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秋招聘信息通常在每年9月至11月期间陆续发布,面向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及优秀社会人才,涵盖技术研发、市场运营、综合支撑等多个领域,旨在吸纳新鲜血液,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本次秋招聘以“联通未来,职等你来”为主题,通过线上投递、校园宣讲、双选会等多种渠道,为求职者提供多元化岗位选择与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招聘对象与基本要求
本次招聘主要面向三类人群:一是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含本科、硕士、博士),要求在2025年7月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及报到证;二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需在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间取得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三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特别欢迎在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有积累的专业人才,基本要求包括: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工作需求;专业知识扎实,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及岗位所需技能;部分技术研发岗要求英语四级及以上,或具备同等外语水平。
招聘岗位类别及职责
中国联通秋招聘岗位分为三大类,具体方向及职责如下:
(一)技术研发类
聚焦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岗位包括:
- 5G工程师:负责5G网络规划、优化及维护,参与基站部署与信号测试;
- 云计算开发工程师:参与云平台架构设计、资源调度及服务开发,熟悉OpenStack、Kubernetes等技术者优先;
- 数据分析师:运用大数据工具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业务数据建模,支撑精准营销与决策;
- AI算法工程师:研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于智能客服、图像识别等场景。
(二)市场运营类
围绕客户服务、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等核心业务,岗位包括:

- 产品经理:负责通信产品(如5G套餐、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需求调研与功能设计;
- 客户经理:对接政企客户,提供定制化通信服务方案,拓展市场份额;
- 品牌策划专员:策划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熟悉新媒体运营者优先。
(三)综合支撑类
涵盖人力资源、财务、法律、行政等职能岗位,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与文字能力,具体包括:
- 人力资源专员:负责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熟悉劳动法律法规;
- 财务分析师:参与财务预算、核算与成本控制,编制财务报表;
- 法务专员:处理合同审核、合规管理及法律纠纷,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优先。
招聘流程与时间安排
中国联通秋招聘流程标准化,分为以下环节,具体时间以各省分公司及总部公告为准:
| 招聘环节 | 时间节点 | |
|---|---|---|
| 网申投递 | 2024年9月中旬-10月底 | 登录中国联通招聘官网(https://job.chinaunicom.cn/)或“联通招聘”公众号注册,选择岗位投递简历 |
| 笔试 | 2024年11月上旬 | 统线上机考,内容包括行测、专业知识(技术岗)、英语等,具体形式通过短信/邮件通知 |
| 面试 | 2024年11月中下旬 | 分初面(结构化面试)、复面(专业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部分岗位增加笔试环节 |
| Offer发放 | 2024年12月 | 综合评定后发放录用通知,签订三方协议(应届生)或劳动合同(社会人员) |
| 入职办理 | 2025年7月前 | 持相关材料办理入职手续,参加新员工培训 |
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
中国联通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金、项目提成等,技术骨干及管理岗可享受股权激励,福利方面,五险二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补充商业保险、带薪年假、节日福利、定期体检、员工食堂及通勤班车等全覆盖,职业发展上,构建“管理+专业”双通道晋升机制,通过“导师制”“青年英才计划”等培养项目,助力员工快速成长,并提供国内外培训、轮岗交流等机会。
应聘注意事项
- 简历投递: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学历、实习经历等需可验证,技术岗可附项目代码或作品集;
- 笔试准备:提前复习行测题库,关注通信行业动态及5G、云计算等基础知识;
- 面试礼仪:着装正式,提前了解企业业务,准备“为什么选择联通”“职业规划”等常见问题;
- 信息跟进:及时查看招聘平台通知,避免错过笔试、面试关键节点,如有疑问可通过官网客服咨询。
相关问答FAQs
Q1:中国联通秋招聘对专业有限制吗?
A1:不同岗位专业要求不同,技术研发类主要面向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市场运营类对专业限制较少,偏好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新闻传播等专业;综合支撑类则对应人力资源、财务、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部分岗位接受跨专业报考,需具备相关技能或实习经验,具体可查看岗位详情页的“专业要求”栏。

Q2:非985/211高校的学生应聘是否有优势?
A2:中国联通招聘以“能力优先、人岗匹配”为原则,院校背景并非唯一标准,非名校学生若在校期间有丰富的项目经验、竞赛获奖(如“互联网+”“挑战杯”)、实习经历(尤其是通信、互联网企业),或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如编程语言、数据分析工具),均有较大机会通过筛选,参与校园宣讲会、与招聘团队互动、展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也能提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