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领域,招聘题目的设计不仅是筛选人才的第一道关卡,更是衡量候选人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岗位匹配度的核心工具,一份优秀的设计招聘题目应当具备明确的目标性、真实场景的还原性以及多维度的考察性,既能有效识别候选人的优势,又能为其展示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下从设计招聘题目的核心原则、类型拆解、执行细节及注意事项展开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逻辑。

设计招聘题目的核心原则 的设计需围绕“人岗匹配”展开,避免为考而考,应遵循以下原则:
- 目标导向:题目需紧密围绕岗位核心需求,UI设计师需侧重交互逻辑与视觉表现,而品牌设计师则需突出策略理解与视觉符号的系统性。
- 场景真实: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项目背景、约束条件(如时间、预算、用户需求),避免过于理想化的虚构场景,电商APP的改版题目需包含用户反馈数据、业务增长目标等真实要素。
- 能力分层:通过题目组合考察基础能力(软件操作、设计规范)、进阶能力(用户研究、方案推导)及高阶能力(创新突破、跨团队协作)。
- 公平性与包容性:避免题目涉及特定文化背景或小众技能,确保不同背景的候选人能基于通用设计能力作答,同时预留多种解题路径,考察候选人的思维灵活性。
设计招聘题目的类型与案例拆解
根据设计岗位的差异性,招聘题目可分为以下四类,每类需结合岗位特性调整侧重点:
(一)基础能力题:夯实基本功
适用岗位:初级设计师、设计助理
考察重点:软件操作熟练度、设计规范理解、细节把控能力。
案例:
- 视觉设计岗:根据提供的品牌VI手册(含标志、标准色、字体规范),设计一套产品宣传折页(尺寸:A4,折叠方式:三折),需包含产品信息、核心卖点及品牌视觉元素,并说明设计中的规范应用逻辑。
- UI设计岗:使用Figma完成一个登录页面的设计,要求响应式适配(移动端/桌面端),标注交互状态(默认、 hover、错误),并遵循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
执行细节:题目需提供明确的资源包(如VI手册、设计规范文档),时间控制在2-3小时内,重点考察候选人对基础工具的掌握程度及规范落地的严谨性。
(二)场景模拟题:还原真实工作流
适用岗位:中级设计师、全链路设计师
考察重点:需求拆解、用户研究、方案迭代、设计落地的闭环能力。
案例(电商APP改版题目):
背景:某电商APP用户反馈“商品分类查找效率低”,业务方希望改版分类页,目标提升30%的分类点击率。
任务:

- 用户研究:设计一份用户调研问卷或访谈提纲,针对“分类查找痛点”提出3个核心问题;
- 方案设计:基于调研结果(可模拟用户反馈数据),输出分类页的信息架构图、低保真原型及高保真视觉稿;
- 设计说明:阐述设计决策依据(如为何采用“宫格+列表”混合布局),并说明如何通过设计验证效果(如A/B测试指标)。
资源支持:提供现有分类页数据(点击热力图、用户停留时长)、竞品分析案例(如淘宝、京东分类页设计)。
时间要求:3-5天(需模拟真实项目周期,考察候选人的时间管理能力)。
评分维度:用户研究的深度、信息架构的合理性、视觉设计的易用性、设计方案的落地性。
(三)策略与创新题:突破思维边界
适用岗位:高级设计师、设计负责人、品牌设计师
考察重点:策略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商业价值转化能力。
案例(新产品品牌设计题目):
背景:某科技公司计划推出一款面向Z世代的智能手环,主打“健康监测+社交属性”,需从零开始设计品牌视觉系统。
任务:
- 策略定位:基于目标用户(Z世代)需求,提出品牌核心价值主张(如“科技感+年轻化”),并分析竞品品牌视觉差异;
- 视觉创新:设计品牌标志、标准色、辅助图形,需说明设计灵感来源(如亚文化符号、科技元素)及延展性(如APP图标、包装设计);
- 方案说服:模拟向业务方汇报场景,用1页PPT阐述品牌视觉如何助力产品市场差异化,并预估用户认知度提升路径。
关键要求:避免单纯的美堆砌,需将设计与商业目标绑定,考察候选人的“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结合能力。

(四)协作与沟通题:评估软技能
适用岗位:所有设计岗位(尤其需跨团队协作的岗位)
考察重点:需求理解、逻辑表达、冲突解决能力。
案例:
情境:产品经理要求在首页增加一个弹窗活动(优先级最高),但用户反馈弹窗影响体验,且开发资源紧张,无法同时完成。
任务:作为设计师,你需要撰写一封邮件给产品经理和开发负责人,说明你的解决方案,并说服团队调整优先级或优化方案。
评分要点:是否清晰传递用户痛点、是否提出折中方案(如弹窗可关闭、非强制跳转)、沟通态度是否专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非抱怨)。
设计招聘题目的执行细节 文档规范**:题目需包含“背景-任务-资源-要求-交付物”五部分,避免模糊表述。“要求”中需明确“需标注设计尺寸、交互逻辑”,“交付物”需说明“提交Figma文件+设计说明文档(PDF)”。
- 时间设定合理性:基础题控制在2-4小时,场景模拟题3-7天,策略创新题5-10天,需平衡考察深度与候选人的时间成本。
- 评分标准透明化:提前制定评分表(如下表),确保多面试官评分一致性。
评分维度 | 权重 | 评分标准(以5分制为例) |
---|---|---|
需求理解 | 20% | 5分:完全把握核心需求,预判潜在问题;3分:理解需求但忽略细节;1分:偏离需求方向 |
方案创新性 | 25% | 5分:突破常规,有独特设计语言;3分:有优化但缺乏亮点;1分:套用模板,无新意 |
用户体验 | 25% | 5分:以用户为中心,交互流畅;3分:体验无硬伤但不够友好;1分:存在明显 usability 问题 |
设计落地性 | 15% | 5分:考虑技术实现、成本;3分:方案合理但未提及落地难点;1分:方案脱离实际 |
文档表达 | 15% | 5分:逻辑清晰,图文并茂;3分:表达完整但混乱;1分:关键信息缺失 |
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
-
题目过于复杂或笼统
- 问题:如“设计一款解决全球变暖的APP”,范围过大,候选人难以聚焦。
- 规避:拆解为具体场景,如“为城市白领设计一个‘低碳生活记录’小程序,帮助用户减少日常碳排放”。
-
忽视版权与伦理
- 问题:题目要求使用特定素材,但未说明版权归属,或涉及敏感设计(如过度诱导消费)。
- 规避:使用无版权素材库(如Unsplash),题目中明确“设计需符合《广告法》及伦理规范”。
-
仅看结果不看过程
- 问题:只关注最终视觉稿,忽略候选人的设计思路(如为何选择该方案、如何验证)。
- 规避:要求提交过程稿(如用户调研记录、原型迭代版本),结合“设计说明”综合评估。
相关问答FAQs
Q1:设计招聘题目中,是否应该限定必须使用特定设计工具?
A1:不建议强制限定工具,除非岗位有特殊要求(如3D设计师需掌握C4D),重点考察候选人的设计思维而非工具熟练度,可要求“说明设计工具选择理由”,间接评估其对工具的理解深度,UI设计师使用Figma而非Sketch,可能因其协作功能更适合团队项目,这能体现候选人的工具选择逻辑。
Q2:如何避免设计题目成为“应试技巧”的考察,而真实反映候选人的实际能力?
A2:可通过“动态题目”和“后续追问”破解,在场景模拟题中插入突发状况(如“业务方临时提出增加一个功能模块,时间不变”),观察候选人的应变能力;面试时针对设计方案追问细节(如“这个交互设计为何不采用手势操作?是否考虑过老年用户?”),验证其设计决策的真实性而非背诵套路,可设置“开放性任务”(如“用3个关键词描述你的设计理念,并举例说明”),考察候选人的设计价值观与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