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IC作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始终致力于高性能芯片的研发与创新,其产品覆盖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关键领域,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和技术迭代加速,公司正通过多维度招聘计划吸纳全球顶尖人才,构建兼具技术深度与行业视野的研发团队,以下从招聘需求、岗位体系、人才标准及发展支持等方面,全面解析紫光IC的招聘策略与人才生态。

核心招聘需求与技术方向
紫光IC的招聘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重点聚焦三大技术赛道:
- 通信芯片设计:涵盖5G/6G基带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及高速接口芯片,急需资深数字电路设计、射频工程师及协议栈开发人才,要求掌握Verilog/SystemVerilog、Cadence等工具链,具备7nm以下工艺流片经验者优先。
- 人工智能芯片:针对云端推理与边缘计算场景,招聘NPU架构师、AI算法工程师及低功耗设计专家,熟悉TensorFlow/PyTorch框架、神经网络量化技术及Chiplet设计者更受青睐。
- 车规级芯片:布局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招募功能安全工程师(ISO 26262认证)、硬件冗余设计专家及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需具备AEC-Q100等车规标准经验。
公司还开放工艺研发、测试验证、封装技术等基础岗位,形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链条人才需求。
分层岗位体系与能力模型
紫光IC采用“研发+职能+管理”三维岗位架构,针对不同经验层人才设置差异化要求:
岗位类别 | 典型职位 | 核心能力要求 | 经验层级 |
---|---|---|---|
研发技术类 | 数字设计工程师 | 精通ASIC设计流程,具备百万门级模块开发经验 | 应届生/3-5年/资深 |
模拟/混合信号工程师 | 掌握PLL、ADC等模块设计,熟悉Cadence Virtuoso工具 | 3-8年 | |
软件算法工程师 | 熟悉C++/Python,有深度学习模型部署或实时系统开发经验 | 应届生/5年以上 | |
职能支持类 | 产品经理 | 具备芯片市场分析能力,熟悉客户需求转化流程 | 5年以上 |
技术文档工程师 | 精通LATEX/FrameMaker,有芯片数据手册编写经验 | 3年以上 | |
管理类 | 项目经理 | 具备PMP认证,有10人以上团队管理及跨部门协作经验 | 8年以上 |
人才选拔标准与培养机制
紫光IC在招聘中注重“专业能力+创新潜力+文化契合”的三维评估:

- 专业能力:通过技术笔试(涵盖电路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项目复盘(重点考察问题拆解能力)及FPGA原型验证等环节,确保候选人技术功底扎实。
- 创新潜力:针对应届生设置开放性课题(如“如何优化AI芯片能效比”),鼓励跨学科思维;社招候选人需提供过往专利/论文成果,评估技术前瞻性。
- 文化契合:通过行为面试考察“客户导向、技术攻坚、开放协作”的价值观,请举例说明如何在资源受限时推动项目落地”。
入职后,公司提供“双导师制”(技术导师+职业导师),搭配定制化培训体系:应届生参与“芯星计划”,通过轮岗机制熟悉全流程;资深人才可加入“院士工作站”,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研发。
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
紫光IC以行业领先薪酬包吸引人才,具体包括:
- 薪资构成:基本工资(对标75分位)+项目奖金(最高可达年薪30%)+专利提成(每项奖励2-5万元)。
- 长期激励:核心骨干可获得股权激励,覆盖设计、研发、测试等关键岗位。
- 福利保障:补充医疗保险(覆盖子女)、免费通勤班车、年度健康体检,及“芯片技术沙龙”“海外峰会”等成长资源。
职业发展方面,公司设立“技术专家-管理干部”双通道,例如资深工程师可晋升至首席科学家,或转向产品线总监岗位,并提供海外总部轮岗机会。
相关问答FAQs
Q1:紫光IC对应届生的学历和专业有何要求?是否接受非985/211院校学生?
A:紫光IC招聘覆盖硕士、博士学历,专业以微电子、计算机、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为主,公司更看重候选人的项目实践能力和技术潜力,非985/211院校学生若在国家级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或发表过高水平论文/专利,均可通过简历初筛,每年约30%的应届生来自非顶尖高校,入职后通过“芯星计划”统一培养,成长路径与名校毕业生完全一致。

Q2:非芯片行业背景的工程师(如互联网后端开发)是否有机会转岗至紫光IC?
A:公司欢迎具备扎实工程基础的跨界人才,尤其欢迎在AI算法、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等领域有经验的候选人,互联网后端开发工程师若熟悉C++、Linux内核及分布式系统,可应聘嵌入式软件或AI芯片算法岗位;硬件工程师若掌握FPGA开发,可参与原型验证团队,转岗候选人需通过专项技术考核(如Verilog编程、数字逻辑设计),入职后提供3个月“技术速成营”,由资深工程师一对一指导芯片设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