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孩子如何真正理解比多比少?

理解“比多比少”是孩子在数学启蒙阶段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是数与量比较的基础,更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要让孩子真正理解这一概念,需要结合生活场景、动手操作和循序渐进的引导,避免抽象说教,通过具象化的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多”“少”“同样多”的直观认知。

孩子如何真正理解比多比少?-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生活场景入手,建立“多”“少”的直观感受

孩子对“比多比少”的理解,最初源于对生活物品的直观比较,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触摸和摆放,感受“多”和“少”的区别,吃水果时,可以拿出3个苹果和2个橘子放在一起,问孩子:“苹果和橘子,哪个多?哪个少?”孩子通过点数会发现苹果有3个、橘子有2个,3比2大,所以苹果多、橘子少,再比如,分玩具时,给孩子5个小汽车,给兄弟姐妹3个小汽车,让孩子比较“谁的小汽车多”,通过实际分配的过程,孩子能直观感受到“5个比3个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强调“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比如比较两串糖葫芦的数量时,可以让孩子将一串糖葫芦的竹签与另一串对齐,如果第一串比第二串多出1颗,孩子就能清楚地看到“第一串比第二串多1颗”,这种一一对应的操作,能帮助孩子排除物品大小、排列方式等干扰,专注于数量的比较,为后续抽象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动手操作,深化“比多比少”的理解

除了观察,动手操作是让孩子内化“比多比少”概念的关键,家长可以准备积木、纽扣、小卡片等物品,和孩子一起玩“比较游戏”,玩“分积木”游戏:让孩子先摆一排5块红色积木,家长在对面摆一排3块蓝色积木,引导孩子将红色积木和蓝色积木一一对应摆放(第一块红积木对第一块蓝积木,第二块红积木对第二块蓝积木……),当红色积木多出2块时,孩子会发现“红色积木比蓝色积木多2块”,反过来,如果蓝色积木比红色积木少,也可以引导孩子说“蓝色积木比红色积木少2块”,让孩子理解“多”和“少”是相对的,两者是同一比较的两种表述。

还可以设计“添上”或“拿走”的游戏,桌子上原来有4个杯子,再拿来2个,让孩子比较“现在比原来多几个?”;或者原来有6颗糖,吃掉2颗,让孩子思考“现在比原来少几个?”通过“添上”(加法)和“拿走”(减法)的实际操作,孩子能将“比多比少”与数量的增减联系起来,理解“比谁多几”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比谁少几”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只是说法不同。

孩子如何真正理解比多比少?-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合语言表达,从具象到抽象过渡

在孩子通过实物操作建立直观感受后,家长要引导孩子用语言准确描述比较结果,当孩子摆出5朵花和3朵花时,不仅要让孩子说出“5朵比3朵多”,还要引导他说出“3朵比5朵少”,并进一步提问“多几朵?少几朵?”,让孩子通过计算得出“多2朵,少2朵”,这种双向表述能帮助孩子理解“多”和“少”的相对性,避免思维固化。

随着孩子对“比多比少”的熟悉,可以逐渐引入“同样多”的概念,给孩子4块饼干,再给他4颗糖果,让孩子一一对应摆放,发现“刚好都对上了,没有多也没有少”,这时告诉孩子“饼干和糖果的数量同样多”,通过“多”“少”“同样多”的对比,孩子能更清晰地建立数量关系的认知。

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升

当孩子熟练掌握实物比较后,可以过渡到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比多比少”,出示图片: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3只小鸭,让孩子先数出数量,再引导他用数字“5”和“3”表示,最后学习用“>”“<”“=”符号连接(5>3,3<5),并读作“5大于3”“3小于5”,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编口诀帮助孩子记忆符号方向:“尖尖对小数,开口对大数”,让孩子通过形象记忆理解符号的含义。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还可以引入简单的应用题。“小明有7本书,小红比小明少3本,小红有几本书?”引导孩子用“7-3=4”计算,并解释“因为小红比小明少,所以用减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孩子将“比多比少”与数学运算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如何真正理解比多比少?-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答FAQs

问:孩子总是分不清“谁比谁多”,5比3多”和“3比5少”经常说反,怎么办?
答:孩子混淆“谁比谁多”通常是缺乏对“比较主体”的理解,家长可以通过“角色互换”游戏帮助孩子:先让孩子摆5个积木,家长摆3个,问“你的积木比我的多还是少?”(答:我的比你的多);然后交换位置,家长摆5个,孩子摆3个,再问“现在我的积木比你的多还是少?”(答:你的比我的多),通过多次角色互换,让孩子明确“比较的主体是谁”,即“谁和谁比”,从而正确表述“谁比谁多(少)”,还可以用“圈一圈”“连一连”的一一对应方法,让孩子直观看到“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

问: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比多比少”,而不是死记硬背?
答:真正的理解体现在孩子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不同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验:一是让孩子自主设计比较问题,比如给孩子一堆纽扣,让他自己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解决(如“红色纽扣8颗,蓝色纽扣5颗,红色比蓝色多几颗?”);二是改变题目形式,从实物图片过渡到数字算式,再过渡到生活应用题,看孩子是否能正确列出算式;三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比如解释“比谁多几”在小的数基础上再添上几”,“比谁少几”从大的数里去掉几”,如果孩子能清晰表达逻辑过程,说明他真正理解了“比多比少”的本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