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报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系统化呈现招聘全流程数据,帮助HR团队优化招聘策略、提升效率、控制成本,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制作一份有效的招聘报表需要明确目标、梳理数据来源、设计合理框架、规范数据录入,并结合可视化工具呈现结果,以下从具体步骤和关键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明确报表目标与受众
制作招聘报表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其核心目标和使用场景,不同受众关注的数据维度差异显著:
- 高层管理者:关注整体招聘效率(如到岗率、人均招聘成本)、招聘质量(新员工试用期通过率)、团队扩张速度等战略指标,需呈现简洁的汇总数据。
- HR部门:需详细追踪招聘全流程各环节效率(如简历筛选通过率、面试转化率)、渠道有效性(各渠道简历量与录用人数占比)、招聘周期等,用于优化日常操作。
- 业务部门:关注招聘进度(岗位到岗率)、候选人质量(技能匹配度)、招聘反馈(面试官评价)等,以配合团队需求。
目标受众决定了报表的颗粒度——例如给高层的报表可能只需月度汇总,而HR团队可能需要每日更新的详细数据。
梳理数据来源与字段定义
招聘报表的数据需覆盖招聘全流程,确保字段定义清晰、统计口径统一,避免数据歧义,核心数据来源及字段包括:
招聘需求数据
- 岗位信息:岗位名称、部门、招聘人数、到岗日期、任职要求(学历、经验、技能等)。
- 需求来源:新增编制、替补离职、业务扩张等。
招聘渠道数据
- 渠道类型:内部推荐、招聘网站(如猎聘、BOSS直聘)、猎头、校园招聘、社交媒体(如LinkedIn、脉脉)、线下招聘会等。
- 渠道效果:各渠道简历投递量、简历筛选通过量、面试邀请量、录用人数、录用转化率(录用人数/简历投递量)。
候选人数据
- 基本信息:姓名、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求职意向岗位。
- 流程状态:简历投递时间、筛选状态(通过/未通过)、面试轮次(初试/复试/终试)、面试评价、录用意向(接受/拒绝)、到岗状态(已到岗/未到岗/放弃)。
招聘效率数据
- 时间维度:平均招聘周期(从需求确认到员工到岗的天数)、各环节耗时(简历筛选、面试、Offer发放、背景调查)。
- 成本维度:总招聘成本(渠道费、猎头费、面试成本等)、人均招聘成本(总成本/录用人数)。
招聘质量数据
- 新员工表现:试用期通过率、试用期离职率、3-6个月绩效评分。
- 招聘有效性:人岗匹配度(由用人部门评分)、留存率(1年内留存比例)。
设计报表框架与核心指标
基于目标和数据来源,需设计结构化的报表框架,通常分为“概览-过程-结果-分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核心指标,可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招聘概览表(汇总层)
展示招聘整体进度和核心KPI,供高层快速掌握全局,示例:
指标名称 | 本月目标 | 本月实际 | 完成率 | 环比上月 | 同比去年同期 |
---|---|---|---|---|---|
招聘总人数 | 50 | 45 | 90% | +5% | +12% |
到岗率 | 80% | 75% | 75% | -3% | +8% |
人均招聘成本 | 8000元 | 8500元 | -6.25% | +7% | +15% |
平均招聘周期 | 30天 | 32天 | -6.67% | +2天 | +5天 |
渠道效果分析表(过程层)
对比各招聘渠道的投入产出比,优化渠道资源分配,示例:
渠道类型 | 简历投递量 | 有效简历量 | 面试邀请量 | 录用人数 | 录用转化率 | 人均渠道成本 |
---|---|---|---|---|---|---|
内部推荐 | 120 | 100 | 80 | 60 | 50% | 500元 |
猎聘 | 800 | 200 | 150 | 40 | 5% | 3000元 |
校园招聘 | 500 | 150 | 100 | 25 | 5% | 4000元 |
猎头 | 100 | 80 | 60 | 20 | 20% | 15000元 |
岗位招聘进度表(执行层)
按岗位追踪招聘状态,便于HR和业务部门同步进度,示例:
岗位名称 | 部门 | 需求人数 | 已到岗 | 面试中 | Offer发放 | 放弃人数 | 平均周期 |
---|---|---|---|---|---|---|---|
前端开发 | 技术部 | 5 | 3 | 1 | 0 | 1 | 35天 |
产品经理 | 产品部 | 2 | 0 | 2 | 1 | 0 | 45天 |
销售代表 | 销售部 | 10 | 8 | 1 | 0 | 2 | 28天 |
招聘质量分析表(结果层)
评估新员工适配度,为招聘标准优化提供依据,示例:
指标名称 | 新员工人数 | 试用期通过 | 试用期离职 | 3个月留存率 | 平均绩效评分 |
---|---|---|---|---|---|
2023年Q3入职 | 45 | 42 | 3 | 91% | 2/5 |
2023年Q2入职 | 40 | 38 | 2 | 95% | 5/5 |
数据收集与工具实现
数据收集方式
- 系统导出:若使用ATS( 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如北森、Moka)或HRIS系统,可直接导出结构化数据,避免人工统计误差。
- Excel录入:中小型企业可通过Excel共享表格,由HR每日更新候选人状态、面试进度等字段,需设置数据校验规则(如“状态”字段仅允许选择“待筛选/通过/未通过”)。
- API对接:对于多系统企业(如招聘网站、内部OA),可通过API接口实现数据自动同步,减少重复录入。
工具选择
- Excel/Google Sheets:适合中小型企业,通过数据透视表、图表(柱状图、折线图)实现基础可视化,支持公式自动计算(如完成率=实际/目标)。
- BI工具:如Tableau、Power BI,可连接多数据源,实现动态交互式报表(如点击渠道类型下钻查看具体岗位数据),适合中大型企业。
- 专业招聘系统:如北森、肯耐珂萨,内置标准化报表模板,支持自定义指标,可直接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
数据可视化与动态更新
可视化原则
- 图表选择:
- 趋势对比(如招聘周期变化):折线图。
- 分类占比(如各渠道简历量占比):饼图/环形图。
- 横向对比(如各部门到岗率):条形图。
- 分布关系(如候选人年龄分布):直方图。
- 简洁性:避免图表过度装饰,突出核心数据,可添加数据标签(如直接显示百分比)。
动态更新机制
- 实时更新:通过系统对接或Excel宏功能,实现数据每日/每周自动刷新,确保报表时效性。
- 定期复盘:HR团队需每周/每月召开招聘数据分析会,结合报表识别问题(如某渠道转化率骤降),并调整策略(如增加内部推荐激励)。
优化与迭代
招聘报表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需求变化持续优化:
- 指标调整:初创企业可能更关注“招聘速度”,成熟企业则需增加“招聘质量”指标(如高潜人才占比)。
- 维度扩展:增加“招聘团队效率”(如HR人均招聘人数)、“离职率与招聘关系”等关联分析,挖掘深层问题。
- 用户反馈:定期向业务部门收集报表使用反馈,优化呈现形式(如增加“岗位需求紧急程度”标签)。
相关问答FAQs
Q1:招聘报表中“人均招聘成本”如何计算?是否包含所有相关费用?
A:人均招聘成本=(总招聘成本/录用人数),总招聘成本需包含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具体包括:①渠道费用(如招聘网站会员费、猎头费);②面试成本(面试官时间成本、差旅费、场地费);③入职成本(背景调查费、体检费、入职培训成本);④其他(如内部推荐奖金),需注意成本分摊逻辑,例如若某岗位招聘周期为3个月,期间产生的费用均需计入该岗位成本。
Q2:如何通过报表识别“高流失率岗位”的招聘问题?
A:可通过“招聘质量分析表”和“岗位招聘进度表”交叉分析:①若某岗位试用期离职率高,需查看“面试评价”字段,判断是否存在“人岗不匹配”(如技能要求与实际工作不符);②对比“平均招聘周期”,若周期过长可能导致候选人期望值与岗位实际需求偏差;③分析“渠道来源”,若某渠道候选人留存率低,需评估渠道筛选标准是否严格(如过度依赖“快速到岗”而忽略能力适配),可结合用人部门反馈,调整岗位JD中的任职要求或面试评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