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图片侵权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日益凸显,一旦处理不当,可能面临法律诉讼、经济赔偿及品牌声誉受损等多重风险,以下是针对图片侵权问题的系统性处理方案,涵盖预防、应对及事后整改全流程。

侵权预防:建立合规机制
从源头减少侵权风险是核心策略,企业需建立图片使用规范,明确“非商业用途≠免费使用”“网络图片≠可随意下载”等原则,具体措施包括:
- 采购正版图库资源: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图库,如商业用途优先选择Getty Images、Shutterstock等付费平台,非商业可考虑Pixabay、Pexels等提供免费授权的网站,并仔细核对授权范围(是否允许商用、是否需署名等)。
- 明确内部审批流程:规定图片使用需经法务或行政部门审核,确保来源合法,市场部发布宣传材料前,需提交图片授权证明文件存档。
-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版权知识培训,通过案例解析(如某企业因使用网红摄影作品被判赔偿20万元)提升员工法律意识,避免“无意侵权”。
侵权应对:分阶段处理流程
若收到侵权投诉或被起诉,需冷静应对,避免事态升级:
(一)初步核实(1-3个工作日)
- 确认侵权事实:对比使用图片与权利人作品,从构图、色彩、元素等方面判断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可通过专业鉴定机构出具《作品相似性鉴定报告》作为辅助证据。
- 审查授权链条:若图片来自第三方供应商,需核查其是否具备合法授权,并要求其提供转授权协议,若供应商无法证明,企业可依法向其追偿。
(二)沟通协商(3-7个工作日)
根据核实结果采取不同策略:
-
确属侵权
主动联系权利人,表达歉意并协商解决方案,常见处理方式及成本参考如下:
| 处理方式 | 适用场景 | 潜在成本 |
|----------|----------|----------|
| 下架侵权内容 | 立即消除影响 | 内容制作成本(如重新拍摄) |
| 购买 retroactive 授权(追溯授权) | 希望继续使用图片 | 图库市场价2-5倍 |
| 经济赔偿 | 权利人主张损失 | 一般为图片市场价500-5000元/张,情节严重可达数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沟通时注意保留书面记录(如邮件、聊天记录),避免口头承诺。
-
不构成侵权
收集证据证明图片为原创(如设计源文件、创作过程记录)或已获得合法授权,向权利人发送《不侵权律师函》,必要时通过诉讼途径维权。
(三)法律应对(7个工作日以上)
若协商未果或权利人直接起诉:
- 应诉准备:委托专业知识产权律师,整理证据链(包括图片授权文件、创作时间戳、第三方鉴定报告等)。
- 诉讼策略:若构成侵权,争取达成和解协议,明确赔偿金额及下架义务;若不构成侵权,积极应诉并要求对方赔偿维权成本(如律师费、公证费)。
事后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 全面排查:对官网、社交媒体、宣传物料等渠道使用的图片进行合规性审查,删除或替换侵权内容。
- 优化供应商管理:与图片供应商签订《合规保证协议》,明确侵权责任划分,要求其提供授权证明文件作为付款前置条件。
- 技术辅助:引入图片版权监测工具(如“视觉中国”的版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企业图片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风险。
相关问答FAQs
Q1:使用免费图库的图片是否一定不会侵权?
A:并非所有“免费”图片都无版权风险,需仔细查看授权协议,区分“知识共享(CC)协议”的不同类型(如CC BY需署名、CC BY-NC禁止商用等),部分免费图库允许免费下载,但禁止二次售卖或用于商业广告,超出授权范围仍可能构成侵权,建议优先选择明确标注“可商用(Commercial Use)”的图片,并保留授权页面截图。

Q2:图片侵权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A:赔偿金额通常根据《著作权法》第54条,按以下顺序确定:①权利人实际损失(如图片授权费损失、因侵权导致的利润减少);②侵权人违法所得(如因使用侵权图片获得的额外收益);③法定赔偿(500-500元/幅,情节严重的可达500万元),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图片类型(摄影作品/设计稿)、使用范围(全国性广告/局部宣传)、主观过错等因素,例如某上市公司因在官网使用侵权摄影作品被判赔偿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