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send
命令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广泛使用的标准命令,但它的功能通常与网络数据发送或进程间通信(IPC)相关,在不同的上下文中,send
可能指的是特定工具或编程接口中的函数,例如在套接字编程中常用的send()
系统调用,或者某些网络工具(如socat
、netcat
)的参数,本文将围绕send()
系统调用及其在Linux环境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说明,包括其工作原理、参数、使用场景及示例代码,同时结合表格对比不同参数的行为,最后以FAQs解答常见问题。

send()
系统调用的基本概念
send()
是Linux系统中用于通过套接字发送数据的系统调用,属于POSIX标准定义的套接字API之一,它主要用于面向连接(如TCP)或无连接(如UDP)的通信中,允许应用程序将数据从用户空间缓冲区传输到目标套接字的接收缓冲区,与write()
相比,send()
提供了更多控制选项,如消息标志位,支持带外数据发送等。
函数原型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sockfd:套接字文件描述符,通过
socket()
函数创建,并通过connect()
(面向连接)或sendto()
(无连接)绑定目标地址。 - buf:指向用户空间缓冲区的指针,包含待发送的数据。
- len:待发送数据的字节数。
- flags:发送控制标志,可取值为0或以下常量的组合(通过按位或实现):
MSG_DONTROUTE
:绕过路由表,直接将数据发送到本地网络(用于网络诊断)。MSG_DONTWAIT
:以非阻塞方式发送,若操作无法立即完成,返回EAGAIN
或EWOULDBLOCK
错误。MSG_EOR
:标记记录结束(用于面向消息的套接字,如SOCK_SEQPACKET)。MSG_MORE
:指示还有后续数据发送,避免内核立即发送数据包(适用于TCP分片优化)。MSG_NOSIGNAL
:发送信号时忽略SIGPIPE
错误(若目标已关闭连接,返回错误码而非终止进程)。MSG_OOB
:发送带外数据(Out-of-Band数据,需目标套接字支持SO_OOBINLINE)。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可能小于
len
,尤其对于非阻塞套接字或流式套接字如TCP); - 失败时返回-1,并设置
errno
以指示错误原因(如EAGAIN
表示资源暂时不可用,ECONNRESET
表示连接被重置)。
send()
的使用场景与示例
面向连接的TCP通信
在TCP通信中,send()
通常在connect()
之后调用,确保数据发送到已建立连接的对端,以下是一个简单的TCP客户端示例,向服务器发送字符串消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t main() {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sockfd < 0) { perror("socket creation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8080); inet_pton(AF_INET, "127.0.0.1", &serv_addr.sin_addr);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 0) { perror("connection failed"); close(sockfd); exit(EXIT_FAILURE); } const char *msg = "Hello, Server!"; ssize_t sent_bytes = send(sockfd, msg, strlen(msg), 0); if (sent_bytes < 0) { perror("send failed"); } else { printf("Sent %zd bytes: %s\n", sent_bytes, msg); } close(sockfd); return 0; }
无连接的UDP通信
对于UDP套接字,send()
通常与connect()
结合使用(绑定目标地址),或直接使用sendto()
指定目标地址,若已通过connect()
绑定目标,send()
的行为与TCP类似:
int udp_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 ... (初始化serv_addr同上) connect(udp_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const char *udp_msg = "UDP Hello!"; ssize_t udp_sent = send(udp_sockfd, udp_msg, strlen(udp_msg), MSG_DONTWAIT); if (udp_sent < 0) { perror("UDP send failed"); }
带标志位的send()
示例
使用MSG_MORE
标志优化TCP分片,减少网络包数量(例如发送大文件时,分批发送并标记后续数据):

char buffer[1024]; ssize_t sent = send(sockfd, buffer, sizeof(buffer), MSG_MORE); // 标记还有数据 if (sent < 0) { /* 错误处理 */ } // 继续发送剩余数据,最后一次调用不使用MSG_MORE
send()
与相关函数的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send()
的定位,以下表格对比其与write()
、sendto()
、sendmsg()
的区别:
函数名 | 功能描述 | 关键参数差异 | 适用场景 |
---|---|---|---|
write() |
通用文件/套接字写入函数 | 无flags参数,仅支持阻塞I/O | 简单数据写入,无需套接字特定控制 |
send() |
套接字专用发送函数 | 支持flags参数(如MSG_NOSIGNAL) | 需要控制发送行为(如避免SIGPIPE) |
sendto() |
无连接套接字发送函数 | 需指定目标地址(dest_addr, addrlen) | UDP等无连接协议,动态指定目标 |
sendmsg() |
高级发送函数,支持多缓冲区/控制信息 | 使用msghdr结构体描述数据和控制信息 | 复杂数据传输(如文件描述符传递) |
常见错误与调试
使用send()
时,需注意以下常见错误及处理方法:
EAGAIN
或EWOULDBLOCK
:非阻塞模式下,内核缓冲区已满,需通过select()
或epoll()
等待可写事件后重试。EPIPE
或SIGPIPE
:目标已关闭连接,若未设置MSG_NOSIGNAL
,进程会收到SIGPIPE
信号而终止,建议始终设置MSG_NOSIGNAL
或捕获信号。ECONNRESET
:对端重置连接,需关闭套接字并重建连接。
相关问答FAQs
Q1: send()
和write()
在套接字通信中有什么区别?
A1: send()
是套接字专用的发送函数,支持通过flags
参数实现更精细的控制(如避免SIGPIPE
信号、发送带外数据等);而write()
是通用I/O函数,虽然可用于套接字,但缺乏套接字特定的标志位支持。send()
在错误处理上更贴合套接字场景(如返回ECONNRESET
表示连接重置),而write()
可能返回更通用的错误码(如EIO
)。
Q2: 如何使用send()
发送二进制数据(如图片、文件)?
A2: 发送二进制数据时,需确保buf
参数指向二进制数据的内存地址,len
参数为数据字节数,与文本数据不同,二进制数据可能包含空字符(\0
),因此不能依赖字符串函数(如strlen()
)计算长度,而应直接使用文件大小或已知长度。

FILE *file = fopen("image.png", "rb"); fseek(file, 0, SEEK_END); long file_size = ftell(file); fseek(file, 0, SEEK_SET); char *file_data = malloc(file_size); fread(file_data, 1, file_size, file); send(sockfd, file_data, file_size, 0); free(file_data); fclose(file);
注意:若数据量较大,需考虑分批发送(如每次发送send()
返回的字节数,直到全部发送完成),避免因缓冲区限制导致数据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