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招聘术语有哪些?

在人力资源领域,招聘工作有一套专业且规范的术语体系,这些术语不仅是行业内的沟通语言,更是提升招聘效率、确保流程规范的重要工具,从招聘需求的确立到候选人的最终入职,每个环节都对应着特定的术语,理解这些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对HR从业者、用人部门管理者乃至求职者都至关重要。

招聘术语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招聘需求的发起阶段来看,“用人需求”是最基础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因业务发展、岗位空缺或新增编制等原因,需要通过招聘来填补的人员数量、能力要求及任职资格的总和,明确用人需求通常需要用人部门与HR共同完成,核心输出物是“岗位说明书”(Job Description, JD),JD详细列出了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包括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技能证书等)、薪酬范围及汇报关系等信息,是后续招聘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在需求审批环节,可能会涉及“编制”(Establishment),即企业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设定的岗位数量和人员限额,招聘需在编制范围内进行,超编制招聘则需要履行额外的审批流程。

进入招聘渠道的选择与拓展阶段,“招聘渠道”是关键术语,常见的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大类,内部招聘包括“内部竞聘”(Internal Job Posting, IJP),即向企业内部员工发布岗位信息,符合条件的员工可自愿报名参与选拔,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降低招聘成本,且候选人对企业已有了解,外部招聘渠道则更为多样,“校园招聘”(Campus Recruitment)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通过宣讲会、双选会、实习留用等方式吸纳人才;“社会招聘”(Social Recruitment)面向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渠道包括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猎头合作(Headhunting)、内部推荐(Employee Referral,通常设有推荐奖励机制)、行业论坛、社交媒体招聘(如LinkedIn、脉脉)等。“猎头合作”通常用于招聘中高端管理岗位或稀缺技术人才,猎头公司凭借其人才库和专业寻访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定位目标候选人。

在候选人筛选环节,“筛选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HR会根据JD中的任职资格,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Resume Screening),重点关注候选人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验等硬性条件,通过初筛的候选人会进入“笔试”(Written Test)环节,主要考察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或岗位技能,对于技术类岗位,笔试可能包含编程题、设计题等,笔试通过后是“面试”(Interview),面试形式多样,包括“结构化面试”(Structured Interview,即对所有候选人提出相同的问题,基于统一标准评分)、“半结构化面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在固定问题基础上结合候选人情况灵活提问)、“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观察候选人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领导力等特质)以及“行为面试”(Behavioral Interview,通过询问候选人过去的具体经历来预测未来行为)等,部分岗位还会安排“复试”(Second Interview),通常由用人部门负责人或更高层级管理者进行,进一步考察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在筛选过程中,“人才库”(Talent Pool)是一个重要概念,指将未录用但具备潜力的候选人信息分类存储,以便未来岗位出现空缺时快速联系,提高人才复用率。

候选人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后,进入“薪酬谈判”(Compensation Negotiation)阶段,双方就薪资、福利、入职时间等细节进行沟通,谈妥后,企业会向候选人发放“录用通知书”(Offer Letter),Offer Letter具有法律效力,明确了岗位、薪酬、入职日期、试用期等核心条款,候选人接受Offer后,需办理“背景调查”(Background Check),核实其学历、工作履历、离职原因、有无不良记录等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背景调查通过后,候选人正式办理“入职手续”(Onboarding手续),包括提交入职材料、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保公积金、领取办公设备等,企业通常会安排“入职引导”(Orientation),帮助新员工熟悉公司文化、团队环境和工作流程。

招聘术语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招聘周期”(Recruitment Cycle)是一个衡量效率的重要指标,指从发布招聘需求到候选人入职所花费的时间,而“招聘成本”(Recruitment Cost)则包括渠道费、广告费、猎头费、面试成本(如HR和面试官的时间成本)等,企业会通过“招聘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评估招聘投入的产出比。“关键人才”(Key Talent)指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岗位人员,这类人才的招聘往往是HR工作的重点。“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总和,包括知识、技能、经验、个性特质等,是人才选拔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部分术语的关系,以下列举几个核心术语及其关联性:

术语类别 具体术语 定义与作用
核心输出物 岗位说明书(JD) 明确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等,是招聘的依据
招聘渠道 校园招聘 针对应届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
社会招聘 面向有经验人才,满足即期业务需求
筛选方法 结构化面试 标准化提问,客观评估候选人能力
背景调查 核实候选人信息,降低用人风险
流程节点 录用通知书(Offer) 法律文件,明确雇佣关系核心条款
入职手续 完成员工身份转换,正式加入企业

相关问答FAQs:

  1. 问:什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它在招聘中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哪些能力?
    答: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面试的一种形式,通常由6-10名候选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如开放性问题、资源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不指定领导者,也不参与讨论,仅作为观察者,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影响力、团队合作意识、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候选人是否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是否倾听他人观点、如何在意见分歧时推动讨论进展等,判断其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团队协作和领导潜力。

    招聘术语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问:“内部推荐”作为招聘渠道,有哪些优势和潜在风险?
    答:内部推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招聘效率高,内部员工对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更了解,推荐的人才匹配度相对较高,且候选人通过员工背书,入职意愿更强;二是招聘成本低,通常只需支付少量推荐奖金,远低于猎头费或广告费;三是员工留存率高,通过内部推荐入职的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更强,离职率相对较低;四是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推荐过程本身也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认可,潜在风险包括:可能因员工推荐范围有限,导致人才来源单一,易形成“小圈子”文化;若推荐机制不当,可能出现“人情招聘”,影响招聘公平性;需防范员工推荐不合格候选人,因此企业仍需建立规范的内部推荐筛选流程,确保推荐质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