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趣味讲解现在完成时,关键在于将其从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现在完成时的核心是“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以及“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需要跳出“have/has + 过去分词”的公式,用故事、游戏和对比来搭建认知桥梁。

可以从“时间魔法”的角度切入,现在完成时就像一个时间的传送门,能把过去发生的事情“传送”到现在,让过去的事情和现在产生联系,上课时可以拿起一个空粉笔盒说:“Look! The chalk is gone. Someone has taken the chalk.”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现在的结果——粉笔盒空了,接着追问:“Who has taken the chalk? You have taken the chalk, he has taken the chalk…” 通过这种现场互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过去的拿粉笔”这个动作,直接导致了“现在粉笔盒空了”这个结果,这种“因过去而改变现在”的逻辑,就是现在完成时的精髓。
为了让学生区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可以用“时间侦探”的游戏,设定两个案件:案件A是“昨天谁打碎了窗户”,案件B是“现在窗户为什么是碎的”,对于案件A,用一般过去时:“Who broke the window yesterday? Tom broke it yesterday.” 强调动作发生在明确的过去时间点(yesterday),且与现在无关,对于案件B,用现在完成时:“Oh, the window is broken! Who has broken the window?” 强调的是“窗户现在处于破碎状态”这个结果,不关心具体是哪一秒打破的,只关心打破这个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晰感知:一般过去时关注“过去发生的动作”,像看一部已经结束的电影;现在完成时关注“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像看一部正在直播的节目,镜头切到了过去的某个瞬间,但焦点始终是现在。
对于“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可以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讲解,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成长手册,用现在完成时分享自己的经历:“I have lived in Beijing for 10 years.(我在北京住了10年,现在还住在这里)”“She has learned the piano since 2015.(她从2015年开始学钢琴,现在还在学)”,这里可以引入“for + 时间段”和“since + 时间点”的对比,用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时间状语 | 含义 | 例句 |
---|---|---|
for + 时间段 | 持续的时间长度 | I have waited for him for 20 minutes.(我等了他20分钟,现在可能还在等) |
since + 时间点 | 持续的起始时间点 | He has worked here since 2020.(他从2020年开始在这里工作,现在还在工作) |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设计“时间胶囊”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过去一年做过的一件有意义的事,I have read 12 books this year”,然后封存起来,一年后打开,引导学生用现在完成时回顾:“I have read more books since last year.” 这种将语法与个人经历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法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记录生活的方式。

在讲解“already, yet, just, ever, never”等标志性副词时,可以用“情绪表情包”辅助。“already”像一张“完成”的笑脸,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常用于肯定句(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yet”像一张“等待”的皱眉脸,用于疑问句(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和否定句(I haven’t finished it yet);“just”像一张“刚刚”的惊讶脸,表示动作刚刚完成(He has just arrived);“ever”和“never”则像“好奇”和“拒绝”的表情,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 /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beautiful place),通过表情包的视觉化,学生能快速掌握这些副词的用法和语气。
还可以用“错位时空”的小故事强化记忆,创设一个场景:小明早上出门时妈妈说“把垃圾带下去”,小明说“I have taken out the trash”(其实没带,只是想应付妈妈),结果妈妈发现垃圾还在,就可以借此强调: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必须真实发生并对现在有影响,不能“说谎”,这种带有情节的纠错,比单纯讲规则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通过“语法接龙”游戏巩固练习,第一个学生说“I have…”,第二个学生接过去分词,并造句,I have eaten breakfast”,第三个学生接着说“He has eaten breakfast, and he has drunk milk…” 这种互动游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反复运用中形成语感。
趣味讲解现在完成时的核心是“生活化、情境化、互动化”,将抽象的语法概念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故事、游戏、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用中学”,真正理解“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这一核心意义。
FAQs
-
问:学生总是混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有什么好的区分方法?
答:可以用“结果导向法”区分,一般过去时强调动作“何时发生”,时间点明确(如yesterday, last week),与现在无关,像“昨天我吃了饭”(只陈述过去的事实);现在完成时强调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时间不明确,像“我吃了饭”(现在不饿了,或者饭碗是空的),还可以用“时间轴”可视化:一般过去时的时间轴是一个已结束的线段,起点和终点都明确;现在完成时的时间轴是从某一点延伸到现在,终点是“。 -
问:如何让学生理解“for”和“since”在现在完成时中的区别?
答:可以用“长度”和“起点”的比喻。“for”后面接时间段,像一把尺子,量的是动作持续的“长度”(如for 3 hours,3小时这么长);“since”后面接时间点,像一根指针,指向动作开始的“起点”(如since 8 o’clock,从8点这个时间点开始),还可以举例对比:“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5 years”(学了5年,长度),“I have studied English since 2019”(从2019年开始,起点),两者都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