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untu系统中,通过命令行方式制作U盘启动盘或配置U盘启动是一项实用技能,尤其适用于没有图形界面或需要自动化部署的场景,以下将详细介绍相关命令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准备工作
在开始操作前,需确保以下条件就绪:
- 硬件要求:一个容量至少为4GB的U盘(建议8GB以上,避免空间不足),确保U盘中无重要数据,因为操作会完全清空U盘。
- 系统环境:已安装Ubuntu系统的电脑(建议为Ubuntu 18.04及以上版本),且具备sudo权限。
- 下载镜像:从Ubuntu官网下载对应版本的ISO镜像文件(如ubuntu-22.04.3-desktop-amd64.iso),并记录其完整路径。
- 识别U盘设备名:插入U盘后,打开终端输入
lsblk
或sudo fdisk -l
命令,在列表中查找U盘的设备名(通常为/dev/sdb、/dev/sdc等,注意区分硬盘设备,避免误操作),通过sudo fdisk -l
查看到的Disk为"28.8 GB"的设备即为U盘,对应设备名为/dev/sdb。
制作U盘启动盘(命令行方式)
方法1:使用dd
命令(适用于Linux系统)
dd
命令是Linux下最基础的磁盘克隆工具,可直接将ISO镜像写入U盘。
- 卸载U盘:
输入sudo umount /dev/sdb*
(将sdb替换为实际设备名,若U盘有多个分区,需分别卸载,如/dev/sdb1、//sdb2)。 - 执行写入命令:
命令格式为sudo dd if=/path/to/ubuntu.iso of=/dev/sdb bs=4M status=progress oflag=sync
。if
:ISO镜像的完整路径(如/home/user/Downloads/ubuntu-22.04.3-desktop-amd64.iso)。of
:U盘设备名(务必使用/dev/sdb,而非/dev/sdb1)。bs=4M
:设置块大小为4MB,提高写入速度。status=progress
:实时显示写入进度。oflag=sync
:确保数据同步写入,避免损坏。
示例:sudo dd if=/home/user/Downloads/ubuntu-22.04.3-desktop-amd64.iso of=/dev/sdb bs=4M status=progress oflag=sync
。
- 等待完成:写入过程可能持续5-15分钟(取决于ISO大小和U盘速度),完成后终端会显示“记录了XXX+0 的读入XXX+0 的写出”等信息,此时U盘启动盘制作完成。
方法2:使用usb-creator
命令(图形化工具的命令行版本)
若系统已安装usb-creator
,可通过命令行调用其功能,适合需要更多选项的场景(如选择引导分区、设置持久化存储等)。
- 安装工具(若未安装):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usb-creator-gtk
。 - 执行命令:
sudo usb-creator --iso /path/to/ubuntu.iso --device /dev/sdb
。--iso
:指定ISO路径。--device
:指定U盘设备名。
若需添加持久化存储(如创建4GB的持久化文件),可追加--persistent-size 4096
参数。
方法3:使用ventoy
(支持多ISO启动)
Ventoy是一款开源工具,可在一个U盘内存放多个ISO镜像并选择启动,适合需要频繁切换不同系统安装镜像的场景。

- 下载Ventoy:从官网下载最新版Linux压缩包,解压后进入目录。
- 安装Ventoy到U盘:
sudo ./Ventoy2Disk.sh -i /dev/sdb
(注意:此操作会清空U盘所有数据,且不可逆)。 - 复制ISO文件:安装完成后,U盘会生成一个名为Ventoy的分区,只需将ISO文件直接复制到此分区即可,无需额外写入操作。
配置U盘启动(BIOS/UEFI设置)
制作好启动盘后,需在电脑BIOS/UEFI中设置U盘为第一启动项:
- 重启电脑:在开机界面按特定键(常见为F2、F12、DEL或ESC)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不同品牌电脑按键不同,可观察开机提示或查阅主板说明书)。
- 选择启动方式:
- 传统BIOS:在"Boot"或"启动"选项中,通过上下键选择U盘设备(通常显示为"USB-HDD"或"USB Flash Disk"),按"+"或"F5"将其移至启动列表首位。
- UEFI模式:需确保U盘以GPT格式分区(现代Ubuntu安装盘通常默认支持),在"Boot Option #1"中选择UEFI开头的U盘项(如"UEFI: SanDisk Cruzer Blade")。
- 保存并退出:按F10保存设置,电脑会自动重启并从U盘启动。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 设备名识别错误:
- 若误将硬盘设备(如/dev/sda)当作U盘写入,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操作前务必通过
lsblk
或fdisk -l
确认设备名,并观察U盘容量与设备列表中的Disk大小是否匹配。
- 若误将硬盘设备(如/dev/sda)当作U盘写入,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操作前务必通过
- 写入失败或校验错误:
- 尝试更换USB接口(建议使用USB 2.0或3.0原生接口,避免前置面板或延长线),或更换U盘(部分U盘兼容性较差)。
- 写入完成后,可通过
sudo sha256sum /dev/sdb
与ISO镜像的SHA256值对比校验文件完整性(需先卸载U盘)。
- UEFI与Legacy启动模式:
- 新电脑多采用UEFI模式,需确保U盘支持UEFI启动(可通过
sudo parted /dev/sdb print
查看分区表类型为GPT),若同时支持两种模式,建议优先选择UEFI+GPT,以获得更好的安全性和性能。
- 新电脑多采用UEFI模式,需确保U盘支持UEFI启动(可通过
- Ventoy启动失败:
- 部分老旧主板可能不完全支持Ventoy,可尝试更新主板BIOS或更换为传统
dd
方法制作启动盘。
- 部分老旧主板可能不完全支持Ventoy,可尝试更新主板BIOS或更换为传统
相关操作命令速查表
操作场景 | 命令示例 |
---|---|
查看磁盘设备列表 | lsblk 或 sudo fdisk -l |
卸载U盘所有分区 | sudo umount /dev/sdb* (替换sdb为实际设备名) |
使用dd写入ISO | sudo dd if=/path/to/ubuntu.iso of=/dev/sdb bs=4M status=progress oflag=sync |
使用usb-creator | sudo usb-creator --iso /path/to/ubuntu.iso --device /dev/sdb |
安装Ventoy到U盘 | sudo ./Ventoy2Disk.sh -i /dev/sdb |
校验U盘SHA256值 | sudo sha256sum /dev/sdb (需先卸载U盘) |
FAQs
问题1:为什么使用dd
命令写入ISO后,U盘在Windows中无法显示容量?
解答:这是因为dd
命令以原始方式写入ISO,未保留U盘的引导分区表(MBR/GPT)和文件系统信息,导致Windows无法识别,若需在Windows中使用U盘,可通过sudo gdisk /dev/sdb
重建GPT分区表(适用于UEFI)或sudo fdisk /dev/sdb
重建MBR分区表(适用于传统BIOS),并格式化为FAT32文件系统,但重建分区表会破坏启动盘功能,建议仅在需要兼顾Windows读写时操作。
问题2:Ventoy启动盘制作完成后,复制ISO文件到U盘时提示“磁盘已满”,但U盘仍有剩余空间,如何解决?
解答:这通常是因为Ventoy分区使用了exFAT文件系统,而Linux系统默认未安装exFAT驱动,可通过以下步骤解决:
- 安装exFAT驱动:
sudo apt install exfat-utils
。 - 手动挂载Ventoy分区:
sudo mkdir /mnt/ventoy && sudo mount -t exfat /dev/sdb1 /mnt/ventoy
(/dev/sdb1为Ventoy分区,可通过lsblk
确认)。 - 复制ISO文件到/mnt/ventoy目录,完成后卸载:
sudo umount /mnt/ventoy
。
若问题仍存在,可能是Ventoy分区未正确创建,可尝试重新运行Ventoy2Disk.sh
重新安装Vent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