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候选人质量不高、招聘周期过长、成本超支等,为了系统性地分析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措施,鱼骨图(又称因果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鱼骨图通过“鱼头”表示问题,用“鱼骨”作为主骨,再从不同维度(如人、机、料、法、环等)分支出中骨和小骨,最终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下将结合招聘场景,详细说明鱼骨图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鱼骨图的基本结构
鱼骨图的核心是将问题拆解为多个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六大类:人员(People)、方法(Methods)、机器设备(Machines)、材料(Materials)、测量(Measur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在招聘中,这些维度可具体调整为:
- 人员:招聘团队、用人部门、候选人等;
- 方法:招聘流程、面试技巧、渠道选择等;
- 机器设备:招聘系统、筛选工具、测评软件等;
- 材料:职位描述(JD)、简历库、岗位标准等;
- 测量:招聘指标(如到面率、录用率)、评估工具等;
- 环境:市场竞争、行业趋势、企业文化等。
招聘问题鱼骨图分析示例
假设某企业面临“招聘周期过长”的问题,可通过鱼骨图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人员维度
- 招聘团队专业性不足:招聘顾问缺乏行业知识,无法精准识别候选人匹配度,导致反复沟通调整需求。
- 用人部门响应延迟:业务负责人面试时间难协调,反馈周期长,影响流程推进。
- 候选人意向波动:候选人同时参与多家企业招聘,接受offer后临时变卦。
方法维度
- 招聘流程繁琐:初试、复试、终试环节过多,且各环节缺乏标准化模板,导致效率低下。
- 渠道选择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招聘网站,未利用社交媒体、内推等高效渠道。
- 面试技巧欠缺:面试官未接受结构化面试培训,提问随意,难以准确评估候选人。
机器设备维度
- ATS系统功能落后:简历筛选、面试安排依赖人工操作,系统自动化程度低。
- 测评工具不匹配:性格测试、技能测评与岗位需求脱节,结果参考价值有限。
材料维度
- JD描述模糊:职责、要求不明确,吸引大量低匹配度简历,增加筛选成本。
- 简历库质量差:历史简历未及时更新,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
测量维度
- 指标设置不合理:仅关注“到面率”,忽略“offer接受率”“到岗率”等关键指标。
- 缺乏数据复盘:未定期分析各环节耗时,无法定位瓶颈。
环境维度
- 市场竞争激烈:同行业企业高薪抢人,候选人选择增多。
- 企业文化吸引力不足:雇主品牌薄弱,难以吸引优质候选人。
鱼骨图的应用步骤
- 明确问题:定义核心问题,如“招聘周期超过45天”。
- 绘制主骨:横向画一条箭头线,箭头指向问题(鱼头)。
- 添加大骨:按六大维度分支出主鱼骨,标注类别名称。
- 填充中骨与小骨:针对每个维度,列出具体原因(如“JD描述模糊”),并进一步拆解子原因(如“未与用人部门确认核心技能”)。
- 分析根本原因:通过“5Why法”追问,为何JD模糊?→ 用人部门未提供明确标准→ 未参与过岗位分析培训→ 缺乏岗位分析工具”。
-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如“为用人部门提供岗位分析模板,组织专项培训”。
改进措施与效果验证
基于上述分析,可制定以下改进计划:
- 优化流程:将面试环节精简为“初试+复试”,引入视频面试缩短等待时间。
- 升级工具:更换功能更完善的ATS系统,实现简历自动筛选和面试智能提醒。
- 培训赋能:对招聘团队和面试官进行结构化面试、岗位分析培训。
- 渠道拓展:建立内推奖励机制,与垂直招聘平台合作。
- 指标监控:新增“平均招聘周期”“offer接受率”等指标,每周复盘数据。
实施后,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招聘周期、成本等指标,验证鱼骨图分析的有效性。

相关问答FAQs
Q1:鱼骨图分析中,如何确定哪些原因是根本原因?
A:根本原因需通过“5Why法”层层追问,招聘周期长”→“面试延迟”→“面试官时间冲突”→“面试官未优先安排招聘”,最终发现“缺乏面试考核与绩效挂钩机制”是根本原因,可通过数据验证(如80%的延迟因某部门面试官导致)或团队讨论确认关键因素。
Q2:鱼骨图是否适用于所有招聘问题?如何选择分析维度?
A:鱼骨图适用于多数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问题,如“候选人质量差”“招聘成本高”等,选择维度时,可结合行业特性调整,例如技术类招聘可增加“技术工具”维度,校招可增加“校园资源”维度,核心是覆盖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避免遗漏关键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