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南美白对虾暂养是保证鲜活品质、提升市场价值的关键环节,需从环境控制、密度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控等多维度科学操作,具体要点如下:

暂养前的准备
- 暂养池消毒:使用20mg/L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浸泡24小时后彻底冲洗,确保无消毒剂残留,新建水泥池需提前注水浸泡7天以上,去除碱性物质。
- 设备检查:确认增氧设备(如罗茨风机、纳米曝气盘)、循环水系统、温控设备正常运行,备用电源(如发电机)处于待机状态。
- 虾体处理:挑选活力强、体表完整、无黑斑或红体的对虾,剔除病弱个体,暂养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体表消毒。
水质管理(核心环节)
水质是暂养成败的关键,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推荐范围):
| 指标 | 适宜范围 | 调控方法 |
|---------------|----------------|--------------------------------------------------------------------------|
| 水温 | 22-28℃ | 冬季使用加热棒或锅炉,夏季通过遮阳网、换水降温,日温差≤2℃ |
| 溶解氧(DO) | ≥6mg/L | 24小时持续增氧,采用“底层曝气+水面搅动”组合模式,避免水体分层 |
| pH值 | 7.5-8.5 | 定期使用碳酸氢钠或生石灰调节,若偏低可添加小苏打(1-2mg/L) |
| 氨氮(NH₃) | ≤0.5mg/L | 及时清理残饵粪便,定期投放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
| 亚硝酸盐 | ≤0.1mg/L | 增加换水量,配合使用沸石粉吸附(用量20mg/L/次) |
| 盐度 | 15-25‰ | 根据虾体渗透压调节,换水时注意盐度差≤5‰ |
换水策略:初期日换水量20%-30%,后期随密度增加可提升至50%,换水前需经曝气处理,水温与池水温差≤1℃。
密度与空间管理
- 暂养密度:建议控制在200-300尾/m³,具体根据水温、增氧能力调整,高温期或低氧环境下需减半。
- 分层养殖:若使用深水池,可采用分层网箱养殖,每层高度30-40cm,避免虾群堆积。
- 遮蔽物设置:在池中放置 PVC管、水草等遮蔽物,减少虾体间互相残杀,降低应激反应。
投喂与健康管理
- 投喂管理:
- 饲料选择:暂养期间以高蛋白、低脂肪的配合饲料为主,或投喂鲜活饵料(如沙蚕、贝肉),投喂量为虾体重的2%-3%。
- 投喂频率:每日2-3次,早晚各1次,避开高温时段(12:00-16:00),投喂后1小时内清理残饵。
- 病害防控:
- 定期检测虾体,观察体表、鳃部、肠道是否异常,发现病虾立即隔离。
- 禁止使用抗生素,可中草药(如大蒜素、黄芪多糖)拌饵投喂,增强免疫力。
- 每周用0.1mg/L的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性疾病。
日常监测与应急处理
- 每日监测:记录水温、pH、溶氧等指标,观察虾体活力、摄食情况,发现浮头、游塘等异常立即增氧。
- 应急方案:若突发停电,立即启用备用发电机,同时抛洒增氧剂(如过碳酸钠,用量1-2mg/L);若水质恶化严重,果断分池或转移虾体。
相关问答FAQs
Q1:暂养过程中对虾出现“游塘”现象怎么办?
A:“游塘”多由水质突变、缺氧或应激引起,首先检测水质指标,若溶氧不足立即增氧;若pH波动过大,用碳酸氢钠调节;同时减少投喂,添加维生素C(0.1g/kg饲料)抗应激,逐步稳定环境。
Q2:暂养对虾死亡率过高,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主要原因包括:①密度过高导致缺氧或残饵积累;②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发中毒;③水温剧变或盐度不适造成应激;④携带病原体或消毒不彻底,需逐一排查,通过降低密度、换水、消毒、增强免疫等方式综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