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祈使句作为表达命令、请求、建议或指示的基本句式,往往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实用语法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解“主语省略,用动词原形开头”——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容易陷入“记规则、造句子、忘规则”的恶性循环,要让祈使句教学变得有趣,关键在于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动、互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用中学”“玩中学”,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表达工具,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具体的教学策略,涵盖情境创设、游戏互动、多模态资源、分层任务及文化延伸,并辅以表格示例,最后以FAQs解答常见疑问。

情境化导入:让祈使句“活”起来
语言的终极意义在于沟通,而沟通离不开具体情境,脱离情境的语法教学如同“纸上谈兵”,学生即使能背诵规则,也无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教师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祈使句自然“生长”
针对低龄学生或初学者,可创设“厨房小帮手”情境:教师扮演厨师,手持图片或实物(如鸡蛋、面粉、牛奶),用祈使句发布指令:“Break the egg.” “Mix the flour and water.” “Pour the milk.” 学生边听边做动作,在动手中理解祈使句的“指令”功能,为增加趣味性,可准备“错误指令”环节,教师故意说“Eat the egg!”(生鸡蛋),学生会笑着纠正“No! Cook it!”,在互动中巩固对祈使句的认知。
对于青少年或成人学习者,可设计“校园生存指南”“旅行应急手册”等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图书馆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迷路时如何问路”,并用祈使句记录结果,如“Keep quiet.” “Ask the policeman for help.” “Don’t run in the hallway.” 情境化导入的优势在于,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学这个有什么用”,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游戏化互动:在“玩”中内化规则
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万能钥匙”,将祈使句教学融入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反复练习,形成语感,以下是几类易操作、趣味性强的游戏设计:

动作接龙(Action Chain)
学生围成一圈,第一位学生做一个动作并说出对应的祈使句,如“Jump!”,下一位学生既要重复前一个动作,又要新增一个动作并造句,如“Jump! Touch your nose!” 依次接龙,出错或反应慢的学生接受小“惩罚”(如唱一首英文歌),游戏过程中,学生需快速调动词汇库和语法知识,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强化记忆,尤其适合学习“Open the door.” “Clap your hands.” 等动作性祈使句。
指令大挑战(Simon Says升级版)
经典的“Simon Says”游戏是练习祈使句的利器,但可增加难度升级趣味性:教师或学生担任“指令官”,快速说出祈使句,若指令前有“Simon says”,学生需执行;若无,则保持不动。“Simon says stand up!” “Close your eyes!”(无“Simon says”,学生不应执行),为增加竞争性,可设置“淘汰制”,最后留下的学生成为“指令官”,还可让学生轮流担任“指令官”,鼓励他们自己设计指令,如“Simon says say ‘hello’ to your neighbor!” “Don’t move!”(无“Simon says”,学生需保持静止)。
情景剧扮演(Role-Play)
分组进行情景剧扮演,每组分配不同场景(如餐厅、机场、超市),学生需用祈使句完成角色任务。“餐厅场景”中,服务员对顾客说“Please take a seat.” “Here’s the menu.”,顾客可说“I’d like some coffee.” “Could I have the bill?”(此处可自然引入“请求式”祈使句,用“Could I...”软化语气),表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服务员用了哪些祈使句?顾客的请求和指令有什么不同?” 通过角色代入,学生不仅能练习句型,还能理解不同语境下祈使句的语气差异(如命令、请求、建议)。
多模态资源:调动感官,深化记忆
多模态教学(结合视觉、听觉、动觉等)能从多个刺激学生的大脑,帮助建立更牢固的神经连接,尤其适合抽象语法点的学习。

图片/视频情境链
准备一组连续的图片或短视频(如“制作三明治”),让学生按顺序用祈使句描述每个步骤:图片1(面包):“Take two slices of bread.” 图片2(抹酱):“Spread the butter.” 图片3(放食材):“Put a slice of tomato on it.” 图片4(完成):“Cut the sandwich in half.” 教师可将学生的描述制作成“图文手册”,张贴在教室作为“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歌曲与chant
儿歌、rap等韵律性强的文本是记忆祈使句的“神器”,用《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旋律改编歌词:“Touch your eyes, touch your eyes, touch your eyes, touch your eyes; Eyes, eyes, eyes, eyes, eyes, eyes, eyes, eyes!” 学生在歌唱中不自觉地重复祈使句,且节奏感有助于强化记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分组创作“祈使句rap”,主题可以是“教室规则”“环保行动”等,如“Don’t litter, keep it clean! Save the water, save the green!”
实物操作与绘画
对于“Let’s + 动词原形”这类表建议的祈使句,可设计“合作绘画”活动:一位学生用祈使句描述画面内容,如“Let’s draw a blue sky.” “Let’s add a yellow sun.”,另一位学生根据指令绘画,最后共同展示作品,实物操作(如折纸、手工)同样适用:“Fold the paper in half.” “Cut along the line.” “Draw a smile on the puppet.” 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将语言与具体行为绑定,理解更深刻。
分层任务设计:兼顾差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风格存在差异,分层任务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参与感和进步空间,以下是针对祈使句的分层任务示例(以“环保主题”为例):
| 层级 | 任务目标 | 任务示例 |
|---|---|---|
| 基础层(初学者) | 掌握简单肯定祈使句,识别否定形式 | 看图配对:图片(关灯、关水龙头、垃圾分类)与祈使句(Turn off the lights. / Don’t waste water. / Sort the trash.)匹配; 填空补全:Don’t __ (litter) in the park. Please put the trash in the bin. |
| 提升层(有一定基础) | 综合运用肯定/否定祈使句,表达连贯指令 | 制作“环保小贴士”海报:用至少5个祈使句(含3个否定句)写建议,如“Save paper. Use both sides. Don’t use plastic bags.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Recycle bottles.”; 小组合作:编写“校园环保行动指南”,用祈使句列出5-8条具体做法。 |
| 拓展层(能力较强者) | 理解祈使句的语气差异,结合情态动词表达礼貌请求 | 情境对话:扮演环保志愿者,用礼貌祈使句向路人宣传:“Could you please turn off the tap?” “Would you mind using a reusable cup?” “Let’s work togeth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写作任务:以“How to Be a Green Kid”为题,用祈使句写一篇短文,要求包含肯定指令、否定建议及礼貌请求。 |
文化延伸与情感渗透:让语言学习更有温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祈使句的教学也可融入文化元素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会“怎么说”,更理解“为什么这么说”。
对比中西方文化中“指令”的差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使用“Open the window.” 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更常用“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或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此时可引入“软化语气的祈使句”);而中文中“开下窗”则更直接,通过对比,学生能理解“语言得体性”的重要性,避免“中式英语”错误。
可结合“助人为乐”“团队合作”等主题,让学生用祈使句制作“爱心卡”或“互助指南”,如“Help the old. Share your toys. Be kind to others.” 在语言学习中渗透情感教育,让祈使句不仅是语法工具,更是传递温暖的桥梁。
相关问答FAQs
Q1:学生总是混淆祈使句和一般现在时,如何区分?
A:可通过“功能对比法”和“标志词识别”帮助学生区分,祈使句的核心功能是“直接指令/请求”,省略主语(通常为“you”),以动词原形开头,如“Sit down.” “Don’t be late.”;而一般现在时主要描述“经常性动作或客观事实”,有明确的主语,有时态和人称变化,如“He sits down every day.” “She doesn’t like being late.”,教学中可设计“句子分类游戏”:给出混合的祈使句和一般现在时句子,让学生按“指令/描述”分类,并说明判断理由(如是否有主语、是否以动词原形开头),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区分意识。
Q2:低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何让祈使句教学更吸引他们?
A:针对低龄学生的认知特点,需采用“短时高频、多感官互动”的策略,具体方法包括:(1)指令“变变变”:教师用夸张的语调和动作说指令,学生模仿,如“Big, big, big eyes!”(学生睁大眼睛),“Small, small, small mouth!”(学生抿嘴),通过“形容词+祈使句”增加趣味性;(2)“魔法咒语”游戏:将祈使句包装成“魔法咒语”,如“Wave your wand—Make the book fly!”(学生挥动手臂假装施法),让语言学习充满想象;(3)即时奖励机制:学生每正确执行一个指令,即可获得“贴纸”“积分卡”,累计兑换小奖品,通过正向激励保持参与热情,每节课的祈使句练习控制在10-15分钟,避免疲劳,确保学生在“玩”中专注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