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3750堆叠配置命令有哪些关键步骤?

3750堆叠配置命令涉及多台交换机的组合管理,通过堆叠技术可将多台物理设备虚拟为单一逻辑设备,实现统一管理、简化运维及提升可靠性,以下从堆叠基础配置、成员加入、管理IP设置、高可用性配置等方面详细说明相关命令及操作逻辑。

3750堆叠配置命令有哪些关键步骤?-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堆叠基础准备与初始配置

在配置堆叠前,需确保硬件兼容性(如3750系列支持堆叠)、堆叠模块与堆叠线缆正确连接(通常使用Cisco StackWise技术,专用堆叠线缆连接交换机的堆叠端口),并为各成员设备分配堆叠ID(1-9),初始配置需在独立模式下进行,未加入堆叠的设备可通过以下命令进入配置模式:

Switch> enable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若需设置设备名称(建议包含堆叠ID便于识别),可执行:

Switch(config)# hostname Stack1-1  // 示例:将设备命名为Stack1-1,假设堆叠ID为1  

堆叠ID配置:堆叠ID是成员设备的唯一标识,需手动指定或通过选举产生,手动配置命令为:

Switch(config)# switch 1 provision ws-3750-24TS  // 假设设备为3750-24TS型号,预分配堆叠ID为1  
Switch(config)# switch 1 renumber 1            // 强制设置当前设备的堆叠ID为1  

注意:provision命令用于预配置堆叠成员型号,避免型号不匹配导致加入失败;renumber用于修改当前设备的堆叠ID,需在未加入堆叠时使用。

3750堆叠配置命令有哪些关键步骤?-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员设备加入堆叠

成员设备加入堆叠时,需确保已连接堆叠线缆且处于默认配置(若恢复出厂设置可执行erase startup-config后重启),设备启动后会自动检测堆叠环境,若未预配置堆叠ID,可通过以下命令手动加入:

Switch# switch 1 priority 10  // 设置优先级(1-15,数值越高优先级越高,默认为1,用于主设备选举)  
Switch# switch 1 join 1       // 将当前设备以堆叠ID 1加入堆叠(目标堆叠ID需已存在)  

若堆叠中已有主设备,成员加入后会自动同步配置,同步完成后可通过show switch命令查看堆叠状态。

堆叠管理IP与接口配置

堆叠虚拟化后,需为整个堆叠系统配置管理IP,通过任意成员设备登录即可管理整个堆叠,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后,设置管理IP: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若需远程管理,可配置默认网关:

3750堆叠配置命令有哪些关键步骤?-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Switch(config)# 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254  

堆叠中的物理端口(如Gi0/1)可作为普通业务端口使用,配置方式与单设备一致,

Switch(config)#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config-if)# spanning-tree portfast  

堆叠高可用性与冗余配置

为提升堆叠可靠性,需启用堆叠冗余和链路聚合(PortChannel),堆叠线缆建议采用环形连接(如两台成员设备各连接两根堆叠线缆至不同成员),避免单点故障,链路聚合配置如下:

Switch(config)# 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23-24  // 假设使用Gi1/0/23和Gi1/0/24聚合  
Switch(config-if-range)#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 创建PortChannel 1,模式为LACP active  
Switch(config-if-range)# no shutdown  

聚合完成后,PortChannel接口可作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使用,配置方式与物理接口一致,需启用堆叠高可用性功能,确保主设备故障时备设备快速接管:

Switch(config)# stack-mac persistent timer 0  // 设置堆叠MAC地址保持时间为0(主设备故障后立即切换,避免业务中断)  

堆叠状态监控与维护

配置完成后,可通过以下命令监控堆叠状态:

  • show switch:查看各成员设备的堆叠ID、优先级、状态(Ready/Incompatible/Active等)、型号及MAC地址。
  • show switch stack-ports:查看堆叠端口连接状态及链路冗余情况。
  • show running-config | include switch:查看堆叠相关配置(堆叠ID、优先级、预配置型号等)。

若需移除成员设备,需先将其从堆叠中隔离,避免配置丢失:

Switch# switch 1 remove   // 将堆叠ID为1的设备移除(需在主设备上执行)  

相关问答FAQs

Q1: 堆叠配置中“switch provision”命令的作用是什么?若未执行会有什么影响?
A: “switch provision”命令用于预配置堆叠成员设备的型号,例如switch 1 provision ws-3750-24TS表示预分配堆叠ID为1的设备型号为3750-24TS,若未执行,当实际加入的设备型号与预配置不符时,堆叠会将其标记为“Incompatible”状态,无法加入堆叠,导致堆扩容失败或成员无法正常工作。

Q2: 堆叠主设备故障后,堆叠系统如何切换?如何避免业务中断?
A: 堆叠主设备故障后,堆叠系统会根据成员设备的优先级(默认为1,手动配置范围为1-15)重新选举主设备,优先级最高的设备成为新的主设备;若优先级相同,则堆叠ID最小的设备当选,为避免业务中断,建议:①提前设置合理的优先级(如核心设备优先级设为15);②启用stack-mac persistent timer 0,确保主设备故障后立即切换MAC地址,避免ARP表更新延迟;③采用环形堆叠连接,保障堆叠链路冗余。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