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教学中,如何用故事导入指示代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指示代词如“这”“那”“这些”“那些”是汉语中指代事物的重要工具,但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学生可以在具体语境中自然感知指示代词的用法,从而实现“在用中学”的教学目标,以下将从故事设计、实施步骤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设计故事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儿童学习者,可选择童话或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猫的鱼缸》:一只小猫看到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鱼缸,里面有两条金鱼,它高兴地说:“这鱼缸真漂亮!”这时,妈妈走过来指着远处的另一个鱼缸说:“那个才是小猫的鱼缸。”小猫跑过去发现,那个鱼缸里有三条金鱼,它惊讶地说:“这些鱼比刚才的那些鱼还多!”故事中通过“这”“那个”“这些”“那些”的对比,自然引出了近指和远指、单数和复数的概念,对于青少年或成人学习者,故事可以更贴近现实生活,比如描述超市购物场景:“小明拿起货架上的苹果说:‘这些苹果看起来很新鲜。’售货员指了指旁边的苹果回答:‘那些是昨天进的货,不太新鲜。’”这样的故事既实用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指示代词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实施故事导入时,建议采用“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故事呈现”,教师可以用图片、实物或肢体动作配合讲述故事,重点突出故事中的指示代词,例如在《小猫的鱼缸》故事中,教师可以准备两个鱼缸的实物,当讲到“这鱼缸”时举起近处的鱼缸,讲到“那个鱼缸”时指向远处的鱼缸,通过视觉强化帮助学生建立“近指用这,远指用那”的初步认知,第二步是“问题引导”,教师围绕故事内容设计问题,如“小猫先看到了哪个鱼缸?”“妈妈指了指哪里?”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指示代词的指代对象,第三步是“语法总结”,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用表格形式归纳指示代词的用法:
指示代词 | 指代对象 | 例子 |
---|---|---|
这 | 近处单数 | 这本书是我的 |
那 | 远处单数 | 那本书是他的 |
这些 | 近处复数 | 这些花是红色的 |
那些 | 远处复数 | 那些花是黄色的 |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故事的情境要真实,避免生硬嵌入指示代词;二是要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续编故事、替换故事中的名词等;三是及时纠错,当学生使用指示代词出现偏差时,可通过重复正确用法或创设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相关问答FAQs:

-
问:如果学生混淆了“这”和“那”的用法,有什么有效的纠正方法?
答:可以通过“远近对比法”强化感知,例如准备两个不同位置的玩具,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并说“这辆车”,然后后退几米再观察并说“那辆车”,还可以设计“寻宝游戏”,教师说“请拿那个盒子”,学生需要准确判断远处的盒子位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区分。 -
问:如何设计适合初级水平学习者的指示代词练习活动?
答:可采用“图片配对”活动,教师准备两组图片,一组是近处的物品(如桌子上的苹果),另一组是远处的物品(如窗外的树),让学生用“这些”或“那些”描述图片,然后进行配对。“教室寻宝”也很有效,教师说“请拿这本书”,学生需快速找到并拿起指定物品,在动态练习中掌握近指和远指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