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发糕是否熟透是制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没熟透,发糕会黏牙、口感湿黏,甚至可能滋生细菌;而过度烘烤则会导致发糕水分流失、口感干硬,要准确判断发糕的熟成状态,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判断,以下是详细的判断技巧和注意事项。

观察法:通过外观和形态变化初步判断
-
体积与膨胀状态
发糕在蒸制过程中会持续膨胀,熟透时体积会达到最大状态且不再增长,通常在蒸制20-30分钟后(具体时间根据发糕厚度和火力调整),观察发糕是否明显膨胀至模具的七八分满,表面呈现自然蓬松的状态,如果表面仍有凹陷或局部未发起,说明内部可能未熟。 -
表面状态
熟透的发糕表面光滑细腻,无流动的面糊,且可能出现细小蜂窝状气孔(尤其是用酵母发酵的发糕),如果表面湿黏、有面糊流动感,或出现“塌陷”现象,可能是内部未熟导致结构不稳定,熟发糕的边缘会与模具分离,呈现轻微收缩状态,而未熟的发糕边缘可能仍紧贴模具。 -
色泽变化
蒸制过程中,发糕颜色会逐渐变深,尤其是加入红糖、紫薯等色素食材的发糕,熟透时整体色泽均匀,无未熟透的“生斑”或局部颜色发浅的情况,白糕则应呈现乳白色或微透明感,若内部发白且不透明,可能需进一步检查。
触感法:通过按压和回弹测试判断
-
轻按表面测试弹性
用手指轻轻按压发糕表面,熟透的发糕会迅速回弹,且按压处无明显凹陷痕迹,手感柔软有弹性;未熟的发糕按压后回弹缓慢,甚至留下明显凹坑,且手感湿黏、缺乏支撑力。(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边缘与边缘的粘连度
用牙签或竹签轻轻拨开发糕边缘,观察是否与模具容易分离,熟透的发糕边缘会自然收缩,与模具间有微小空隙;未熟的发糕边缘会粘连模具,拉扯时感觉“粘手”且不易脱离。
竹签/牙签穿刺法:最可靠的内部熟度检测
这是判断糕点熟度的经典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 取一根干爽的竹签、牙签或细筷子,从发糕最高点垂直插入中心部位,深度约2-3厘米(避开明显气孔)。
- 插入后停留2-3秒,然后缓慢拔出。
- 观察竹签状态:
- 熟透:竹签表面光滑、无湿面糊粘连,可能仅有少量气孔中的蒸汽水珠,属于正常现象。
- 未熟:竹签表面沾有湿面糊、生粉颗粒,或拉出时带出长条状面糊,说明内部仍有未糊化的生淀粉。
注意事项:
- 竹签需插入中心部位,边缘区域可能因受热快而误判为熟透,但中心未熟会导致整体口感不佳。
- 若发糕较厚(超过3厘米),可从侧面插入中心,确保检测到最核心的温度区域。
温度检测法:借助工具科学判断
对于新手或大型发糕,使用温度计是最精准的方法:

- 将食品温度计的探针从发糕侧面插入中心,确保不接触模具。
- 熟透的发糕中心温度应达到95℃以上(淀粉糊化的临界温度),理想状态为98-100℃。
- 若温度低于95℃,需继续蒸制,每5分钟检测一次,避免过度烘烤。
听觉法:通过蒸锅声音辅助判断
蒸制过程中,蒸锅内会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当发糕接近熟透时,随着内部水分逐渐蒸发,蒸汽声会变得平稳且减弱;若蒸汽声持续剧烈,说明内部仍有水分未完全蒸发,可能未熟透,但此方法需结合其他方法使用,单独判断准确性较低。
不同发糕类型的熟度判断差异
-
酵母发酵发糕(如米酒发糕、酵母馒头糕):
需确保酵母完全活性丧失,内部组织呈蜂窝状,若未熟,酵母可能继续发酵导致发糕酸败或塌陷,判断时重点观察蜂窝结构是否均匀,竹签测试无湿面糊。 -
无酵母发糕(如鸡蛋发糕、红糖发糕):
主要依赖淀粉糊化,需确保中心温度足够,避免因蛋、糖含量高导致表面焦糊而内部未熟,此类发糕熟透后口感更紧实,竹签测试需更严格。 -
添加馅料的发糕(如豆沙发糕):
需额外检查馅料是否熟透,例如豆沙馅应无颗粒感,内部温度达到75℃以上(杀灭细菌),可分别检测糕体和馅料温度。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依赖单一方法判断:仅凭外观或时间判断容易出错,需结合竹签测试和温度检测。
- 开盖过早:蒸制过程中频繁开盖会导致蒸汽流失,发糕塌陷,影响熟度判断,建议在蒸制结束前5分钟再开盖检查。
- 火力过大:大火蒸制可能导致表面过快结皮,内部未熟,建议中火蒸制(水沸后转中火),保持锅内蒸汽稳定。
- 模具材质影响:金属模具导热快,发糕熟得快;陶瓷模具导热慢,需适当延长蒸制时间。
相关问答FAQs
Q1:发糕蒸好后为什么塌陷了?是没熟吗?
A1:发糕塌陷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① 未熟透内部结构支撑力不足,需继续蒸制;② 开盖过早或蒸制过程中震动,导致热气冲击使发糕塌陷;③ 酵粉或泡打粉用量过多,过度膨胀后回缩;④ 面糊水比例失调,过稀导致支撑力不足,若塌陷后中心仍有湿面糊,需重新入锅蒸5-10分钟;若已熟透,则可能是发酵或操作问题,下次调整配方即可。
Q2:用竹签测试时,竹签上有少量水珠是没熟吗?
A2:竹签上仅有少量透明水珠(非湿面糊)是正常现象,因为发糕内部气孔中的冷凝水会附着在签子上,只要水珠稀少、不粘稠,且拔出时无拉丝状面糊,说明已熟透,若水珠浑浊、呈乳白色,或伴随生粉颗粒,则需继续蒸制,判断时需区分“冷凝水”和“未糊化的生淀粉”,前者不影响口感,后者会导致发糕黏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