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D软件中,抽壳命令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三维编辑工具,它能够快速将实体模型内部挖空,形成具有指定厚度的壳体结构,常用于创建容器、外壳、管道等空心零件,不同版本的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UG/NX等)中抽壳命令的位置和操作方式存在差异,用户需要根据具体软件版本和界面布局进行查找,以下将详细说明主流CAD软件中抽壳命令的常见位置及操作步骤,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并使用该功能。

AutoCAD中的抽壳命令位置
AutoCAD作为二维和三维设计的常用软件,抽壳命令主要位于“三维建模”工作空间的相关工具栏或面板中,具体操作路径如下:
- 通过功能区面板查找:
- 切换至“三维建模”工作空间(底部状态栏可切换),在“常用”选项卡下的“实体编辑”面板中,找到“抽壳”按钮(图标通常为一个带有空心箭头的立方体)。
- 若未显示该按钮,可点击面板右下角的展开箭头,选择“显示面板”→“实体编辑”,确保相关工具被启用。
- 通过命令行输入:
直接在命令行输入“SHELL”或“BODYSHAPER”后按回车键,根据提示选择实体对象并指定抽壳厚度。 - 通过工具栏调用:
在经典工作空间中,可通过“工具”→“工具栏”→“三维建模”调出工具栏,其中包含“抽壳”图标。
注意事项:AutoCAD的抽壳命令仅适用于三维实体,不支持二维对象;抽壳厚度需为正值(向外抽壳)或负值(向内抽壳),且需确保实体几何结构允许抽壳操作(如避免壁厚过导致自相交)。
SolidWorks中的抽壳命令位置
SolidWorks作为参数化三维设计软件,抽壳命令位于“特征”工具栏中,操作更为直观:
- 通过特征管理器查找:
- 在左侧特征树中,确保已创建或插入一个实体模型。
- 点击“特征”选项卡,在“实体编辑”组中找到“抽壳”按钮(图标为一个空心立方体,内部有“厚度”标注)。
- 通过菜单栏调用:
依次点击“插入”→“特征”→“抽壳”,或在直接模型上右键选择“抽壳”。 - 参数设置:
调用命令后,需在属性管理器中设置“厚度”“移除的面”(可选择多个面开口)等参数,点击“确定”即可生成抽壳特征。
优势:SolidWorks的抽壳命令支持多厚度抽壳(对不同面设置不同厚度),且可结合其他特征(如圆角、拔模)进行复杂设计。

UG/NX中的抽壳命令位置
UG/NX(现为Siemens NX)的抽壳命令位于“特征”操作工具栏中,步骤如下:
- 通过功能区查找:
在“主页”选项卡下,找到“特征”组,点击“更多”→“抽壳”按钮(图标为空心球体)。
- 通过菜单导航:
依次选择“插入”→“偏置/缩放”→“抽壳”。 - 操作流程:
选择目标实体后,在“抽壳”对话框中设置“类型”(如面、区域)、厚度值,并指定要移除的面或保留的面厚度。
特点:UG/NX的抽壳命令支持对实体进行“偏置抽壳”或“移除面抽壳”,并可设置厚度规律(如恒定、线性变化),适用于复杂曲面模型。
其他CAD软件的抽壳命令位置
- 中望CAD:与AutoCAD类似,位于“三维建模”选项卡的“实体编辑”面板中,命令行输入“SHELL”。
- Creo(Pro/E):在“工程特征”工具栏中,图标为“壳”,需先选择实体再调用命令。
- Inventor:位于“三维模型”选项卡的“修改”面板,点击“抽壳”后选择实体和移除面。
抽壳命令的通用操作流程
尽管不同软件界面差异较大,但抽壳命令的核心操作逻辑基本一致:

- 选择实体:确保模型为三维实体(非曲面或网格)。
- 设置参数:包括抽壳厚度、移除的面(开口位置)、厚度方向(向内/向外)。
- 预览并确认:部分软件支持实时预览,确认无误后生成抽壳特征。
常见问题:若抽壳失败,需检查模型是否有未闭合的曲面、薄壁区域或干涉特征,可通过修复几何错误或调整厚度参数解决。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CAD抽壳命令后模型显示为“自相交”错误?
A:通常是由于抽壳厚度过大,导致实体内部壁厚重叠或自干涉,解决方法:减小抽壳厚度,或使用“分割”命令将复杂实体拆分为多个简单部分分别抽壳。
Q2:抽壳时如何保留内部特定结构不被挖空?
A:多数CAD软件(如SolidWorks、UG/NX)支持“非抽壳面”选项,在抽壳命令中,选择要移除的外表面后,按住Ctrl键点击内部需要保留的曲面或结构,即可避免这些区域被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