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阿里华为抢人,薪资战谁更胜一筹?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中,头部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从未停歇,阿里与华为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标杆企业,其招聘策略、人才标准及培养体系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两家企业虽然同处科技赛道,但业务布局、企业文化和战略导向的差异,使其在招聘实践中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共同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演变趋势。

阿里华为抢人,薪资战谁更胜一筹?-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里:以“客户第一”为内核,构建多元化人才生态

阿里巴巴的招聘体系始终围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展开,其人才选拔强调“价值观匹配”与“业务敏锐度”的双重标准,在招聘流程中,阿里将“六脉神剑”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作为核心筛选指标,通过行为面试法(STAR原则)深入考察候选人在过往经历中是否体现出与价值观一致的决策和行为,在技术岗位招聘中,除了考察编程能力与项目经验,面试官会特别关注候选人是否曾主动为客户优化产品体验,或在团队协作中推动跨部门解决问题的案例。

在人才类型上,阿里注重构建“多元化人才矩阵”,既需要具备战略视野的领军人才(如负责新业务板块的总裁级高管),也需要精通业务细节的执行者(如电商运营、云计算架构师),近年来,阿里加大对全球化人才、前沿科技领域(如AI、量子计算)及ESG(环境、社会、治理)相关人才的投入,例如在达摩院招聘顶尖科学家时,不仅要求学术成果,还强调其研究能否与阿里的商业场景结合,推动技术落地,招聘渠道方面,阿里结合校园招聘(“阿里星”计划)、社会招聘(猎头合作与内部推荐)及数字化平台(如“阿里招聘”官网、 LinkedIn),并通过举办“全球数学竞赛”“阿里云开发者大赛”等活动挖掘潜在人才,内部推荐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体现了对员工识人能力的信任。

华为:以“奋斗者文化”为基石,聚焦技术攻坚人才

华为的招聘逻辑则深深植根于“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其人才选拔标准可概括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奋斗精神与结果导向”,在技术岗位招聘中,华为尤其注重候选人的专业深度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芯片设计、5G通信等核心领域,面试常涉及高难度算法推导、系统架构设计及极端场景下的方案优化,甚至会邀请一线技术专家参与面试,确保候选人具备“能打仗、打硬仗”的实战能力。

华为的招聘体系具有强烈的“战略适配性”,根据业务优先级动态调整人才结构,近年来,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华为大幅增加对“备胎计划”相关领域(如操作系统、EDA工具、半导体材料)的人才招聘,甚至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当地高端技术人才,校招方面,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以百万年薪吸引全球顶尖高校的博士、硕士,考核标准包括科研成果、创新思维及对华为技术愿景的认同;社招则聚焦行业资深专家,通过“战略预备队”机制将人才快速匹配到关键项目,例如在鸿蒙系统研发中,大量招募具备跨平台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加速生态建设,华为坚持“本地化招聘”,在全球范围内启用本地员工,既响应了各国就业政策,也增强了市场理解力,其海外员工比例已超过30%。

阿里华为抢人,薪资战谁更胜一筹?-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里与华为招聘策略的异同对比

维度 阿里巴巴 华为
核心标准 价值观匹配、业务敏锐度、创新思维 专业深度、奋斗精神、结果导向、战略适配性
人才类型 多元化(战略、运营、技术、全球化人才) 技术攻坚型(核心领域专家)、实战派、本地化人才
校招特色 “阿里星”计划,注重潜力与综合素质 “天才少年”计划,高薪吸引顶尖技术人才
社招重点 业务场景落地能力、跨部门协作经验 行业资深经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技术攻坚背景
文化渗透 通过价值观面试强化文化认同,强调“客户第一” 以奋斗者文化为核心,考核“狼性”与“牺牲精神”
技术人才偏好 重视技术商业化能力,如AI与电商、云计算的结合 强调技术自主可控,如芯片、通信底层技术的突破能力

人才竞争背后的行业启示

阿里与华为的招聘实践,本质上是中国科技企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攻坚”转型的缩影,阿里凭借生态化优势,需要既懂商业逻辑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支撑其云计算、数字商业等多元业务的协同发展;华为则在技术封锁下,将招聘重心转向“卡脖子”领域的研发人才,以实现技术自立,两家企业均通过差异化的招聘策略,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启示:在数字化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科技企业的人才竞争已不仅是“抢人”,更是“树人”——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如阿里的“百年阿里”培训计划、华为的“华为大学”),让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方能在长期竞争中占据主动。

相关问答FAQs

Q1:阿里和华为在招聘时,更看重候选人的学历背景还是实际能力?
A:两家企业均强调“能力优先”,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阿里在技术岗位招聘中,对学历(如名校、海外背景)有一定偏好,但更看重候选人在实际项目中展现的创新思维和业务落地能力,例如是否有成功的产品优化案例或跨团队协作经验;华为则对技术岗位的专业深度要求极高,尤其核心研发岗,学历是基础门槛(如顶尖高校相关专业硕士以上),但最终决定因素是候选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面试中能否独立完成高难度算法设计或系统架构优化,非技术岗位(如销售、市场)则更看重行业经验和业绩成果,学历的权重相对降低。

Q2:对于应届生来说,进入阿里或华为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A:应届生准备两家企业的招聘,需针对性提升不同能力:

  • 阿里:重点强化“价值观匹配”和“商业敏感度”,深入研究阿里的业务生态(如淘宝、天猫、阿里云)和“六脉神剑”价值观,准备能体现“客户第一”“拥抱变化”等价值观的行为案例;提升技术岗位的工程化能力(如代码规范、系统设计)和业务场景理解(如电商推荐算法、云计算应用场景),实习经历最好选择互联网公司,参与过从0到1的项目会更受青睐。
  • 华为:侧重“技术深度”和“抗压能力”,技术岗位需扎实掌握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知识,刷题(LeetCode等)和项目实践(如参与开源项目、实验室课题)必不可少;非技术岗位(如销售、供应链)则需培养“狼性”精神,通过实习或学生干部经历锻炼目标导向和执行力,华为面试常涉及“压力测试”,需提前模拟高强度问答,保持逻辑清晰和心态稳定。
阿里华为抢人,薪资战谁更胜一筹?-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