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交换机堆叠技术通过将多台物理交换机虚拟为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管理、提升带宽利用率和可靠性,以下是详细的堆叠配置命令及操作步骤,涵盖准备工作、基础配置、堆叠形成、验证及高级功能等内容。

堆叠前的准备工作
- 硬件要求:确保交换机型号支持堆叠(如Catalyst 9300系列),使用专用堆叠模块和堆叠电缆(Cisco StackWise或StackWise Plus)。
- 软件版本:所有堆叠成员需运行相同的IOS版本(可通过
show version
检查),避免版本不兼容导致堆叠失败。 - 规划堆叠ID:为每台交换机分配唯一堆叠ID(1-9),通常建议按物理位置顺序分配,便于管理。
基础配置步骤
-
物理连接
- 使用堆叠电缆将交换机的堆叠端口(如Stack 1/Stack 2)首尾相连,形成环形或菊花链拓扑。
- 确保所有交换机电源稳定,避免堆叠中断。
-
初始配置
- 通过Console或Telnet登录交换机,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enable configure terminal
- 设置主机名和堆叠ID(以交换机A为例):
hostname Switch-A switch 1 provision ws-c3650-48pd // 预堆叠型号(可选) switch 1 renumber 1 // 将当前交换机设为堆叠ID 1
- 注意:若为新交换机,首次启动时会自动尝试加入堆叠;若需手动配置,需先关闭堆叠功能:
switch provision disable
。
- 通过Console或Telnet登录交换机,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
堆叠形成
- 完成物理连接和基础配置后,交换机自动协商堆叠角色(主交换机Master和从交换机Slave),主交换机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可通过
show switch
查看角色。 - 若需手动指定主交换机(如优先级更高):
switch 1 priority 10 // 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默认1)
- 完成物理连接和基础配置后,交换机自动协商堆叠角色(主交换机Master和从交换机Slave),主交换机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可通过
堆叠管理命令
-
查看堆叠状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show switch // 显示堆叠成员ID、角色、状态 show switch stack // 显示堆叠拓扑和连接状态 show switch neighbors // 查看邻居交换机信息
-
添加/移除成员
- 动态加入:新交换机启动后,若堆叠已存在,会自动尝试加入(需确保堆叠ID未冲突)。
- 手动添加:若需强制加入指定堆叠,在目标交换机上配置:
switch 2 renumber 2 // 分配堆叠ID
- 移除成员:需先关闭堆叠端口,再重置配置:
interface stack1/1 shutdown no switch 2
-
堆叠配置同步
- 主交换机自动同步配置到所有成员,可通过
show running-config
验证一致性。 - 若需手动同步:
switch all reload
(谨慎使用,会导致重启)。
- 主交换机自动同步配置到所有成员,可通过
高级功能配置
-
堆叠带宽扩展
- 支持跨堆叠成员的链路聚合(MLAG),通过
port-channel
配置: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1/0/1-2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 在主交换机上创建跨成员的端口通道,实现负载均衡。
- 支持跨堆叠成员的链路聚合(MLAG),通过
-
堆叠高可用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启用堆叠冗余:
switch stack-ring speed 400
(仅支持StackWise Plus)。 - 配置堆叠热备份:
switch 1 priority 20
,确保主交换机故障时自动切换。
- 启用堆叠冗余:
常见问题排查
- 堆叠无法形成:检查堆叠电缆连接、ID冲突及软件版本。
- 成员离线:使用
show switch stack
查看链路状态,重启故障交换机(reload
)。 - 配置不同步:确认主交换机正常运行,手动同步配置(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
相关问答FAQs
Q1: 如何更改堆叠中某台交换机的ID?
A1: 使用switch <current_id> renumber <new_id>
命令,例如将堆叠ID 2改为3:switch 2 renumber 3
,更改后需重启交换机生效,重启期间堆叠可能短暂中断,建议在维护窗口操作。
Q2: 堆叠中主交换机故障后,如何手动指定新的主交换机?
A2: 默认情况下,堆叠会自动根据优先级选举新的主交换机(优先级最高者),若需手动指定,在目标交换机上设置更高优先级,switch 3 priority 15
,然后等待主交换机故障或通过reload
重启原主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