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如何将照片ps成老照片风格

照片PS成老照片风格,需要从色彩、质感、细节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一系列操作来模拟出老旧相片特有的褪色、颗粒感、轻微损伤等效果,以下是详细的步骤指南,涵盖前期准备、核心技法及后期调整,并附具体参数参考:

如何将照片ps成老照片风格-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基础分析与图层管理

打开目标图片后,首先复制背景层(按Ctrl+J),形成新的工作层以避免直接修改原图,这一习惯能随时返回初始状态重新尝试不同效果,建议将所有特效集中在独立图层或组中,方便后续单独控制强度,可创建名为“泛黄基调”“颗粒纹理”“边缘磨损”的分组,保持工程条理清晰。


色调处理——营造年代感的核心

整体去饱和与暖调偏移

使用【色相/饱和度】工具(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降低全图饱和度至约-30到-50之间;勾选“着色”选项,将色相滑块向黄色区域移动(数值参考+25~+40),使画面呈现陈旧的琥珀色基底,若希望更自然的过渡,可配合【自然饱和度】微调,避免完全失去色彩层次。
示例对比:原图鲜艳的蓝天会变为灰蒙蒙的淡青色,人物肤色则偏向暗沉的赭石色。

高光与阴影分离强化

添加【曲线】调整层(图层面板底部图标),在RGB通道下提亮中间调的同时压暗暗部,具体操作是在曲线上添加两个控制点:一个位于输入值约70%、输出值85%的位置向上拖拽增强对比;另一个在输入值30%、输出值15%处向下拉深阴影区,这种S型曲线能有效突出老照片特有的硬朗光影边界。
技巧:按住Alt键点击蒙版可查看作用区域,确保不影响需保留的细节部分。

局部做旧差异化处理

针对特定区域(如衣物褶皱、金属物件),用套索工具选取后新建填充图层,设置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颜色选取比主色调更深一号的棕褐色(#6a4d32),不透明度控制在15%-20%,模拟长期暴露导致的局部氧化加深现象。

如何将照片ps成老照片风格-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噪点与划痕模拟——物理老化痕迹

胶片颗粒质感叠加

新建空白图层并填充50%中性灰,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数量设为8%~12%,分布选择“平均”,将该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并根据视觉需求调节不透明度(通常40%~60%),若觉得颗粒过于均匀,可重复两次不同密度的杂色添加,制造随机分布效果。
进阶方案:使用Noiseware插件生成更真实的动态噪点,其算法能自动识别边缘区域减少干扰。

手工绘制细微裂痕

选择细小硬度的画笔(直径≤3px),颜色吸取自周围环境但略深一度,沿物体轮廓或应力集中处轻扫出断续线条,推荐启用平板绘图设备的压感功能,让笔触粗细随力度变化更自然,完成后对该图层应用高斯模糊(半径0.8px),弱化人工痕迹。
典型位置参考:相框边缘、人物眼角皱纹深处、书本脊背折痕处。


边缘破损特效——时间侵蚀的证据

不规则裁切法

用多边形套索沿着图像四周勾勒出锯齿状路径,删除选区外的多余部分,关键技巧在于刻意保留某些区域的残缺感:比如左上角多留出2mm未裁切的部分作为翘起的页脚提示;右下角制造斜向撕裂缺口,内部露出下一图层预设好的深色背景模拟背面衬纸。
| 破损类型 | 工具组合 | 参数建议 | |----------------|--------------------------|------------------| | 轻微毛边 | 粗糙笔刷+橡皮擦 | 硬度<30% | | 大块缺失 | 矩形选框+自由变换扭曲 | 角度±15°以内 | | 卷曲页角 | 钢笔工具绘制贝塞尔曲线 | 控制柄长度≈边长1/3 |

做旧边框设计

在外圈添加双层描边效果:内层使用深棕色(#3c2f2f)描边宽度2px,外层叠加浅米黄(#e8d9b5)描边宽度4px,双击描边图层进入样式设置,勾选“纹理”并载入纸质纤维图案素材,缩放至120%,使边框呈现布料包裹相册页面般的粗糙手感。

如何将照片ps成老照片风格-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影氛围塑造——穿越时空的光线记忆

定向光源补偿

基于历史场景推测光照方向(如窗棂投影多为左侧来光),用径向渐变工具从对应角度拉出明暗过渡带,设置前景色为极淡的柠檬黄(#fffacd)、背景色近乎纯黑,渐变类型选“折射”,模拟阳光穿过尘埃照射在照片表面的效果。
数据支撑:根据19世纪摄影档案记录,当时常用汞蒸气灯作为补光光源,色温约5500K,可在调整层中微量加入蓝色偏移还原真实感。

眩光与漏光特效

新建图层命名为“LensFlare”,选用柔角画笔点绘几个大小不一的光斑,分别应用以下滤镜链:

  • 模糊>动感模糊(角度依光源方向定,距离80px);
  • 扭曲>波浪(波长最小值20,振幅0.8);
  • 最后降低填充度至70%,融入底层图像而不显突兀。

最终润色与输出规范

完成所有修改后统一进行以下检查项:
✅ 是否存在过度锐化导致的数码假象?(解决方案:转为智能对象后应用USM锐化,数量不超过1.5)
✅ 各特效图层是否独立可控?建议命名规范如下:Base_ColorBalance, Texture_Noise, Vignette_Darkness...
✅ 文件保存时应选择TIFF格式保留图层信息,若需网页展示则导出为JPEG Quality=85并嵌入ICC配置文件保证跨设备显示一致性。


FAQs

Q1: 为什么我的老照片效果看起来太假了?
A: 常见原因是过度依赖单一滤镜堆砌,真正的复古效果需要多层次叠加——先确立基础色调,再逐步添加噪声、划痕等二次元素,最后用光影统一整体氛围,注意观察真实老照片的随机性特征(如非对称磨损、不规则褪色斑块),避免完美对称的操作痕迹。

Q2: 如何处理多人合影中的皮肤质感差异?
A: 针对不同人物分别建立选区,采用不同的蒙版羽化程度进行处理,例如女性角色可保留较多细腻纹理,而男性面部适当增加粗粝毛孔细节,还可以单独提取每个人的眼睛区域,用较小的笔刷精心修饰虹膜反光点,增强个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