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招聘骗技术,套路有哪些?

在招聘市场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对技术岗位的向往和对行业规则的不熟悉,设置“骗技术”陷阱,导致求职者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泄露核心技术或陷入法律纠纷,这类骗局通常以“高薪急聘”“远程兼职”“项目合作”等名义伪装,实则通过虚假岗位窃取技术成果或压榨无偿劳动力,识别并防范招聘骗局,是技术求职者必备的技能。

招聘骗技术,套路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骗技术”招聘的常见手段包括虚假岗位、成果窃取、无偿试岗和合同陷阱,虚假岗位指企业虚构技术职位,以招聘为名收集求职者信息或免费获取技术方案,某公司以“高级算法工程师”为名要求应聘者提交“过往项目优化方案”,实则利用方案解决自身技术难题,成果窃取则通过项目合作形式,让求职者在“面试”中独立完成核心模块开发,最终以“不合适”为由拒绝录用,却窃取了代码或设计成果,无偿试岗是最隐蔽的骗局,以“1-3个月试用期无薪”或“项目考核期”为名,让求职者长期从事正式工作却不支付报酬,甚至循环使用不同求职者填补人力空缺,合同陷阱则利用模糊条款约定“知识产权归属公司”,或约定“离职后不得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变相限制职业发展。

为避免陷入骗局,求职者需从多环节加强防范,在投递简历前核实企业资质,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注册信息,或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具查看企业风险记录,警惕成立时间短、频繁变更经营范围或存在劳动纠纷的公司,警惕“面试”中的不合理要求,正规技术岗位面试通常以基础知识问答、过往经验交流为主,若要求在短时间内独立开发完整功能、提供核心代码或未签订保密协议便接触敏感项目,需高度警惕,拒绝无薪试岗,根据《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无薪试岗本身违反法律,企业若以“考核”为由拒付报酬,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权,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尤其是知识产权归属、竞业限制、违约金等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签署“霸王条款”。

技术求职者在面对招聘诱惑时,应保持理性判断:高薪需匹配能力,若岗位要求与薪资严重不符(如初级岗位开年薪百万),或招聘流程异常简化(无笔试、直接入职),需警惕异常,保护个人核心技术成果,在未确定企业信誉前,避免提供完整项目代码或未公开的技术方案,若疑似遭遇骗局,应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问答FAQs:

招聘骗技术,套路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问:招聘方要求提供“过往项目源代码”作为面试材料,是否需要提供?
    答:不建议直接提供完整源代码,可准备代码片段、功能说明文档或演示视频,若对方坚持要求完整代码,需核实企业资质并签订保密协议,避免核心成果被窃取。

  2. 问:入职后被要求“无偿试岗1个月,通过后转正”,这种约定合法吗?
    答:不合法,根据《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必须支付工资,且试用期时长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1年以下合同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企业以“试岗”为由拒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保留证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招聘骗技术,套路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