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拆解
维度 | I | My |
---|---|---|
词性归属 | 第一人称单数主格代词 |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
句法角色 | 只能作句子的主语 | 修饰名词(作定语),不可单独使用 |
中文对应 | “我”(动作执行者) | “我的”(所属关系) |
典型错误示例 | × My am happy. → ✅ I am happy. | × I book is new. → ✅ My book is new. |
✅ 关键记忆口诀
“主语用I站开头,所有关系找my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步教学法设计
1️⃣ 情境对比法:构建具象认知基础
通过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异:
- 动作描述练习
- TPR教学法示范:“当我跑步时说‘I run’,而不是‘My run’”;配合肢体语言强化理解。
- 扩展例句:I eat apples / I play football / I go to school...
- 物品归属表达
展示实物或图片:“这是你的铅笔吗?→ Is this my pencil?”;引导学生触摸自己的书包说:“This is my bag.”
💡 视觉辅助工具推荐
使用双色磁贴板:蓝色磁铁代表“I”(贴于人物画像旁),红色磁铁标注“my+物品”,形成空间关联记忆。
2️⃣ 句型转换训练:从机械到意义建构
设计阶梯式练习逐步提升复杂度: | 阶段 | 任务示例 | 能力目标 | |----------------|---------------------------------------------|--------------------------| | 初级填空 | like chocolate. (答案:I) | 识别主语位置 | | | She loves dog. (答案:my) | 判断所有权修饰对象 | | 中级改错 | 找出并修正句子错误:“My am tired.”→I am tired. | 分析句子结构缺陷 | | 高级创作 | 用给定词汇编故事(含至少3个含I/my的句子) | 灵活运用于真实语境 |
3️⃣ 错误预警机制:常见陷阱突破
针对高频错误类型专项攻克:

- 混淆点①:主谓搭配错误
例:× My am a student. ✔️ I am a student.
→ 强调“be动词永远跟在I后面”,可用儿歌强化:“I用am你记住,my后面加名词。” - 混淆点②:双重所有格缺失
例:× I mother bought gifts. ✔️ My mother bought gifts.
→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练习:“扮演妈妈给孩子礼物时要说‘My gift for you!’”
多模态巩固方案
🎨 艺术整合项目——“我的一天”绘本创作
要求学生绘制包含以下元素的图画日记:
- 至少两个以I开头的句子描述活动(如:I brush my teeth in the morning)
- 三个用my描述的物品细节(如:my blue cup, my favorite toy car)
- 教师巡回指导时重点提问:“为什么这里用I不用my?”引导元认知监控。
📱 数字互动资源推荐
利用教育类APP进行闯关挑战: | 应用名称 | 功能模块 | 学习效益 | |-------------------|---------------------------------|-----------------------------| | Grammarly Kids | AI智能纠错系统 | 即时反馈书写错误 | | Duolingo | “I vs My”专项训练营 | 游戏化语法沉浸练习 | | BookCreator | DIY电子故事书制作工具 | 创造性输出检验掌握程度 |
评估与反馈体系
实施形成性评价三维度跟踪进步:
- 口头应答精准度统计表
记录课堂随机提问的正确率变化,重点关注弱项题型(如否定句中的运用)。 - 写作样本分析矩阵
抽取作文片段标注错误类型分布,针对性设计补偿练习,若发现学生常遗漏my后的冠词,则增加“a/an + my + N.”专项训练。 - 同伴互评机制创新
培训“小老师”使用检查清单批改伙伴作业,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加深自身理解。
家校协同策略包
提供家长可操作的家庭辅导指南:

🍳 厨房英语时间
烹饪过程中自然融入目标语言:
- “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 I need some salt.”
- “Put away your plate after eating. → This is my special dish.”
📚 亲子共读升级版
选择分级读物时标记重点句式,Magic Tree House》系列中的经典台词改编: 原文:"Jack was excited." → 改编为对话:"Why are you smiling?" "Because I found my lost key!"
FAQs
Q1: 如果孩子总是把“I have…”说成“My have…”怎么办?
A: 这是典型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建议采用“句子拼图法”:将打乱的词语卡片(I/have/a cat)交给孩子重组正确顺序,同时用彩色笔圈出主语部分,每日进行3分钟闪卡抢答游戏强化肌肉记忆。
Q2: 如何检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二者的区别?
A: 设计二选一选择题组进行压力测试:
① [ ] I / [ ] My sister plays piano. (考查主语识别)
② [ ] I / [ ] My backpack is heavy. (考查所有格用法)
若连续三天正确率达90%以上,表明已形成稳定的认知图式,对于仍出错的情况,需回归具体情境重新建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