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组织点飞数如何落地应用?

在纺织品设计与生产领域,组织点飞数是织物结构分析中的核心参数,它直接决定了织物的外观、手感、强度及性能,组织点飞数(简称“飞数”)是指在一个组织循环中,相邻两根经纱(或纬纱)上,相应组织点(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之间相隔的纱线根数,理解并灵活应用飞数,不仅能够实现基础织物的设计优化,更能为复杂纹理、功能织物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以下从基础概念、应用场景、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四个维度,详细阐述组织点飞数的实际应用。

组织点飞数如何落地应用?-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组织点飞数的基础概念与分类

组织点飞数是织物组织设计的“骨架”,其定义需结合“组织循环”与“组织点”两个核心概念,组织循环是指织物中经纬纱交织规律重复的最小单元,而组织点则是经纱与纬纱的交织点,分为经组织点(经纱浮在纬纱之上,用“■”表示)和纬组织点(纬纱浮在经纱之上,用“□”表示),飞数可分为“经向飞数”和“纬向飞数”:经向飞数指同一根纬纱上,相邻两个经组织点之间相隔的纬纱根数(或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组织点的纵向间隔);纬向飞数则指同一根经纱上,相邻两个经组织点之间相隔的经纱根数(或相邻两根纬纱上,相应组织点的横向间隔)。

以最简单的平纹组织为例,其组织循环为2×2(经纱2根,纬纱2根),经向飞数和纬向飞数均为1——即相邻经纱(或纬纱)上的组织点间隔1根纱线,若飞数发生变化,织物的组织结构便会随之改变,例如斜纹组织的飞数固定为1(或组织循环-1),缎纹组织的飞数则需满足“大于1且与组织循环数互质”的条件。

组织点飞数的核心应用场景

基础织物组织的设计与优化

飞数是区分平纹、斜纹、缎纹三大原组织的核心参数,通过调整飞数可实现织物性能的定向优化。

  • 平纹组织:飞数=1,交织最频繁,织物平整、耐磨但弹性较差,应用时若需提升透气性,可通过增大纱线密度(而非改变飞数)平衡性能;若需改善手感,可选用低捻纱线,但飞数始终为1。
  • 斜纹组织:经向或纬向飞数固定为±1(如2/1斜纹,经向飞数=1),形成连续斜向纹路,飞数方向决定斜纹倾斜方向(+1为右斜,-1为左斜),飞数大小则影响斜纹角度——飞数绝对值越大,斜纹越陡峭(如3/1斜纹的斜纹角度大于2/1斜纹)。
  • 缎纹组织:飞数需满足1<飞数<组织循环数-1,且飞数与组织循环数互质(如5枚缎纹,飞数可取2或3),飞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缎纹的“浮长”(连续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的长度):飞数越大,浮长越长,织物越光滑柔软但强度越低,8枚缎纹飞数取3时,浮长为3,适合高级礼服面料;飞数取5时,浮长更长,适合装饰绸缎。

变化组织与复杂纹理的开发

在原组织基础上,通过改变飞数的大小、方向或组合规律,可衍生出丰富的变化组织,满足多样化需求。

组织点飞数如何落地应用?-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变化斜纹:通过改变飞数实现斜纹纹理的变化,山形斜纹”,在斜纹运行到一定位置后,飞数取反(如从+1变为-1),形成“人字形”纹路,应用于休闲装、床单等;“破斜纹”则通过飞数突变(如飞数从1跳变为2),使斜纹纹路断裂,产生独特的碎花效果。
  • 重缎组织:通过组合不同飞数的缎纹单元,形成多层叠加的纹理,花缎”,在基础缎纹(飞数=3)上,间隔插入另一个飞数=2的缎纹单元,使织物表面呈现隐约的花纹,适用于高端家纺。
  • 蜂巢组织:利用飞数变化形成凹凸纹理,其设计原理是:以平纹为基础,通过局部增大飞数(如从1变为2),使经纬纱交织点密度变化,织后收缩形成蜂窝状凹坑,常用于毛巾、浴衣,提升吸湿性和保暖性。

功能织物的性能调控

飞数通过影响纱线交织规律,直接决定织物的物理性能,如透气性、强度、弹性等。

  • 透气性:飞数增大→浮长增长→织物孔隙率增大→透气性提升,例如夏季服装面料,可采用飞数较大的缎纹(如5枚缎纹飞数=2),相比平纹透气性提高30%以上。
  • 抗皱性:飞数减小→交织点增多→织物结构紧密度提升→抗皱性增强,例如衬衫面料,选用飞数=1的平纹或2/1斜纹,通过高频次交织抑制纱线滑移,减少褶皱产生。
  • 弹性:飞数变化不均→织物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弹性提升,例如弹性牛仔布,采用“飞数渐变”设计(经向飞数从1逐步过渡到2),使斜纹纹路呈波浪状,配合氨纶包芯纱,可实现横向弹性达20%以上。

基于飞数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与实例

设计步骤

  1. 确定需求:明确织物的用途(如服装、家纺、产业用)、性能要求(如透气、耐磨、弹性)及外观效果(如光滑、斜纹、凹凸)。
  2. 选择基础组织:根据需求初步选择平纹、斜纹或缎纹(如需耐磨选平纹,需柔软选缎纹)。
  3. 计算飞数
    • 原组织:按规则计算(如缎纹飞数需与组织循环数互质);
    • 变化组织:通过飞数组合实现纹理变化(如山形斜纹需飞数“+1→-1”交替)。
  4. 绘制组织图:用方格纸表示经纬纱,标注组织点,验证飞数规律是否正确。
  5. 试样与调整:小样试织后测试性能,根据结果微调飞数(如透气性不足可增大飞数,强度不足可减小飞数)。

实例分析:高透气性运动面料设计

  • 需求:夏季运动T恤面料,要求透气性≥3000g/(m²·24h),回潮率≥8%,抗起球性≥3级。
  • 设计过程
    1. 基础组织选择:透气性要求高,排除平纹(交织过密);斜纹透气性中等,最终选择5枚缎纹(浮长较长,孔隙率高)。
    2. 飞数计算:5枚缎纹组织循环数R=5,飞数S需满足1<S<4且与5互质,可选S=2或3,为提升透气性,选较大飞数S=3(浮长=3,孔隙率比S=2时高约15%)。
    3. 纱线选择:经纬纱均选用吸湿性好的棉/涤混纺纱(80%棉,20%涤),经纱密度280根/10cm,纬纱密度240根/10cm(密度适中,避免孔隙堵塞)。
    4. 组织图绘制:5×5方格,第1根经纱组织点为第1、4纬(飞数=3),第2根经纱组织点为第4、2纬(飞数=3),依此类推,形成纬面缎纹(纬组织点多,手感柔软)。
  • 结果:试织后测试,透气性3200g/(m²·24h),回潮率8.5%,抗起球性3.5级,均满足需求。

飞数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飞数与组织循环数的关系:飞数必须小于组织循环数,且缎纹组织的飞数需与组织循环数互质(否则无法形成完整循环),例如6枚缎纹,飞数不能为2或3(与6不互质),只能选4或5(但4>6-1=5,不满足条件),故6枚缎纹无法设计,实际最小缎纹为5枚。
  2. 飞数方向的影响:斜纹组织中,飞数方向(+1/-1)决定斜纹倾斜方向,需根据服装款式选择(如男装常右斜,女装常左斜);变化组织中,飞数方向突变可能导致纹路断裂,需通过过渡飞数(如从+1→0→-1)避免织物结构松散。
  3. 纱线特性的配合:飞数增大(浮长增长)时,需选用强度较高的纱线(如长丝),避免浮长部分易勾丝;飞数减小(交织点增多)时,需选用柔软纱线(如棉纱),避免织物过硬。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缎纹组织的飞数必须与组织循环数互质?
A1:缎纹组织的飞数与组织循环数互质,是为了确保组织点均匀分布,避免交织规律重复时出现“并纱”或“空档”,若飞数与组织循环数不互质(如4枚缎纹飞数=2),组织点会在每隔2根纱线处重复,导致部分区域交织过密,部分区域无交织点,织物无法形成稳定结构,例如5枚缎纹飞数=2(与5互质),组织点依次为1-3-5-2-4纬,均匀分布;若飞数=5(与5不互质),组织点始终在同一纬纱,无法形成循环,互质条件是缎纹组织成立的前提。

Q2:如何通过飞数调整改善织物的抗起球性能?
A2:抗起球性能与织物表面纤维的滑移和纠缠有关,飞数通过影响交织点密度和浮长长度间接调控抗起球性,具体方法:①减小飞数→交织点增多→纤维被更牢固地固定,滑移减少→抗起球性提升(如将5枚缎纹飞数=3改为2/1斜纹飞数=1,抗起球性可提高1-2级);②避免飞数突变→飞数变化不均会导致局部浮长过长,易形成毛羽和毛球(如破斜纹设计中,飞数突变处需增加过渡纱线);③配合纱线捻度→飞数较大时(如缎纹),通过增加纱线捻度(提高纤维间抱合力)弥补浮长带来的滑移风险,设计抗起球针织面料时,选用飞数=1的平纹组织,配合高捻纱,抗起球性可达4级以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