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老行业,获客是机构运营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结合目标客群需求、行业特性及市场环境,构建“线上+线下”“短期+长期”的立体化获客体系,以下从精准定位、渠道拓展、服务优化、口碑传播及数字化工具五个维度,详细阐述养老行业的获客策略。

精准定位目标客群,明确服务核心
获客的前提是清晰“为谁服务”,需从年龄、健康需求、消费能力、家庭结构等维度细分客群,并针对性设计服务内容。
- 活力老人(60-75岁,生活能自理):关注社交娱乐、健康管理、老年教育,可推出“旅居养老”“兴趣课程”“社区日间照料”等服务;
- 半失能老人(75岁以上,部分依赖照护):聚焦康复护理、生活协助,提供“短期托养”“上门护理”“辅具租赁”等;
- 失智老人:需专业认知照护,突出“医疗介入+非药物疗法”“安全监护”等特色;
- 家庭子女(决策者):关注机构资质、护理专业性、服务透明度,需强化“专业背书”“实时监控”“亲情互动”等信任点。
通过细分客群,可精准制定营销话术和服务套餐,避免“大而全”导致的资源分散,针对高知老人,可强调“智慧养老系统”“文化沙龙”;针对普通工薪家庭,突出“性价比”“政府补贴对接”。
构建多渠道获客矩阵,线上线下联动
(一)线下渠道:深耕社区与场景化触达
-
社区合作,建立“信任触点”
与街道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合作,开展“健康义诊”“养老政策宣讲”“防跌倒讲座”等活动,现场设置咨询台,收集潜在客户信息,与社区联合举办“老年艺术节”,通过书法、合唱等吸引老人参与,自然植入机构服务优势。
表:社区合作活动设计示例
| 活动主题 | 目标客群 | 内容设计 | 转化路径 |
|----------|----------|----------|----------|
| “高血压老人健康沙龙” | 慢性病老人 | 医生讲座+免费血压测量+护理建议 | 现场发放体验券,邀请参观日间照料中心 |
| “隔代教育亲子 workshop” | 带孙老人 | 育儿经验分享+儿童互动+老人养生咨询 | 推出“家庭会员套餐”(老人托养+儿童托管) | -
异业联盟,拓展流量入口
与医院(康复科、老年科)、家政公司、老年大学、老年旅游机构等合作,建立客户转介机制,医院康复科患者出院后,若需长期照护,可转介至养老机构;家政公司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时,若发现老人独居风险高,可推荐机构短期托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场景化体验,降低决策门槛
开放“体验日”活动,邀请潜在客户及家属免费入住1-2天,感受居住环境、餐饮服务、护理流程,安排专业护理员为体验者提供助浴、助餐服务,让家属直观照护专业性;设置“模拟家庭房”,还原居家场景,增强老人代入感。
(二)线上渠道:精准触达与内容种草
-
短视频与直播:直观展示服务场景
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发布机构日常运营内容:如护理员为老人洗头、康复师带领做操、老人参与手工课的画面,突出“有温度的服务”,定期直播“院长答疑”“养老政策解读”,吸引子女关注,某养老机构通过直播“老人的一天”,从晨间护理到晚间娱乐全程展示,单场吸引5000+观看,转化咨询量增长30%。 -
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客户关系
建立客户微信群,定期推送健康知识、机构活动、老人动态(经家属同意),维护老客户关系,通过“老带新”激励(如推荐入住可获1个月免费服务或现金奖励),利用熟人信任裂变新客,某机构推出“亲情推荐计划”,老客户推荐3人成功入住,双方均可获价值2000元的护理服务包。 -
搜索引擎与本地生活平台:捕获精准需求
优化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关键词(如“北京高端养老院”“失能老人护理机构”),投放SEM广告;在美团、大众点评开设店铺,发布机构环境、服务套餐、用户评价,吸引本地用户主动搜索,某机构在大众点评推出“99元体验日”团购券,3个月内成交200+单,转化率达15%。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优化服务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获客的核心是“服务本身”,需通过差异化设计满足细分需求,形成记忆点。
- “医养结合”特色:与周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设立机构内医务室,提供定期巡诊、慢病管理、急诊转诊服务,解决“看病难”痛点;
- “智慧养老”赋能:配备智能床垫(监测睡眠、心率)、紧急呼叫系统、家属远程查看APP,提升安全感和便捷性;
- “个性化照护方案”:为每位老人制定专属护理计划(如糖尿病饮食、认知训练课程),体现“一人一策”的专业性。
价格策略需灵活:针对高端客群推出“全包式套餐”(含住宿、护理、医疗、文娱);针对中端客群提供“基础护理+增值服务”模块化选择;对接政府普惠养老项目,降低普通家庭支付压力。
强化口碑传播,构建信任护城河
养老行业决策周期长,信任是关键,需通过“真实案例+情感共鸣”建立口碑:
- 家属见证:邀请满意家属录制视频,分享“老人入住后精神状态改善”“护理员耐心负责”等故事,在官网、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传播;
- 专业背书:邀请三甲医院老年科专家、养老行业协会担任顾问,定期发布《养老服务质量白皮书》,增强公信力;
- 社会责任:开展“公益助老”活动(如免费为社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设备、慰问贫困老人),提升品牌美誉度。
数字化工具赋能,提升获客效率
利用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整合线上线下客户数据,记录需求偏好、跟进进度,实现精准营销,对咨询过“失能照护”的客户,定期推送失能老人护理技巧、机构康复案例;对已体验未成交的客户,发送“限时优惠”“家属开放日”邀请,通过数据分析获客渠道效果,优化资源分配(如加大对高转化渠道的投入)。
相关问答FAQs
Q1: 养老机构如何突破“子女决策,老人抵触”的获客难点?
A: 需同时打动子女与老人,对子女,重点展示“专业性”(护理资质、医疗资源、安全措施)和“透明度”(实时监控、定期健康报告);对老人,通过“体验式服务”(如让老人参与手工课、与同龄人社交)增强归属感,避免“被抛弃感”,某机构邀请老人参与“菜单设计”,让老人自主选择餐饮口味,提升参与感;同时向子女发送“老人活动照片+护理日志”,缓解其焦虑。
Q2: 中小型养老机构预算有限,如何高效获客?
A: 优先聚焦“高性价比”渠道:①深耕周边3公里社区,通过免费活动(如理发、修家电)建立高频接触,积累本地客群;②利用微信生态(公众号+视频号+社群),低成本发布内容(如护理小知识、老人日常),吸引精准流量;③与社区医院、药店合作,通过医生/店员推荐获取转介客户;④发挥“老带新”优势,设计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如推荐成功减免500元护理费),降低获客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