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如何进行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如何做出高级感与辨识度?

扁平化设计是一种摒弃过多装饰元素、强调简洁与功能性的设计风格,其核心在于通过清晰的布局、简约的视觉元素和直观的交互体验,让用户快速获取信息并完成任务,要实现有效的扁平化设计,需从核心理念、视觉元素、布局逻辑、交互设计及工具应用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以下从具体实践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如何进行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如何做出高级感与辨识度?-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解扁平化设计的核心理念

扁平化设计的本质是“去冗余”,即剥离阴影、渐变、纹理等拟物化元素,回归设计的功能性核心,其三大核心理念需贯穿始终:

  1. 功能优先:所有视觉元素需服务于信息传递与用户操作,避免为装饰而装饰,按钮的形状、颜色应直接暗示其功能(如红色表删除、绿色表确认),而非通过拟物化图标模拟实物。
  2. 直观易用:通过清晰的层级对比(如大小、颜色、间距)引导用户视线,降低认知负荷,用户无需思考即可理解元素间的关系,如“哪个是主要操作”“哪些信息是次要的”。
  3. 响应式适配:扁平化设计天然适配多端场景(手机、平板、桌面),因其简洁的元素能灵活缩放,不会因复杂细节导致小屏幕显示混乱。

视觉元素的扁平化处理

视觉元素是扁平化设计的直观载体,需从色彩、字体、图标、图形四个维度进行简化与规范化。

色彩:大胆用色,建立层级

扁平化设计通常采用高饱和度、高对比度的色彩,通过色相区分功能模块,用明暗/纯度变化建立信息层级,需遵循以下原则:

  • 主色+辅助色+中性色:主色(1-2种)用于核心品牌标识或主要操作按钮,辅助色(3-4种)区分次要模块,中性色(黑、白、灰)用于文本与背景,避免色彩过多导致视觉混乱。
  • 色彩心理学应用:蓝色传递专业与信任(适合科技、金融类产品),橙色/黄色传递活力与温暖(适合生活、娱乐类产品),红色仅用于警示或强提醒场景。
  • 避免渐变与阴影:传统设计中常用的渐变背景、投影效果需舍弃,若需增强层次感,可通过“纯色块+间距”实现,如卡片间用留白分隔而非阴影。

字体:清晰易读,层级分明

字体是信息传递的核心,扁平化设计对字体的要求是“高可读性”与“层级清晰”:

如何进行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如何做出高级感与辨识度?-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选择无衬线字体:无衬线字体(如思源黑体、Helvetica、Roboto)笔画简洁,屏幕显示更清晰,是扁平化设计的首选。
  • 控制字体数量:全站字体不超过2种,一种用于标题(可适当加粗或增大字号),一种用于正文(保持常规字重)。
  • 字号与字重建立层级:通过字号(如标题24px、副标题18px、正文14px)和字重(如标题600、正文400)区分信息重要性,避免通过斜体、下划线等装饰性样式强调。

图标:简约抽象,表意准确

图标需“以简驭繁”,通过几何形状、线条勾勒核心特征,避免复杂细节:

  • 风格统一:所有图标需保持一致的设计语言(如线性图标、面性图标、线面结合图标),粗细、圆角角度、间距需统一,线性图标线条粗细均为2px,面性图标圆角均为4px。
  • 表意优先:图标需符合用户认知习惯,避免过度抽象。“删除”用垃圾桶图标(而非抽象符号),“设置”用齿轮图标,必要时可配合文字说明(如图标+文字按钮)。
  • 避免拟物化细节:如相机图标无需模拟镜头反光,文件夹图标无需模拟纸质纹理,仅保留轮廓与核心特征即可。

图形:几何化,留白呼吸

图形元素(如背景、分割线、装饰图形)需以几何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础,通过组合与排列形成视觉节奏:

  • 减少曲线与不规则形状:除非必要(如品牌logo),否则避免使用复杂曲线,多用直线与直角,保持界面整洁。
  • 留白即设计:通过合理留白(元素间距、页边距)避免信息拥挤,让用户视线有“呼吸空间”,按钮与文本间距不小于8px,卡片与卡片间距不小于16px。

布局与交互的扁平化逻辑

扁平化设计的布局需遵循“网格化”与“模块化”原则,交互则强调“即时反馈”与“极简操作”。

网格化布局:对齐与规律

网格是扁平化布局的骨架,能确保元素排列有序、视觉平衡:

如何进行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如何做出高级感与辨识度?-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建立基础网格系统:以8px或12px为基准单位(符合屏幕像素对齐规律),将页面划分为列(如12列网格)和行,所有元素(按钮、卡片、文本)的位置均以网格对齐。
  • 模块化组件:将界面拆分为可复用的模块(如导航栏、卡片、表单单选框),模块间通过网格对齐,确保不同页面布局的一致性,卡片宽度始终为网格的4列,高度随内容自适应。

极简交互:减少步骤,明确反馈

扁平化设计的交互需“直给”,避免用户思考:

  • 扁平化导航:采用顶部固定导航、侧边栏导航或底部标签栏导航,避免复杂的下拉菜单(若必须使用,需保持二级菜单扁平化,无阴影装饰)。
  • 操作反馈:用户点击按钮时,通过颜色变化(如点击后变深)、微动画(如0.2秒的缩放效果)提供即时反馈,无需弹窗提示(除非涉及重要操作,如删除确认)。
  • 表单简化:输入框仅保留必要标签(如“用户名”而非“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密码可见性切换通过图标实现,避免冗余说明文字。

工具与规范:确保设计一致性

扁平化设计需通过工具与规范实现团队协作的一致性,避免设计风格偏离。

设计工具推荐

  • Figma/Sketch:支持组件化设计与网格系统,可快速复用扁平化元素(如按钮、图标库),适合团队协作。
  • Adobe Illustrator:用于绘制高精度图标与图形,确保线条与几何形状的整洁性。
  • Zeplin(传统工具):可将设计稿标注开发所需的尺寸、颜色、间距,确保还原度。

设计规范文档

建立扁平化设计规范文档(Design System),明确以下内容:

  • 色彩系统:主色、辅助色的HEX值、使用场景(如“主色#2E86AB仅用于主要按钮”)。
  • 字体系统、正文的字体名称、字号、字重、行高(如“正文思源黑体14px,行高1.5”)。
  • 组件库:按钮、卡片、输入框等组件的尺寸、状态(默认、悬停、点击)、使用规范。
  • 图标库:图标的风格描述(如“线性图标,2px线条,圆角2px”)、命名规则(如“icon_delete”)。

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1. 过度简化导致信息缺失:扁平化≠极简,需保留必要的信息层级,删除操作需二次确认(可通过弹窗或底部提示栏),避免误操作。
  2. 色彩滥用导致视觉疲劳:高饱和度色彩需控制面积,主色占比不超过30%,辅助色不超过20%,中性色占比50%以上,避免“彩虹式”配色。
  3. 忽视可访问性:需确保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度不低于4.5:1(符合WCAG标准),图标与文字需足够大(点击区域不小于48px×48px),方便视障用户操作。

相关问答FAQs

Q1:扁平化设计与拟物化设计如何选择?
A1:选择需基于产品定位与用户需求,若产品目标是“高效传递信息”(如工具类、资讯类应用),扁平化设计更合适,其简洁性能降低用户操作成本;若产品目标是“增强情感连接”(如游戏类、艺术类应用),拟物化设计可通过细节营造沉浸感,但需避免过度装饰导致信息干扰,iOS系统从拟物化向扁平化过渡,正是因为移动端用户更追求操作效率。

Q2:如何在扁平化设计中体现品牌特色?
A2:品牌特色可通过“有限度的个性化元素”体现,而非打破扁平化原则,具体方法包括:①在色彩上使用品牌专属色(如蒂芙尼蓝),将其作为主色或辅助色;②在图标或图形中融入品牌logo的几何特征(如logo为圆形,图标设计可多用圆角);③在微交互中加入品牌动效(如点击按钮时出现品牌logo的简短动画),需注意,个性化元素需保持克制,避免与扁平化的“简洁”核心冲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