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5岁孩子学乘法,怎么教才易懂有趣?

教5岁孩子学习乘法需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象、有趣的生活经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学应注重直观性、游戏化和循序渐进,避免机械记忆和抽象符号灌输,以下从教学方法、步骤、工具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说明。

5岁孩子学乘法,怎么教才易懂有趣?-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教学前的准备:理解乘法的本质

乘法的本质是“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但直接对5岁孩子说这句话他们无法理解,需要先通过生活场景帮孩子建立“重复”和“ grouping(分组)”的概念,分水果时,每次拿2个苹果,拿3次就是2+2+2;摆积木时,每层摆3块,摆4层就是3+3+3+3,通过这些具体场景,让孩子先感知“多个相同数量的组合”,为后续学习乘法积累感性经验。

分阶段教学步骤:从具象到抽象

第一阶段:实物操作,建立“重复”概念(约2-3周)

目标:让孩子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方法

  • 分物游戏:给孩子10颗糖果,引导他们“每次拿2颗,拿几次能分完?”孩子实际操作后,记录“2颗拿1次,2颗拿2次……2颗拿5次”,即“5个2”。
  • 积木分组:用乐高积木,让孩子“搭3个小塔,每个塔用4块积木”,然后一起数总数:“4+4+4=12,3个4是12”。
  • 身体动作:拍手游戏——“拍2下,重复3次”,孩子边拍边数,感受“重复动作”与“总数”的关系。

关键:全程使用实物,避免数字符号,重点让孩子通过触摸、摆放、动作感知“相同数量的累加”。

第二阶段:引入乘法符号,建立对应关系(约2周)

目标:让孩子认识“×”号,理解“几几相乘”等于“几个几相加”。
方法

5岁孩子学乘法,怎么教才易懂有趣?-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符号具象化:用卡片制作“×”号,告诉孩子“这个符号叫‘乘’,表示‘几个几合起来’”,3个4”可以用“3×4”表示。
  • 图文结合:画一幅画: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2个苹果,旁边写“2+2+2=6”和“3×2=6”,让孩子观察符号与加法的关系。
  • 简单口诀辅助:结合生活场景编口诀,如“1只青蛙2只眼,2只青蛙4只眼”,边念边用手指比划,帮助孩子记忆“几几得几”。

注意:仅限于2-5的乘法口诀,避免数字过大导致孩子混淆。

第三阶段:生活应用,巩固理解(长期坚持)

目标: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主动运用乘法。
方法

  • 购物场景:买酸奶时,“每盒4杯,买2盒就是2×4=8杯”。
  • 时间概念:“每天读3页书,5天读多少页?”引导孩子用乘法计算。
  • 游戏挑战:玩“跳格子”游戏,每次跳3格,跳5次一共跳了多少格?用乘法验证。

关键:将乘法融入日常生活,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避免“为学而学”。

教学工具与游戏设计

直观教具

教具类型 示例 作用
实物类 糖果、积木、纽扣 通过操作理解“分组”和“重复”
图形类 动物卡片、水果贴纸 用图片代表数量,减少对实物的依赖
玩具类 骰子(1-6点)、小汽车 通过游戏增加趣味性

趣味游戏

  • 乘法转盘:制作一个转盘,分成“几”和“几”两区域,转动后让孩子计算两个数字的乘积(如转到“3”和“4”,算3×4)。
  • 卡片配对:制作算式卡片(如“2×3”)和结果卡片(“6”),让孩子玩配对游戏。
  • 故事编题:编简单故事,如“小兔子种萝卜,每行种5个,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个?”让孩子根据故事列算式。

注意事项:避免常见误区

  1. 不强迫记忆口诀:先理解含义,再记忆口诀,若孩子死记硬背却不会应用,需退回到实物操作阶段。
  2. 不追求速度和正确率:允许孩子犯错,例如把“3×4”算成“12”还是“7”,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其发现错误。
  3. 不与其他孩子比较:每个孩子接受能力不同,耐心等待孩子的理解节奏。
  4. 控制教学时长: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避免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相关问答FAQs

Q1:5岁孩子总是混淆乘法和加法,怎么办?
A: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乘法是加法的延伸,建议退回到实物操作阶段,用对比游戏帮助孩子区分:例如左边摆“2+3”(2颗糖+3颗糖),右边摆“2×3”(2组糖,每组3颗),让孩子观察“加法是不同数相加,乘法是相同数累加”,通过多次对比,孩子逐渐能理解两者的本质区别。

5岁孩子学乘法,怎么教才易懂有趣?-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2:孩子对乘法口诀不感兴趣,如何引导?
A:将口诀融入孩子喜欢的游戏中,例如用儿歌改编口诀:“一只小虫6条腿,两只小虫12条腿(2×6=12)”,边唱边让孩子模仿小虫爬;或玩“乘法接龙”,你说“二得二”,孩子接“二二得四”,轮流进行,增加互动性,关键是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接触口诀,而非刻意背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