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移动招聘竟是传销陷阱?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招聘行业逐渐向线上迁移,各类招聘APP、小程序等新兴平台层出不穷,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了便利,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移动招聘”的幌子,从事传销活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移动招聘传销”往往披着“高薪兼职”“灵活就业”“创业机会”等外衣,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APP等渠道传播,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许多人因缺乏警惕而误入其中,不仅损失了钱财,更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移动招聘竟是传销陷阱?-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移动招聘传销的常见特征与运作模式

移动招聘传销与传统传销相比,在形式上更加“现代化”,其核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虚假招聘信息,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
    不法分子通常在招聘平台、社交群组或短视频平台发布“无需经验、学历不限、日结高薪”的招聘信息,职位名称多为“电商运营”“网络推广”“创业合伙人”等,宣称“每天工作2小时,月薪轻松过万”“只需拉人加入,即可获得高额提成”,利用求职者尤其是学生、待业人员急于赚钱的心理,诱导其接触传销陷阱。

  2. 依托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层级式发展
    移动招聘传销多依赖微信、QQ、抖音等社交工具进行传播和发展,一旦求职者联系“招聘方”,对方会以“面试”“培训”为由,要求其加入特定群聊或下载非正规APP,在群内,上线会通过“成功案例”“收益截图”等方式进行洗脑,鼓动新人缴纳“入门费”(通常为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并要求其发展下线,形成“拉人头、赚提成”的层级关系,某传销模式要求新人缴纳998元成为“会员”,然后通过直接推荐和间接推荐下线获得提成,直接推荐一人奖励200元,间接推荐奖励100元,层级越多,收益越高,本质仍是“金字塔式”传销结构。

  3. 产品或服务“道具化”,掩盖传销本质
    为规避法律监管,部分移动招聘传销会虚构“产品”或“服务”,如所谓的“电商礼包”“线上课程”“虚拟商品”等,要求新人以“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的名义缴纳费用,但实际上,这些产品或服务本身价值极低,甚至只是虚拟道具,其目的并非真实交易,而是作为缴纳“入门费”的幌子,某平台以“销售网红零食”为名,要求代理先一次性购买数万元的货物,但实际货物质量低劣、难以销售,核心盈利点仍在于发展下线代理。

    移动招聘竟是传销陷阱?-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强调“躺赚”“暴富”,实施精神控制
    传销组织者常通过“成功学”话术和虚假宣传,向新人灌输“快速致富”“被动收入”等理念,营造“加入就能改变命运”的氛围,他们会定期举办线上“培训会”“分享会”,让所谓“成功者”讲述“致富经历”,并要求新人每天转发宣传信息、背诵“激励语录”,对其进行精神控制,使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主动欺骗亲友加入。

移动招聘传销的危害

移动招聘传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更对社会秩序和就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1. 侵害个人财产权益
    求职者一旦加入传销组织,不仅无法获得所谓的“高薪工作”,反而会因缴纳“入门费”、购买“产品”等遭受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传销组织会以“更高收益”为诱饵,诱导参与者投入更多资金,最终导致血本无归,部分传销组织还会以“冻结账户”“解冻资金”等名义,要求参与者继续交钱,形成恶性循环。

  2. 破坏就业市场秩序
    传销活动以“招聘”为名,实则扰乱了正常的招聘市场环境,虚假的招聘信息使得求职者难以辨别真伪,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对正规招聘平台的信誉造成损害,长期来看,这种乱象会导致求职者对线上招聘产生信任危机,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移动招聘竟是传销陷阱?-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传销活动的层级式发展模式具有“滚雪球”效应,一旦资金链断裂,大量底层参与者将无法收回本金,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个人极端行为,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传销组织常伴随非法拘禁、诈骗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剧社会危害。

  4. 扭曲价值观,影响社会风气
    传销组织宣扬的“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错误价值观,会对参与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产生腐蚀,使其丧失诚信意识和奋斗精神,这种不良风气一旦蔓延,将严重破坏社会道德体系。

如何防范移动招聘传销

面对移动招聘传销的潜在风险,求职者、企业及监管部门需多方联动,共同防范:

  1. 求职者需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

    • 核实招聘信息真实性:在求职时,尽量选择正规招聘平台和企业,对“低门槛高回报”“轻松赚大钱”等异常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可通过企业官网、工商注册信息等渠道核实招聘方资质。
    • 拒绝缴纳任何费用:正规招聘不会以任何名义(如“培训费”“保证金”“服装费”)向求职者收取费用,凡是要求先交钱的,极可能是骗局。
    • 警惕发展下线模式:若招聘过程中反复强调“拉人头”“发展团队”“层级提成”,而非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需立即远离。
    •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 企业加强自律,规范招聘行为
    招聘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实发布招聘信息,不参与任何传销活动,平台方需加强对入驻企业和招聘信息的审核与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涉嫌传销的账号和信息及时封禁。

  3. 监管部门强化执法,加大打击力度
    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应加强对移动招聘传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利用技术手段追踪传销组织的资金流向和传播渠道,依法查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反传销”的良好氛围。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判断一个移动招聘是否属于传销?
答:判断移动招聘是否属于传销,可从以下三个核心特征入手:一是是否要求缴纳“入门费”或购买与价值严重不符的“产品/服务”;二是是否以“拉人头”为核心,通过发展下线层级计酬;三是是否承诺“快速致富”“躺赚”等不切实际的高收益,若符合其中一点,需高度警惕,必要时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问:如果不慎加入移动招聘传销,应该怎么办?
答:若发现误入传销组织,应保持冷静,首先确保自身人身安全,避免与传销组织者发生正面冲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宣传资料等,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设法脱离传销组织,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若遭受经济损失,可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