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招聘App骗子套路多,求职者如何避坑?

在数字化招聘时代,招聘APP已成为求职者与企业对接的重要渠道,但伴随其普及,“招聘app骗子”也如影随形,通过虚假招聘、信息贩卖、诈骗钱财等手段,侵害求职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这些骗局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设计层层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圈套,本文将详细剖析招聘APP中常见的骗局类型、识别方法及防范措施,帮助求职者擦亮双眼,安全求职。

招聘App骗子套路多,求职者如何避坑?-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招聘APP中常见的骗局类型

虚假岗位,信息“挂羊头卖狗肉”

部分不法分子在招聘APP上发布高薪、低门槛的虚假岗位,如“月薪过万的文员”“无需经验的数据分析师”,实则以招聘为名,行其他勾当,常见套路包括:

  • 传销陷阱:以“创业项目”“加盟合作”为诱饵,要求求职者缴纳“入门费”或购买产品,并通过发展下线牟利。
  • 诱骗至境外:招聘“海外高薪岗位”,实则将求职者骗至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非法活动。
  • 推广引流:岗位描述模糊,要求求职者先完成“任务”(如下载APP、关注公众号、转发链接),实际是为其他平台引流或刷单。

收费陷阱,以“名目”敛财

正规招聘流程中,企业不会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但骗子常以“保证金”“培训费”“服装费”“体检费”等名义要求转账,以“岗前培训”为幌子,收取数千元培训费后,或以“考核不通过”为由拒绝录用,或干脆失联。

信息贩卖,隐私遭泄露

部分招聘APP存在信息审核漏洞,导致骗子轻易获取求职者简历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精准诈骗(如冒充HR、公检法人员实施电信诈骗),或被贩卖给其他机构,导致求职者遭受骚扰甚至财产损失。

伪造身份,冒充企业HR

骗子盗用正规企业logo、办公场景照片,伪造企业资质和HR身份,通过APP私信求职者,其典型话术包括:“你的简历很优秀,但需通过内部面试”“先发offer再签合同,但需先缴纳费用”,这类骗局因模仿度高,求职者极易轻信。

招聘App骗子套路多,求职者如何避坑?-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薪诱饵”,合同暗藏猫腻

以“年薪百万”“高管职位”等高薪为诱饵,要求求职者签订“阴阳合同”(实际合同与口头承诺不符)或“抵押合同”(如要求用房产、车辆作为“工作担保”),入职后,不仅薪资缩水,还可能被克扣、拖欠工资,甚至被胁迫从事违法活动。

如何识别招聘APP中的骗局?

核查企业资质,警惕“三无公司”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核实企业注册信息,重点查看企业是否存在、经营范围是否与招聘岗位匹配、是否有经营异常或违法记录,对于无法查询到信息的“公司”,需高度警惕。

警惕“异常”招聘要求

正规岗位的招聘要求通常明确、合理,而骗子常发布“无经验即可高薪”“年龄学历不限”等模糊要求,若岗位要求“先付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手持身份证拍照”等,均属高风险信号。

留意沟通细节,辨别真伪HR

正规HR沟通时会使用企业邮箱(非个人邮箱),并能清晰说明岗位职责、薪资结构、工作地点等信息,若对方频繁催促“尽快入职”“先交钱”,或无法提供企业固定办公电话、办公地址,很可能为骗子。

招聘App骗子套路多,求职者如何避坑?-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护个人信息,拒绝“过度索取”

简历中无需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详细住址等敏感信息,面试初期也无需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体检报告”等材料,若对方以“背景调查”为由索要隐私信息,需核实其身份真实性。

防范骗局的实用措施

  1. 选择正规平台,关闭“隐私开放”权限:优先下载知名招聘APP,并在设置中关闭简历“公开”选项,仅向意向企业展示。
  2. 不轻信“内部推荐”“特殊渠道”:声称“走后门”“交钱就能进”的“捷径”,多为骗局。
  3. 签订书面合同,留存沟通记录:入职前务必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明确薪资、工作内容、违约责任等条款,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4. 及时举报,止损维权:若发现骗局,立即向招聘平台举报,并保存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12315平台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相关问答FAQs

Q1:收到招聘APP的offer后,要求先交“培训费”才能入职,这正常吗?
A1:完全不正常,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正规企业若需岗前培训,费用应由企业承担,且培训内容需与岗位相关,遇到此类情况,应直接拒绝并向平台举报,避免上当。

Q2:如何在招聘APP上辨别企业HR的真伪?
A2:可通过以下方式辨别:① 查看企业官方认证标识(如平台认证的“诚信企业”);② 要求对方提供企业邮箱(非QQ、163等个人邮箱)及固定办公电话,并通过官网核实;③ 面试尽量选择公共场所,或通过视频面试确认对方身份,避免单独线下见面,求职中,若对方回避核实信息或催促转账,需立即终止沟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