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其招聘流程以严谨性和专业性著称,尤其是笔试环节,旨在全面考察候选人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商业洞察及英语应用能力,以下从试题类型、能力考察、备考策略及真题示例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帮助求职者系统了解毕马威招聘试题的特点与应对方法。

试题类型与核心能力考察
毕马威的招聘试题通常分为线上笔试和AC面(Assessment Center)两部分,线上笔试以OT(Online Test)为主,AC面则包含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及面试等环节,不同环节的试题设计各有侧重,但核心均围绕专业服务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展开。
线上笔试(OT)
线上笔试主要包括图形推理、数字推理、语言逻辑和阅读理解四大模块,题型多为选择题,限时完成。
- 图形推理: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如对称、旋转、叠加、数量变化等)选出下一个图形,此类试题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快速识别规律的能力,例如给出三组按特定规律变化的图形,要求从选项中选出符合规律的延续图形。
- 数字推理:涉及数列、数字运算等,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数列或复合规律数列,2, 5, 10, 17, 26,( ),答案为37(规律为+3, +5, +7, +9, +11)。
- 语言逻辑:包括语句排序、逻辑判断(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语义理解,例如给出一段被打乱顺序的论述,要求重新排序以形成逻辑通顺的段落。
- 阅读理解:围绕商业、经济或科技类短文,回答细节题、主旨题或推断题,考察快速抓取信息和精准理解的能力,例如分析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并选择正确结论。
AC面试题
AC面是毕马威招聘的核心环节,试题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重点考察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 案例分析:通常以商业案例为背景,如“某零售企业面临销售额下降,需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试题会提供财务数据、市场报告等信息,要求候选人结合专业知识(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结构化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或口头陈述。
- 小组讨论:4-6人一组,围绕给定议题(如“是否应投资某新兴市场”)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考察候选人的倾听、说服、妥协及团队领导力,例如如何在讨论中推动进程并整合不同观点。
- 面试(面谈):包括行为面试(Behavioral Interview)和技术面试,行为面试通过“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提问,如“描述一次你解决团队冲突的经历”;技术面试则针对专业岗位(如审计、税务)提问,审计中如何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真题示例与解析
数字推理真题1, 1, 2, 6, 24, ( )
解析:观察数列规律,后一项为前一项乘以递增的自然数(1×1=1,1×2=2,2×3=6,6×4=24),因此括号内应为24×5=120。
考点:乘法规律与数列递推关系的快速识别。

案例分析真题
背景:某科技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5%,但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5%。
问题:分析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解析框架:
- 原因分析:
- 外部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如竞品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宏观经济下行导致企业IT预算缩减。
- 内部因素:研发投入效率低(新产品未及时转化收入)、营销策略失误(品牌推广不足)、成本控制不力(如人力成本上升)。
- 改进建议:
- 优化研发流程,加快产品迭代周期,将研发资源聚焦于高潜力领域;
- 加强市场调研,调整定价策略,拓展下沉市场;
- 实施成本削减计划,例如通过数字化降低运营成本。
考点:商业分析能力、逻辑结构化表达及数据敏感度。
备考策略
系统刷题与规律总结
针对线上笔试,建议使用《SHL测评真题集》或“北森测评”等平台进行专项训练,重点总结图形推理的常见规律(如“曲直交变”“元素遍历”)和数字推理的数列类型(如和差积商、幂次规律),每天保持30分钟练习,提升答题速度。
案例分析能力提升
通过阅读《哈佛商业评论》或毕马威行业报告,积累商业分析框架(如PEST、4P),练习时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明确核心问题,再分点论据支撑,最后总结结论,可参考以下模板:
分析维度 | |
---|---|
问题识别 | 核心问题:净利润下降与市场份额流失的关联性 |
原因分析 | 外部:行业竞争;内部:研发效率低、营销不足 |
解决方案 | 短期:优化营销渠道;长期:加强产品创新 |
风险预判 | 新市场拓展可能面临政策风险,需进行合规评估 |
英语能力强化
毕马威的工作语言为英语,笔试和AC面均涉及英文材料,建议每日阅读《经济学人》商业板块,积累专业词汇(如“EBITDA”“synergy”);练习用英语表达案例分析观点,可参考“PREP法则”(Point-Reason-Example-Point)。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毕马威线上笔试的图形推理题没有规律怎么办?
解答:若暂时无法识别规律,可尝试以下方法:1)从图形的“数量、位置、样式、属性”四个维度分别分析,如元素数量是否增减、对称轴方向是否变化;2)若为九宫格题型,优先观察行或列的规律;3)标记异常图形(如唯一含曲线的图形),可能是突破口,若仍无思路,可先跳过,确保其他模块的答题时间。
问题2:AC面小组讨论中如何避免“话痨”或“隐形人”的困境?
解答:1)提前准备“破冰”话术,如“我们先梳理一下材料中的关键数据,确保信息同步”;2)主动承担记录者或时间管理者角色,我来计时,每人发言不超过2分钟”;3)在他人发言时点头或记录,适时补充观点(如“我同意A的方案,同时建议补充……”),既体现参与感,又避免过度主导讨论,核心是“平衡表达与倾听”,展现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