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如何制作图片的色卡,如何快速提取图片主色生成色卡?

制作图片的色卡是一个将图片中的主要颜色提取出来并系统化展示的过程,常用于设计参考、色彩搭配分析、品牌视觉规范制定等场景,以下是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涵盖从准备工作到最终输出的全流程。

如何制作图片的色卡,如何快速提取图片主色生成色卡?-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准备工作:明确需求与选择工具

在开始制作色卡前,需先明确色卡的用途,若用于网页设计,需关注RGB颜色模式;若用于印刷,则需采用CMYK模式;若为品牌定制,还需确保颜色符合潘通(Pantone)等国际色标,工具选择上,可根据专业度需求分为三类:

  1. 基础工具:使用设计软件如Photoshop、GIMP(免费)的“吸管工具”+“颜色面板”手动提取颜色,适合少量颜色提取。
  2. 在线工具:如Coolors、Adobe Color、Palette Generator等,上传图片后自动生成色板,支持颜色格式转换和导出,适合快速处理。
  3. 专业工具:使用Python中的OpenCV、PIL库或Adobe Illustrator的“色彩参考”面板,可批量处理图片并实现自定义颜色分组,适合设计师或开发者批量分析。

提取图片中的主要颜色

图片预处理(可选)

若图片背景复杂或噪点较多,可先进行简化处理:

  • 裁剪主体:使用Photoshop的“裁剪工具”保留核心区域,减少干扰色。
  • 降低饱和度/去色:通过“图像→调整→去色”功能,将图片转为灰度图,再结合“色阶”调整对比度,突出颜色层次。
  • 模糊处理:使用“高斯模糊”滤镜(半径值设为5-10像素),减少细节对颜色提取的干扰。

颜色提取方法

  • 手动提取(适合小批量)
    在Photoshop中,选择“吸管工具”,点击图片中的目标颜色,底部“颜色面板”会显示对应色的RGB/CMYK/HEX值,按住Shift键可连续选取颜色,并在“色板”面板中保存。

  • 自动提取(适合批量处理)

    如何制作图片的色卡,如何快速提取图片主色生成色卡?-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在线工具:以Coolors为例,上传图片后,系统会自动生成5个主色,点击“锁定”按钮可固定喜欢的颜色,通过“+”号添加更多色块,支持导出为PNG、SVG或PDF格式。

    • Python代码实现:使用OpenCV库的kmeans算法聚类颜色,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age = cv2.imread('image.jpg')
      image = cv2.cvtColor(image, cv2.COLOR_BGR2RGB)
      pixels = image.reshape(-1, 3)
      # 使用kmeans聚类,设定聚类数量为8
      k = 8
      _, labels, centers = cv2.kmeans(pixels.astype(np.float32), k, None,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100, 0.2), 
                                      10, cv2.KMEANS_RANDOM_CENTERS)
      # 统计各颜色像素数量并排序
      colors = centers[labels.flatten()].reshape(image.shape)
      color_counts = np.unique(labels, return_counts=True)[1]
      sorted_colors = centers[np.argsort(-color_counts)]
      # 输出HEX值
      for color in sorted_colors:
          hex_color = '#{:02x}{:02x}{:02x}'.format(int(color[0]), int(color[1]), int(color[2]))
          print(hex_color)

整理与优化色卡

颜色排序与分组

提取的颜色可能杂乱无章,需按逻辑排序:

  • 色相排序:从红到紫的色环顺序,适合需要和谐搭配的场景(如网页UI)。
  • 亮度排序: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适合渐变设计。
  • 使用频率排序:按颜色在图片中的占比从高到低排列,突出主次色。

颜色校准与命名

  • 校准颜色:若用于印刷,需在Photoshop中将RGB转换为CMYK模式,并查看“颜色设置”中的配置文件(如FOGRA39),确保颜色偏差最小。
  • 命名规范:为每个颜色添加自定义名称,如“主蓝#2A5CAA”“辅助橙#FF6B35”,方便团队协作,可参考潘通色卡名称或结合场景命名(如“森林绿”“天空蓝”)。

制作色卡表格

将整理好的颜色导入表格,清晰展示颜色值、名称及占比(可选),示例表格如下:

颜色名称 HEX值 RGB值 占比(%) 用途说明
主深蓝 #1E3A8A RGB(30, 58, 138) 35%
辅助橙 #F97316 RGB(249, 115, 22) 20% 按钮、图标
中性灰 #E5E7EB RGB(229, 231, 235) 25% 边框、分隔线
强调绿 #10B981 RGB(16, 185, 129) 15% 成功提示
文字黑 #111827 RGB(17, 24, 39) 5%

输出与应用

  • 格式选择
    • PNG/JPG:适合插入文档或PPT,直接展示色卡视觉效果。
    • SVG:矢量格式,支持无损缩放,适合网页或品牌手册。
    • ASE/AICO:Adobe色板文件,可在Photoshop/Illustrator中直接调用。
  • 应用场景
    • 设计项目:将色卡导入Figma或Sketch,作为组件颜色规范。
    • 品牌手册:在InDesign中排版,标注潘通色号及印刷色值。
    • 前端开发:使用HEX值或RGB值定义CSS变量,如--primary-blue: #1E3A8A;

注意事项

  1. 色彩模式匹配:网页设计优先用RGB,印刷用CMYK,避免颜色失真。
  2. 光线影响:在标准光源下查看颜色,避免色差(建议使用校色过的显示器)。
  3. 版权问题:若图片为他人作品,提取色卡用于商业用途时需确认版权授权。

相关问答FAQs

Q1: 如何确保提取的颜色在不同设备上显示一致?
A1: 为保证颜色一致性,需进行色彩管理:首先校准显示器(使用硬件校色仪如SpyderX),其次在输出时嵌入ICC色彩配置文件(如sRGB用于网页,ISO Coated V2用于印刷),避免使用RGB与CMYK混合模式,根据最终用途选择统一模式,并在不同设备上做预览测试。

Q2: 图片颜色较少时,如何丰富色卡搭配?
A2: 若提取的颜色较少(如仅有2-3种主色),可通过以下方式丰富色卡:

  • 生成渐变色:在Photoshop中“渐变映射”功能,基于主色创建3-5阶渐变,补充中间色调。
  • 使用 analogous/互补色:根据色轮理论,在主色邻近色(如蓝色搭配蓝绿)或互补色(如红色搭配绿色)中选取辅助色,确保和谐度。
  • 参考预设色板:在Adobe Color中输入主色,系统会自动生成基于“单色/互补/分裂互补”等规则的配色方案,从中挑选适合的颜色补充到色卡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