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众号作为连接企业与潜在人才的重要桥梁,其招聘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招聘效果,要写好企业公众号的招聘推文,需从内容定位、形式设计、细节优化等多维度入手,既要传递企业价值,也要展现岗位吸引力,让求职者“愿意看、想了解、想投递”。

明确招聘内容的核心目标:不止于“招人”,更要“吸引人”
企业公众号的招聘内容,本质是“品牌故事+岗位需求+人才价值”的组合,不同于招聘平台的标准化信息,公众号推文更注重“情感连接”和“差异化展示”,内容需围绕三个核心目标展开:一是让求职者快速了解企业是谁、做什么、有何优势;二是清晰传递岗位需求,匹配目标人群;三是通过细节营造“值得加入”的氛围,降低决策成本。
的四大核心板块: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路径
(一)企业价值前置:用“故事感”建立信任
求职者选择企业,不仅看岗位本身,更看重企业的发展前景、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开篇需打破“硬广”模式,用更柔和的方式传递企业实力。
企业简介:不止于“规模”,更在于“温度”
避免堆砌“成立时间、员工人数、年营收”等冰冷数据,转而讲述企业的“初心”与“成长故事”。
- 如果是科技企业,可以写“从3人初创到服务1000万+用户,我们如何用技术解决XX行业痛点”;
- 如果是传统行业转型企业,可以强调“百年品牌×数字化创新,我们正在重构XX行业的未来”。
搭配企业环境图、团队活动照、办公区实拍图(而非官网“摆拍图”),让求职者直观感受“在这里工作是什么体验”。
文化价值观:用“场景化”描述替代口号
“创新、协作、客户第一”等价值观若仅停留在口号,缺乏说服力,可通过具体场景展现:

- “创新”:举例“去年新人提出的XX建议,3个月内落地并产生百万级收益”;
- “协作”:描述“跨部门项目组每周‘头脑风暴会’,技术、产品、设计全员平等发言”;
- “员工关怀”:分享“弹性工作制如何帮助职场妈妈平衡家庭,年度体检+心理咨询服务如何落地”。
发展前景:给求职者“看得见的成长路径”
无论是应届生还是资深人才,都关注“加入后能否获得成长”,需明确:
- 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新能源赛道未来5年将保持30%年增速”);
- 岗位晋升通道(如“管理路线:专员→主管→经理→总监;专业路线:初级→中级→高级→专家”);
- 培训体系(如“新人‘30天带教计划’,季度技能培训,外部行业峰会名额”)。
(二)岗位需求拆解:用“精准化”描述匹配目标人群 是招聘推文的“核心信息”,需避免“岗位职责=打杂,任职要求=全才”的模糊表述,而是用“场景化+数据化”语言,让求职者快速判断“是否匹配”。
岗位基本信息:清晰不冗余
可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提升阅读效率:
| 岗位名称 | 所属部门 | 工作地点 | 招聘人数 | 薪资范围 |
|---|---|---|---|---|
| 高级前端工程师 | 技术部 | 北京/上海 | 3 | 25K-40K·15薪 |
| 新媒体运营 | 市场部 | 远程办公 | 2 | 12K-20K·14薪 |
注:薪资范围可根据企业政策选择“公开具体数字”或“面议”,公开薪资能显著提升投递转化率(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公开薪资的岗位投递量比“面议”高40%)。
岗位职责:用“做什么+产出什么”替代“负责XX”
传统“负责需求分析、参与项目开发”等描述过于笼统,求职者无法判断工作内容,需拆解为“具体任务+预期成果”:

- 错误示范:“负责新媒体内容运营”;
- 正确示范:“独立策划3篇/周原创内容(图文/短视频),单篇阅读量目标1万+;每月完成2场直播活动,场均观看人数5000+,引导转化率5%”。
任职要求:区分“必要项”和“加分项”
避免用“本科以上、3年经验、熟练使用XX工具”等“一刀切”表述,而是明确“硬性要求”和“软性优势”,降低求职者自我怀疑:
- 必要项:“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精通JavaScript、React/Vue框架,有大型项目开发经验”;
- 加分项:“有开源项目贡献者;具备跨团队协作经验,曾主导过从0到1的产品上线”。
(三)员工故事:用“真实感”增强代入感
“别人在这里工作得怎么样”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其自夸“福利好”,不如让员工“现身说法”,可选取2-3名不同司龄、不同岗位的员工,用“自述+照片”形式展现:
- 新人视角(应届生):“入职前担心‘纸上谈兵’,但导师‘1对1带教’让我快速上手,第一个月就独立完成了需求文档,现在已能负责小型项目模块”;
- 资深员工视角(5年司龄):“从专员到部门经理,公司支持我考取PMP证书,还给我机会管理10人团队,这里‘不排资论辈,只看能力’”;
- 特殊岗位视角(远程办公):“作为新媒体运营,我可以在大理远程办公,每月只需到公司开1次会,工作成果完全靠数据说话,自由度很高”。
搭配员工工作照、团建照片(如露营、烘焙、公益行),展现“真实的工作日常”,比任何福利描述都更有说服力。
(四)行动号召:用“低门槛”引导投递 再吸引人,若没有明确的“投递指引”,也会导致转化流失,需在文末设计“简单直接”的行动路径:
投递方式:多渠道覆盖,降低操作成本
- 主渠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招聘官网投递”;
- 备用渠道:“发送简历至HR邮箱XXX@xxx.com,邮件主题注明‘应聘岗位+姓名+来源’”;
- 社交渠道:“添加HR微信XXX,备注‘应聘咨询’,获取内推码(内推简历优先筛选)”。
福利亮点:用“具体福利”替代“五险一金”等常规项
除了“五险一金、带薪年假”等基础福利,可突出“差异化福利”:
- 弹性福利:“每月200元餐补+交通补贴,可自由组合;年度体检自选项目(含家属半价)”;
- 成长福利:“每年5000元学习基金,可报任意课程;免费参加行业峰会、海外交流机会”;
- 生活福利:“每周三下午茶、每月生日会、 unlimited零食饮料;宠物友好办公室,可带猫狗上班”。
时间节点:制造“紧迫感”但不“焦虑”
若为急招岗位,可写“该岗位优先到面,预计2周内完成面试流程”;若为校招,可注明“网申截止时间:X月X日24:00,笔试时间:X月X日”,避免模糊表述“招满即止”。
形式设计:让内容“好看、好读、好传播”
公众号推文的“形式”直接影响打开率和阅读完成率,需在视觉、排版、互动三方面优化:
视觉:图片+短视频“双驱动”
- 头图:避免用纯色背景+文字的“低质感设计”,可采用“员工工作场景动态图”(如团队讨论、代码调试、创意 brainstorm)+ 企业Slogan; 配图:每个板块搭配1-2张相关图片(如“企业价值”配办公环境全景,“岗位需求”配工作场景实拍,“员工故事”配员工生活照),避免大段文字堆砌;
- 短视频:可插入1条1分钟内的“企业vlog”,内容包括“办公环境快速巡礼+员工采访片段+日常工作瞬间”,动态内容更易引发共鸣(某企业招聘vlog播放量超10万,带来投递量增长200%)。
排版:手机端适配,提升阅读体验 建议14-16px,标题16-18px,重点内容可加粗或标红;
- 段落:每段不超过3行,段间距设为1.5-2倍,避免“密密麻麻的文字墙”;
- 重点信息:用“色块”“边框”“引导箭头”突出(如“薪资范围”“投递链接”等关键信息);
- 互动引导:在文末设置“点赞+在看”话术,如“觉得适合你的朋友,点赞+在看,一起加入我们!”。
互动:从“单向输出”到“双向沟通”
- 开通留言区:精选求职者留言(如“请问这个岗位接受实习生吗?”“远程办公需要每天打卡吗?”),由HR统一回复;
- 发起互动话题:如“你最看重企业的哪些福利?”“你理想中的工作氛围是怎样的?”,留言点赞前3名可获得“定制周边礼品”(如企业logo笔记本、咖啡杯);
- 直播带岗:针对热门岗位,可开展“HR+部门负责人”直播,讲解岗位详情、实时答疑,直播中设置“投递链接抽奖”,提升参与度。
FAQs
Q1:企业公众号招聘推文,多久发一次比较合适?
A:需根据企业招聘节奏和岗位紧急程度灵活调整,建议遵循“质量优先”原则:
- 常规岗位:每月1-2次,可按“部门”或“岗位类型”分批发(如“3月技术专场”“4月市场运营专场”),避免信息过载;
- 急招岗位:可临时加推,但需控制频率(每月不超过3次),否则可能给粉丝造成“广告刷屏”的反感;
- 校招/社招季:可每周1次,聚焦“应届生专属岗位”“内推专场”等主题,配合校园宣讲会、线上测评等节点,形成“持续曝光”。
Q2:如何通过公众号招聘吸引到“被动求职者”(未主动找工作但优秀的人才)?
A:被动求职者通常“不看招聘平台”,但会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公众号,需从“内容价值”入手:
- 行业干货:在招聘推文中穿插“行业趋势分析”“岗位技能科普”等内容(如“2024年前端开发必学的5个新技术”“新媒体运营如何提升短视频转化率”),让非求职者也愿意转发;
- 人才故事:采访企业内的“行业大咖”“技术大牛”,分享他们的“成长路径”“项目经验”,吸引同领域人才关注;
- 内部推荐激励:在推文中明确“推荐奖励”(如“成功推荐1人入职,奖励5000-10000元”),鼓励员工转发至朋友圈、行业社群,触达更多被动求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