算式,过程中多问“为什么用这个口诀”,帮助孩子理解口诀与数量关系的对应,逐步实现从“背诵”到“运用”的跨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