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RAZ(Reading A-Z)的阅读过程更有趣,关键在于打破“逐字跟读”的机械模式,将语言学习与孩子的兴趣、互动和创造力深度结合,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具体方法,帮助家长或老师将RAZ变成孩子期待的“游戏时间”。

用“角色扮演”让故事“活”起来
RAZ的分级读物中有大量故事类文本(如童话、冒险、生活场景),这些内容天生适合角色扮演,家长或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分角色朗读,甚至用夸张的语气、动作和道具还原情节,比如读《The Three Little Pigs》(三只小猪)时,让孩子扮演“大灰狼”,用低沉的声音喊“Little pig, little pig, let me come in!”,家长扮演“小猪”,用颤抖的语气说“Not by the hair of my chinny chin chin!”,同时用手比划“关门”的动作,这种互动不仅能让孩子理解角色情绪,还能在笑声中记住关键句式。
对于非故事类文本(如动物、科普),可以引导孩子“化身”小记者或小专家,比如读《Penguins》时,让孩子戴上“记者帽”,假装自己是《动物世界》的主持人,用“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南极采访企鹅家族……”开头,边读边模仿企鹅走路的样子,把“penguins can’t fly, but they are great swimmers”这样的知识点变成“采访笔记”。
用“游戏化任务”替代“被动阅读”
孩子天生喜欢“挑战”,将RAZ阅读任务设计成游戏,能极大提升参与感,以下是几个易操作的游戏模式:
阅读寻宝游戏
在阅读前,列出3-5个“宝藏任务”,找到故事里的小动物”“找出描述天气的词”“数一数有多少个数字”,读完后用贴纸或印章奖励完成任务的孩子,例如读《At the Park》时,任务可以是“找到滑梯(slide)、秋千(swing)和球(ball)”,孩子边读边圈出这些词,像寻宝一样兴奋。

故事接龙/续编游戏
读到故事结尾时,故意停顿,问“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续编情节,比如读《The Lost Kitten》时,孩子可能会说“小猫找到了回家的路,还带回了一只小狗狗!”或者“小猫被一个小朋友带回家了,每天都吃小鱼干!”,对于非故事类文本,可以让孩子“给这本书加一页”,比如读《Plants》后,让孩子画一种自己想象的植物,并写上“It has big red leaves and can sing!”(哪怕语法不完美也没关系,重点是表达)。
趣味问答升级版
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的封闭式提问,改用“…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你觉得……?”等开放式问题,比如读《The Giant Turnip》时,问“如果你是农夫,拔不动萝卜,会请谁来帮忙?”“为什么萝卜最后被拔出来了?”,引导孩子思考逻辑和因果关系,还可以玩“反向提问”:让孩子当“小老师”,家长当“学生”,让孩子根据书内容提问,家长故意答错,让孩子纠正,这种角色互换能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用“多感官体验”加深记忆
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RAZ阅读从“看文字”变成“玩中学”。
- 视觉辅助:用RAZ配套的动画视频(部分级别有)或自制道具,比如读《Five Senses》时,准备眼罩(视觉)、铃铛(听觉)、柠檬(味觉)、棉花(触觉)、香水(嗅觉),让孩子蒙上眼摸棉花、闻香水,边体验边说“I see with my eyes”“I smell with my nose”,把抽象概念具象化。
- 动手创作:读完一本书后,用绘画、手工、黏土等形式再现内容,比如读《Under the Sea》后,用蓝色卡纸做“海底世界”,画上海鱼、珊瑚、海星,并在旁边写上“fish swim”“starfish have five arms”;读《My Body》后,让孩子画自己的身体,标出“head, arms, legs, feet”。
- 音乐律动:将书中的核心句编成简单歌曲或童谣,比如读《Days of the Week》时,用《星期歌》的旋律唱“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Seven days a week!”,边唱边用手指数星期,孩子能在旋律中轻松记住单词。
用“主题拓展”让阅读“超出一本书”
RAZ的分级体系覆盖科学、人文、生活等多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拓展,能让孩子从“读一本书”变成“探索一个世界”。

比如读《Weather》(天气)时,可以:
- 科学实验:和孩子一起做“云朵实验”(用 shaving cream 和水模拟云和雨),理解“rain comes from clouds”;
- 生活连接:每天一起观察天气,用学过的词“sunny, cloudy, rainy, windy”制作天气日历;
- 跨学科:画“天气转盘”,练习颜色和形状词汇;唱《Rain, Rain, Go Away》儿歌,感受语言的韵律。
再比如读《Famous People》(名人)时,结合纪录片或绘本(如《爱因斯坦传记儿童版》),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讲“爱因斯坦为什么喜欢问‘为什么’”,甚至鼓励孩子像爱因斯坦一样,对生活中的事物提出3个“为什么”,培养批判性思维。
用“自主选择权”激发内驱力
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完成任务。
- 选书权:每周给孩子2-3本RAZ绘本选择,让他们挑最感兴趣的读,哪怕重复读同一本也没关系(重复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过程);
- 读法选择:让孩子决定“今天我们分角色读,还是我读你听?”“先看动画再读书,还是先读书再看动画?”;
- 成果展示:鼓励孩子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或者录成“小主播”视频,分享到家庭群,获得正向反馈。
用“正向反馈”建立长期兴趣
避免“纠错至上”,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努力。
- 具体表扬:不说“你读得真好”,而是说“你今天把‘elephant’这个单词的发音读对了,上次还不太熟练呢!”“你续编的故事比书里的还有趣!”;
- 成就可视化:制作“阅读树”海报,每读完一本书就贴一片“叶子”或“果实”,集满10片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励(如去公园、买一本喜欢的绘本);
- 允许“不完美”:孩子读错时,用“我觉得这个词可以这样读,我们试试看?”代替“你读错了”,保护阅读自信心。
相关问答FAQs
Q1:孩子总是读同一本书,不愿意换新的怎么办?
A:重复阅读是语言学习的正常阶段,说明孩子在通过重复巩固词汇和句式,此时不必强迫换书,可以在重复中增加新玩法:比如第一次分角色读,第二次让孩子给故事画结局,第三次玩“找不同”(家长故意改几个词,让孩子找出来),当孩子对这本书的探索兴趣减弱后,再引入主题相关的其他书籍(比如读了《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后,换《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用熟悉的模式降低对新书的抵触感。
Q2:RAZ有很多科普类内容,孩子觉得太枯燥怎么办?
A:科普类文本确实抽象,但可以通过“生活化转化”降低难度,比如读《Solar System》时,用水果模拟行星(苹果=地球,葡萄=火星,西瓜=太阳),让孩子按大小排列;带孩子去天文馆,看到实物模型后再回头读绘本,把“planets go around the sun”变成“你看,地球真的在围着太阳转呢!”;还可以玩“太空探险”游戏,把客厅布置成“太空”,孩子戴着头盔“读宇航日记”(即RAZ书本),边读边模仿在月球上走路,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探险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