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ds Max中,"插入"命令是一个常用于模型编辑和修改的核心工具,尤其在处理多边形建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命令允许用户在当前选定的边或多边形的基础上,快速插入新的几何结构,从而实现模型的细分、细节添加或形状调整,下面将从命令功能、使用方法、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插入"命令的位置通常位于"修改"面板中,当模型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Editable Poly)后,在"选择"卷展栏下选择不同的子对象层级(如顶点、边、边界、多边形或元素),即可在"编辑几何体"卷展栏中找到"插入"按钮,根据子对象层级不同,"插入"命令的表现形式和效果也有所差异,在边层级下,"插入"命令会在选中的边上生成新的边环,并沿边的方向延伸出新的多边形;而在多边形层级下,插入操作则会直接在选中的多边形内部生成新的边,将原多边形分割为多个较小的多边形。
具体操作时,用户需先进入相应的子对象层级,选中目标边或多边形,然后点击"插入"按钮,鼠标视图中会出现黄色的控制手柄,用户可通过拖动鼠标调整插入的深度或距离,在"插入"按钮旁通常会有一个"设置"选项,点击后会弹出参数面板,允许用户精确设置插入的数值(如数量、偏移量等),插入操作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新的顶点和边,用户可结合其他命令(如挤出、桥接等)进一步调整形状。
插入命令在不同层级下的功能对比
| 子对象层级 | 主要功能 | 操作效果 | 适用场景 |
|------------|----------|----------|----------|
| 边(Edge) | 在选中边上插入新边环 | 沿边方向生成平行边,细分模型 | 增加模型横向细节,如添加环线布线 |
| 多边形(Polygon) | 在选中多边形内部插入新边 | 将多边形分割为多个子多边形 | 局部分割面,为复杂形状建模做准备 |
| 顶点(Vertex) | 通过插入顶点细分边 | 在边上新增顶点,实现边细分 | 精细化调整局部拓扑结构 |
在实际应用中,"插入"命令常用于以下场景:

- 模型细分:在低精度模型上通过插入边环增加细节,为后续雕刻或高模烘焙做准备,在角色建模中,为面部添加眼部轮廓或嘴角细节时,可通过插入边环快速定位布线。
- 形状调整:当需要修改模型局部结构时,插入新边后配合移动、缩放等工具可灵活调整形状,在建筑建模中,为墙体添加窗框或装饰线条时,插入边环可快速划分区域。
- 拓扑优化:通过插入边重新分布多边形,避免三角面或五边面的集中,提升模型合理性,在机械建模中,对曲面部分插入边环可优化布线均匀性。
需要注意的是,"插入"命令的使用需遵循一定的建模原则:
- 避免过度插入:频繁插入边可能导致模型面数过多,影响渲染和编辑效率,应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插入次数。
- 保持布线规律:插入边时应尽量遵循原有布线方向,避免出现不规则的扭曲,否则后续调整难度增加。
- 结合其他命令:插入后可使用"挤出"命令拉伸新边,或使用"连接"命令添加交叉边,以实现更复杂的结构。
3ds Max还提供了"插入多边形"(Insert Polygon)和插入顶点(Insert Vertex)等衍生命令,分别用于在多边形层级内部插入边环和在边上插入顶点,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插入多边形"命令支持设置插入的百分比,可直接按比例缩小原多边形并生成新边,适用于创建嵌套结构。
相关问答FAQs
Q1: 使用"插入"命令后,如何快速调整新插入边的位置?
A1: 插入边后,系统会自动进入"移动"工具模式,用户可直接通过拖动鼠标调整新边的位置,若需精确控制,可在"插入"参数面板中输入具体数值,或使用"软选择"功能对周边顶点进行平滑影响,结合"快速切片"或"切割"命令可进一步细化调整。
Q2: "插入"命令与"连接"命令有何区别?如何选择使用?
A2: "插入"命令主要用于在现有边或多边形基础上生成新的几何结构,可直接增加模型细节;而"连接"命令(Connect)仅用于在选中的边之间生成新的边,不改变原有多边形的形状,仅用于连接或细分边,当需要直接分割面或添加环线时,使用"插入";仅需在边之间添加过渡边时,使用"连接",为模型添加横向布线时,"插入"更适合生成整体环线,而"连接"更适合局部两点间的边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