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PLC梯形图命令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核心的编程语言,它基于电气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逻辑设计,通过图形化的符号和指令实现对设备运行的控制,三菱PLC(如FX系列、Q系列、L系列等)的梯形图指令集丰富,涵盖了基本逻辑运算、定时计数、数据处理、流程控制等多种功能,以下从基础指令、常用功能指令及编程要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基础逻辑指令
基础逻辑指令是梯形图编程的核心,用于实现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 LD(Load):常开触点与左侧母线连接,表示逻辑开始,LD X000表示输入继电器X0的常开触点。
- LDI(Load Inverse):常闭触点与左侧母线连接,例如LDI X001表示X0的常闭触点。
- OUT(Out):驱动线圈输出,例如OUT Y000表示输出继电器Y0得电。
- AND:常开触点串联,用于逻辑与运算,如AND X000表示在原有逻辑基础上串联X0的常开触点。
- ANI(Inverse):常闭触点串联,例如ANI X001串联X0的常闭触点。
- OR:常开触点并联,用于逻辑或运算,如OR X000并联X0的常开触点。
- ORI:常闭触点并联,例如ORI X001并联X0的常闭触点。
- ANB(And Block):电路块串联,用于将多个并联电路块串联,例如先将两个触点电路块用ORB指令并联,再通过ANB与后续电路串联。
- ORB(Or Block):电路块并联,用于将多个串联电路块并联。
- MPS(Push)、MRD(Read)、MPP(Pop):进栈、读栈、出栈指令,用于复杂电路中的分支处理,最多可存储11层栈数据。
常用功能指令
功能指令(应用指令)用于实现更复杂的控制功能,通常由功能号(如FNC00)和操作数组成。
-
定时器指令:
- T0-T255(FX系列):普通定时器,例如T K100表示定时100ms(若定时器为100ms基准,则实际定时10s)。
- T0-T199(100ms)、T200-T245(10ms):累计型定时器,需用RST指令复位。
示例:LD X000;OUT T0 K100;LD T0;OUT Y000(X0接通后,T0延时10s,Y0输出)。
-
计数器指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C0-C199(16位通用计数器):例如LD X001;RST C0;LD X002;OUT C0 K5;LD C0;OUT Y000(X2每通断5次,C0置位,Y0输出)。
- C200-C234(32位计数器/双向计数器):需配合特殊辅助继电器控制增减计数。
-
数据处理指令:
- MOV(FNC12):数据传送,例如MOV D0 D1将数据寄存器D0的值传送到D1。
- CMP(FNC10):数据比较,例如CMP K100 D0 M0(将常数100与D0比较,结果存入M0-M2)。
- ADD(FNC20)、SUB(FNC21):加减运算,例如ADD D0 D1 D2(D0+D1→D2)。
-
流程控制指令:
- CJ(FNC00):跳转指令,例如CJ P0(跳转至标号P0处)。
- CALL(FNC01):子程序调用,例如CALL P1(调用标号P1的子程序)。
编程要点与注意事项
- 梯形图绘制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绘制,触点可任意串联或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输出,不能串联。
- I/O地址分配:根据硬件接线合理分配输入(X)、输出(Y)及内部继电器(M)、数据寄存器(D)的地址,避免冲突。
- 触点线圈关系:线圈必须位于梯级的最右侧,同一梯级中多个线圈可通过OR指令并联,但不可串联。
- 指令执行顺序:PLC按扫描周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执行梯形图,需注意逻辑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 初始化与复位:对于计数器、定时器等,需在程序开始时用RST或ZRST指令复位,避免误动作。
相关问答FAQs
Q1:三菱PLC梯形图中,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使用?
A:常开触点(LD/OUT)在对应输入/输出信号为ON时闭合,驱动线圈得电;常闭触点(LDI/ANI)在信号为ON时断开,信号为OFF时闭合,选择需根据控制逻辑:电机停止按钮需用常闭触点(正常时闭合,按下断开停止电机),而启动按钮则用常开触点(按下时闭合启动电机)。
Q2:梯形图中的“栈指令”(MPS/MRD/MPP)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
A:栈指令用于处理复杂分支电路,相当于“堆栈”存储中间逻辑结果,MPS将当前逻辑压栈,MRD读取栈顶数据,MPP弹出栈顶数据,当梯形图出现多个分支(如多个输出共用同一触点组合)或复杂串并联电路时,使用栈指令可避免重复绘制电路,简化程序结构,在驱动多个线圈且每个线圈均需串联同一条件时,可通过MPS存储该条件,再分别连接各线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