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音是指由两个元音音素组合而成,发音时口型、舌位或发音部位发生连续滑动的音,在语音学中,双元音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发音起点、终点、滑动方向以及在不同语言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以下是双元音的详细分类及分析。

根据发音起点和终点的分类
双元音的核心特征是“滑动性”,即从第一个元音(起点)向第二个元音(终点)平滑过渡,且两个元音中至少有一个是弱化的非重读音,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元音性质,双元音可分为以下几类:
前元音到后元音的双元音
这类双元音从前元音(如/i/、/e/)向后元音(如/ʊ/、/u/、/ɑ/)滑动,发音时舌位从前部向后移动。
- /aɪ/(如英语“bite”):起点为前低元音/ɑ/,终点为次高前元音/ɪ/,实际发音中起点可能更接近[æ],整体舌位从低到高、从后到前滑动。
- (如英语“boy”):起点为后中圆唇元音/ɔ/,终点为次高前元音/ɪ/,舌位从后部向前部滑动,唇形由圆展。
后元音到前元音的双元音
这类双元音从后元音向前元音滑动,舌位从后部向前移动。
- /aʊ/(如英语“house”):起点为后低元音/ɑ/,终点为次高后元音/ʊ/,舌位从低到高、从前到后滑动,唇形由展变圆。
- /oʊ/(如英语“go”):起点为中高后圆唇元音/o/,终点为次高后元音/ʊ/,滑动幅度较小,唇形保持圆唇。
同部位元音的双元音
这类双元音的起点和终点属于同一发音部位(如前后或高低),但舌位或唇形发生滑动。

- /eɪ/(如英语“day”):起点为前中元音/e/,终点为次高前元音/ɪ/,舌位从中高到更高,滑动幅度较小。
- /oɪ/(如英语“toy”):起点为中后元音/ɔ/,终点为前元音/ɪ/,舌位从后向前,唇形由圆变展。
根据滑动方向和长度的分类
双元音的滑动方向可分为“递升”(从低到高,如/aɪ/)、“递降”(从高到低,如/eɪ/)和“水平滑动”(舌位前后移动,如/ɔɪ/),滑动长度则影响双元音的“紧度”:滑动幅度较大的双元音(如/aʊ/)被称为“开放双元音”,滑动幅度较小的(如/eɪ/)被称为“闭合双元音”。
根据语言系统的分类
不同语言的双元音系统存在差异,以下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例说明:
英语双元音
英语中有8个核心双元音,可分为三类:
- 合口双元音(Closing diphthongs):起点为非中央元音,终点为高元音,如/aɪ/、/eɪ/、/ɔɪ/、/aʊ/、/oʊ/。
- 集中双元音(Centering diphthongs):终点为中央元音/ə/,如/ɪə/(“here”)、/eə/(“hair”)、/ʊə/(“tour”)。
- 特殊双元音:如/ɔɪ/(boy),其滑动方向较为特殊。
西班牙语双元音
西班牙语的双元音分为“上升双元音”(如“aire”中的/ai/)和“下降双元音”(如“poeta”中的/oe/),且要求两个元音中至少一个是半元音(如/i/、/u/)。

双元音与单元音的区别
双元音与单元音的关键区别在于“滑动性”,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固定,而双元音存在明显的动态过渡,英语的/iː/(“see”)是单元音,发音稳定;而/aɪ/(“sigh”)则是从/ɑ/滑向/ɪ/的双元音。
双元音的发音技巧与常见错误
- 滑动幅度:双元音的滑动应自然流畅,避免起点和终点元音分离成两个独立的音。
- 唇形变化:如/aʊ/的发音需从展唇过渡到圆唇,唇形变化应连贯。
- 重音位置:双元音的重音通常在起点元音上,终点元音弱化。
双元音分类表
以下是常见双元音的分类总结:
| 双元音 | 起点 | 终点 | 滑动方向 | 语言示例 |
|---|---|---|---|---|
| /aɪ/ | 低→高,后→前 | 英语“bite” | ||
| /eɪ/ | /e/ | 中→高,前→前 | 英语“day” | |
| 中→高,后→前 | 英语“boy” | |||
| /aʊ/ | 低→高,前→后 | 英语“house” | ||
| /oʊ/ | /o/ | 中→高,后→后 | 英语“go” | |
| 高→中,前→中央 | 英语“here” | |||
| /eə/ | /e/ | 中→中,前→中央 | 英语“hair” |
相关问答FAQs
Q1: 双元音和单元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1: 双元音由两个元音音素组合而成,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发生连续滑动(如英语/aɪ/);而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固定,只有一个发音点(如英语/iː/),双元音的“滑动性”是其核心特征。
Q2: 如何判断一个音是否为双元音?
A2: 判断双元音需满足三个条件:①由两个元音音素组成;②发音时舌位或唇形发生滑动;③两个元音中至少一个弱化,英语“make”中的/eɪ/是双元音,而“me”中的/iː/是单元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