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企业,远景集团(Envision Group)以其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物联及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实力,成为全球人才关注的焦点,这一年,远景启动了大规模全球招聘计划,旨在吸引具备技术专长、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共同推动可持续能源革命的进程,远景的招聘不仅面向应届毕业生,还涵盖了中高端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及国际化人才,其招聘流程严谨而高效,展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在招聘领域方面,远景2019年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大核心板块: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汽车制造及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岗位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工程师、光伏系统设计师、风能算法专家等,要求候选人具备扎实的工程背景和项目经验;智能汽车制造板块则聚焦于自动驾驶软件工程师、整车集成专家、智能座舱产品经理等职位,强调跨学科能力和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板块则招聘数据科学家、碳资产管理顾问、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架构师等,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推动能源效率提升和碳中和目标实现,远景还开放了大量管培生岗位,为应届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计划和全球化职业发展平台。
针对不同人才群体,远景的招聘策略各有侧重,对于应届毕业生,公司通过校园宣讲会、校企合作项目(如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及“远景创新挑战赛”等方式发掘潜力人才,管培生项目采用“轮岗+导师制”模式,帮助新人快速熟悉业务并成长为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于资深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远景更注重行业影响力与创新成果,通过行业峰会、专业论坛及猎头合作吸引高端人才,例如在电池技术领域,远景成功招募了多位前宁德时代、特斯拉的核心研发人员,加速了其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国际化人才方面,远景在欧洲、北美等地区设立招聘中心,重点招募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以支撑其海外业务扩张。
招聘流程上,远景2019年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模式,候选人可通过远景官网、招聘平台(如LinkedIn、猎聘)及校园招聘系统提交申请,初筛后通过在线测评考察逻辑思维与岗位匹配度,技术岗位还需完成编程或专业设计题,面试环节包括HR初面、业务部门复试及高管终面,部分核心岗位增设了案例分析或现场答辩环节,全面评估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远景在招聘中注重“价值观契合度”,通过情景模拟和行为面试考察候选人对可持续发展、创新协作等企业文化的认同,确保新员工与企业发展理念一致。
作为雇主,远景2019年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其核心优势包括:前沿的技术平台(如参与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智能驾驶研发)、完善的福利体系(弹性工作制、补充商业保险、员工股权激励)及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内部创业、跨部门协作项目),远景还通过“远景学院”为员工提供定制化培训,涵盖技术技能、领导力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知识,助力人才持续成长,这些举措使远景在2019年多次入选“中国最佳雇主”“新能源行业最受欢迎企业”等榜单,成为求职者的理想选择。

以下为远景2019年部分重点岗位需求概览:
岗位类别 | 具体职位 | 学历要求 | 专业背景 | 核心技能要求 |
---|---|---|---|---|
新能源技术研发 | 电池系统工程师 | 硕士及以上 | 电化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 | 电池建模、热管理、BMS开发经验 |
智能汽车制造 | 自动驾驶感知算法工程师 | 本科及以上 |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车辆工程 |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ROS系统操作 |
数字化服务 | 碳管理咨询顾问 | 本科及以上 | 环境科学、能源经济、数据分析 | 碳足迹核算、ISO14064标准、政策解读能力 |
管培生 | 全球业务管培生 | 本科及以上 | 专业不限,理工科优先 | 英语流利、项目管理能力、跨文化沟通经验 |
通过系统化的招聘策略和对人才价值的深度挖掘,远景2019年成功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精英团队,为其在2020年后实现全球储能业务翻倍、智能汽车平台落地及碳中和解决方案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远景的招聘实践不仅体现了企业对技术驱动发展的坚持,更彰显了其通过人才创新引领行业变革的愿景。
相关问答FAQs:
Q1: 远景2019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有何特殊政策?
A1: 远景2019年对应届生推出了“远航计划”,涵盖技术、管理、市场等多个方向的管培生岗位,该计划提供为期6个月的轮岗锻炼(涉及研发、生产、供应链等核心部门),配备一对一导师指导,并通过“领导力训练营”“海外交流机会”等加速人才成长,管培生入职即可享受额外绩效奖金及长期股权激励,优秀者有机会参与公司战略项目。

Q2: 非技术背景的求职者如何加入远景?
A2: 远景在可持续发展、市场拓展、人力资源等职能领域开放了大量非技术岗位,碳管理咨询顾问岗位欢迎环境、经济等专业背景的候选人,市场类岗位则侧重候选人的行业洞察力和沟通能力,公司注重“可迁移技能”,通过入职培训帮助非技术员工快速掌握业务知识,同时鼓励跨部门转岗,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