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阿里招聘 淘汰,阿里招聘为何淘汰率如此之高?

在阿里招聘体系中,“淘汰”并非简单的末位辞退,而是贯穿人才生命周期、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多维度动态管理机制,这一机制既包含招聘环节的严格筛选,也涵盖入职后的持续评估与优化,旨在确保组织始终保持高绩效、高适配的人才结构。

阿里招聘 淘汰,阿里招聘为何淘汰率如此之高?-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招聘环节的“前置淘汰”:精准识别价值创造者

阿里招聘的“淘汰”逻辑从源头即已启动,核心是“不录用不符合价值观或能力不达标者”,具体而言,招聘流程分为“看、感、聊、判”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置明确的淘汰标准:

  • “看”背景匹配度:通过简历筛选排除与岗位需求硬性条件(如专业经验、技能证书)不符者,例如技术岗要求开源项目贡献,运营岗需具备头部平台操盘经验,基础不达标者直接淘汰。
  • “感”价值观契合度:通过行为面试法(STAR原则)考察候选人是否认同“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等价值观,曾有候选人因在面试中强调“为达成业绩可牺牲用户体验”,即使能力突出仍被淘汰,阿里认为“价值观不符者能力越强,对组织的潜在风险越大”。
  • “聊”潜力与适应性:通过压力面试、情景模拟测试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例如针对管理岗,设置“团队业绩下滑如何应对”的案例,考察其是否具备“复盘迭代”而非“推诿责任”的思维,逻辑混乱或缺乏成长思维的候选人会被筛选。
  • “判”组织需求匹配度:最终由业务部门与HR共同决策,不仅看候选人当前能力,更评估其是否与公司未来3-5年的战略方向(如全球化、AI技术应用)匹配,例如在云业务扩张期,具备国际化经验的技术人才会优先录用,而仅擅长传统本地化服务的候选人则可能被淘汰。

据内部数据显示,阿里招聘的最终录用率通常低于5%,前置淘汰机制确保了“进的人都是对的”,为后续人才管理打下基础。

入职后的“动态淘汰”: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持续评估

人才进入阿里后,“淘汰”机制转化为以“361绩效排序”和“能力价值观双维度评估”为核心的动态管理,具体体现在:

绩效排序:3-6-1原则的刚性执行

阿里每年进行两次绩效评估(“361排序”),将员工分为3%(超越期望)、60%(符合期望)、30%(需改进)和1%(淘汰),1%”的淘汰并非仅看业绩数字,而是综合“业绩贡献、价值观践行、组织发展贡献”三方面:

阿里招聘 淘汰,阿里招聘为何淘汰率如此之高?-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业绩贡献:连续两个季度未达KPI底线,且无合理理由(如市场环境突变)者进入观察期;
  • 价值观践行:出现“诚信问题”“损害客户利益”等行为,直接归为“1%”;
  • 组织发展贡献:拒绝跨部门协作、拒绝承担额外责任(如带教新人、参与战略项目),被判定为“缺乏组织意识”者。

能力与价值观的“双维度校准”

阿里认为“能力强但价值观不符者”是“野狗”,需淘汰;“价值观好但能力不足者”是“小白兔”,给予改进机会;只有“能力与价值观双优”者才是“明星员工”,某业务负责人因业绩达标但频繁抢功、推诿责任,最终在价值观评估中被归为“1%”淘汰;而某新人虽业绩未达标,但主动学习、积极求助,经3个月观察期后绩效提升,得以留任。

末位淘汰的“缓冲机制”

并非所有“30%”(需改进)都会被淘汰,阿里设置“改进计划(PIP)”:员工需在1-3个月内制定改进方案,由导师和直属领导共同跟踪,若改进后仍不达标,才会启动淘汰流程,淘汰方式包括转岗(如从核心业务转至支持性岗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通常给予N+1补偿),极少直接辞退。

淘汰机制背后的逻辑:激活组织与保护生态

阿里的“淘汰”本质是“以奋斗者为本”的体现,其核心目标并非“裁员”,而是通过动态优化实现:

  • 激活个体:通过明确的淘汰标准倒逼员工持续成长,避免“躺平”;
  • 净化组织:清除“价值破坏者”,保护高绩效员工的积极性;
  • 战略适配:随着业务转型(如从电商转向科技),淘汰不符合新战略的人才,引入新鲜血液。

2021年阿里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后,部分传统电商运营岗位因缺乏数据思维被优化,同时大规模招聘AI算法、用户增长等领域人才,通过淘汰与引进的动态平衡,确保组织能力与战略同步。

阿里招聘 淘汰,阿里招聘为何淘汰率如此之高?-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FAQs

Q1:阿里招聘的“淘汰”是否意味着高压文化,员工容易焦虑?
A1:阿里的淘汰机制确实强调“奋斗”,但并非“唯业绩论”,公司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如“阿里大学”)、导师制和转岗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能力;价值观评估会保护“踏实做事但暂时业绩不佳”的员工(如“小白兔”),给予改进空间,绩效排序结果不公开、不与薪酬直接挂钩,更多是帮助员工认知自身定位,而非制造焦虑。

Q2:被阿里淘汰后,员工在就业市场会受影响吗?
A2:通常不会,阿里内部评估体系注重“能力与价值观”的综合判断,淘汰原因可能是“战略不匹配”而非“能力不足”,许多被淘汰员工因具备阿里的高标准训练(如结构化思维、抗压能力),在就业市场仍具竞争力,部分员工被淘汰后进入其他企业担任核心岗位,反因“脱离阿里的高压环境”而发挥更好,阿里也尊重员工选择,淘汰流程中会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帮助其顺利过渡。

原文来源:https://www.dangtu.net.cn/article/901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