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差生学写英语句子需要耐心、科学的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引导,重点在于降低学习难度、建立信心,并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以下从基础夯实、分层教学、情境创设、错误处理和激励反馈五个方面展开具体策略。

从“零基础”夯实,拆解句子“零件”
差生往往在词汇、语法基础薄弱,直接写完整句子容易产生挫败感,需先帮他们掌握句子的“最小单位”,再逐步组合。
词汇积累:避免孤立背单词,结合“主题+图片+实物”教学,例如教“apple”时,带真实苹果或展示图片,用“一个苹果”对应“an apple”,再延伸到“我喜欢苹果”(I like apples),将单词放入简单语境中。
核心句型强化:用“公式法”固定基础结构,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可总结为“谁+做什么(S+V+O)”,如“我吃饭”(I eat rice),先通过中英文对照表格强化记忆:
中文结构 | 英文示例(简单版) | 常用词汇替换 |
---|---|---|
我+动词+宾语 | I eat rice. | eat→drink/see; rice→water/books |
他/她+动词 | He runs. | runs→jumps/sings |
名词+be动词 | The cat is cute. | cat→dog; cute→big/small |
反复练习替换词,让学生理解“句子像积木,换零件就能变新句子”,避免死记硬背。
分层递进,从“模仿”到“半独立”
差生需要“脚手架”式支持,从机械模仿到灵活表达分三步走:
第一步:填空造句,降低难度,提供模板,只填关键成分,例如学“there be”句型时,给句子“There is a on the .”,让学生填“book/desk”或“pen/bag”,重点掌握“某地有某物”的结构,避免同时考虑时态、单复数等复杂问题。
第二步:看图写句,直观关联,用简单图片(如“男孩踢球”“女孩读书”)引导学生用“主谓宾”或“主系表”描述,例如图片中男孩踢球,学生只需说出“The boy kicks the ball.”,教师帮助修正时态(一般现在时)和单复数(ball用单数),减少语法焦虑。
第三步:连接句子,表达逻辑,当学生能写简单句后,教用“and/but”连接两个短句,I like apples. I like bananas.”合并为“I like apples and bananas.”,或“I like apples, but I don’t like bananas.”,逐步培养逻辑表达能力。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句子“有用”
差生常觉得“学英语没用”,需将句子与他们的生活关联,激发表达欲。
场景化练习:围绕“教室”“家庭”“食物”等熟悉主题设计任务,例如在教室里,让学生用“This is a...”描述物品(This is a desk. This is a book.);在家庭主题中,用“He/She is my...”介绍家人(She is my mother. She is kind.)。
游戏化互动:用“句子接龙”“看图猜句”等游戏降低压力,句子接龙”:教师说“I eat...”,学生接“I eat bread.”,下一个人接“I eat bread and milk.”,允许学生重复或简化,重点在于开口/动笔参与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布置“写一句日常”作业,如今天吃了什么、见了谁,不要求复杂,只要正确即可,我早上喝牛奶”(I drink milk in the morning.),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能说自己的生活”,增强成就感。

包容错误,用“正强化”替代纠错
差生对错误更敏感,过度纠错会打击信心,需用“引导式修正”和“放大优点”结合的方式。
分类处理错误:优先处理“影响理解”的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动词缺失),次要处理“不影响交流”的错误(如冠词、单复数),例如学生写“I play football”,若想表达“昨天踢球”,可提示“昨天是过去,动词要加-ed”,变成“I played football.”,而非同时纠正所有问题。
“优点放大”反馈:每次作业先肯定正确部分,再提1-2个改进建议,例如句子“He go to school.”,先表扬“主语He、动词go、宾语school都对,很棒!”,再补充“‘他每天去’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要加s,试试‘He goes to school.’”,让学生在鼓励中接受修正。
长期跟踪,用“小目标”积累信心
差生的进步是螺旋式的,需制定短期可达成目标,通过持续正向反馈建立“我能学会”的信念。
每日/每周小任务:每天记3个单词、写1个句子,每周检查时用“进步表”记录(如“第1周:能写5个简单句;第2周:能用and连接句子”),让学生直观看到成长。
同伴互助:安排“小老师”结对(成绩中等生与差生),让“小老师”用简单语言解释句子结构,同龄人的引导往往更易接受,同时差生在模仿同伴中减少畏惧。
FAQs
Q1:差生总是混淆“he/his”“she/her”等代词,怎么办?
A:可通过“动作演示+情景联想”区分,he”(他)指向男性,让学生做“he runs”的动作;“his”(他的)表示“属于他”,用手掌向下划(像“给他的”),说“This is his book.”,同时编口诀“he他主格,his他的物,him他宾格,给他用”,结合大量替换练习(如He is Tom. This is his cap.),通过重复和动作强化记忆,避免单纯讲语法规则。
Q2:学生写句子时总漏掉be动词(如“I happy”),如何纠正?
A:用“缺词补全法”和“感受对比”帮助学生意识到be动词的重要性,第一步:让学生读“I happy”和“I am happy”,问哪句更通顺,引导他们发现“缺少‘是’的感觉”;第二步:用“身体感受”联想——be动词像句子的“灵魂”,没有它句子“站不起来”,I a student.”(缺am)变成“I am a student.”,用手比“站直”的动作;第三步:固定练习“主系表”结构,每天填空(如They students. The dog big.),直到形成条件反射,看到“主语+形容词/名词”就自动加be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