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短信是企业招聘过程中常用的高效触达候选人的方式,其核心在于在有限的字数内清晰传递关键信息,同时吸引候选人注意并促使其行动,要发送一条有效的招聘短信,需从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发送策略到后续跟进等多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操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拆解具体操作方法。

明确发送目标与对象,精准触达高效人群
在发送招聘短信前,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候选人画像,避免盲目群发导致资源浪费,目标人群可分为三类:一是主动求职者(已在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候选人),需重点突出岗位匹配度及快速反馈机制;二是被动求职者(在职但可能考虑机会的行业人才),需强调岗位亮点(如薪资涨幅、职业发展空间)以激发兴趣;三是潜在人才(通过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渠道获取的应届生或跨界人才),需侧重企业品牌背书及岗位成长性。
针对不同人群,需提前整理基础信息库,主动求职者需关联其投递岗位、工作年限等;被动求职者可通过行业社群、合作伙伴等渠道获取联系方式(需确保合规性);潜在人才则需结合校招合作院校、实习经历等标签分类,精准定位后,发送时的称呼、内容侧重点才能更贴合需求,提升打开率与转化率。
优化短信内容结构,核心信息清晰传递
招聘短信的黄金阅读时长通常在3-5秒,因此内容需遵循“开门见山+核心价值+行动指引”的逻辑,避免冗余信息,一条完整的招聘短信应包含以下要素,可按优先级排序:
称呼与开场白:建立个性化连接
避免使用“尊敬的候选人”等泛化称呼,尽量用姓名+身份标签,如“张先生,您好!注意到您有5年互联网运营经验,XX公司诚邀您了解运营总监岗位”,开场白需快速点明与候选人的关联性,降低阅读门槛。

企业与岗位核心信息:突出吸引力
企业名称需明确(避免使用“某知名企业”等模糊表述),岗位名称需精准(如“Java开发工程师”而非“技术岗”),核心亮点需前置,优先级排序为:薪资范围>岗位优势>任职要求,薪资建议给出具体区间(如“20-35K·13薪”),避免“面议”降低点击欲;岗位优势可结合候选人痛点,如“弹性工作制”“核心项目参与权”“年度晋升调薪机会”;任职要求提炼3-5条核心条件(如“3年以上电商行业经验”“熟悉Python”),避免罗列过多细节。
行动指令:降低操作门槛
明确告知候选人下一步操作,如“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并投递”“回复【岗位名称】获取内推码”“添加HR微信XXX咨询”,行动指令需具体、可执行,避免“欢迎联系”等模糊表述,同时可设置紧迫感,如“本周内投递优先安排面试”“岗位仅剩2个名额”。
结尾与署名:增强信任感
结尾需包含企业HR联系方式(电话/微信)或官方招聘平台链接,署名需标注“XX公司人力资源部”及发送日期,避免被误判为垃圾短信。
控制发送频率与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短信发送需把握“适时适量”原则,避免过度打扰引发反感,频率上,同一候选人岗位相关短信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且避免重复发送相同内容(可调整侧重点,如第一次突出薪资,第二次强调团队优势),时间上,需避开休息时段(如早8点前、晚10点后、午休12-14点),优先选择工作日9-11点、14-17点等求职活跃时段,具体可根据候选人画像调整(如应届生可延后至晚上8-9点)。

选择合适发送渠道与工具,确保触达效率
招聘短信发送渠道可分为三类:
- 第三方短信平台:如阿里云短信、腾讯云短信、SendCloud等,支持批量发送、模板定制、数据统计(送达率、点击率),适合企业大规模招聘,需注意选择有106开头的正规通道,避免被屏蔽。
- 企业CRM/ATS系统:针对已建立人才库的企业,可通过系统自动触发个性化短信(如候选人投递后24小时内发送面试提醒)。
- HR个人微信/企业微信:适合精准触达高价值候选人(如行业专家、管理层),可结合文字、企业招聘海报等多媒体内容,但需注意微信对营销短信的管控,避免被限制功能。
发送前需测试短信内容是否合规(避免使用“绝对”“第一”等极限词,链接需为正规域名),确保模板通过运营商审核。
数据跟踪与优化,持续提升发送效果
发送后需通过数据复盘优化策略,核心指标包括:
- 送达率:反映短信触达能力,若低于95%,需检查号码格式、通道是否被屏蔽。
- 打开率/点击率:通过短链接(如百度短链)追踪,若点击率低,需优化岗位亮点或行动指令。
- 转化率:从点击到投递/咨询的比例,若转化率低,可能是岗位信息与候选人预期不匹配,需调整内容侧重。
可通过A/B测试优化内容,对比“薪资优先”与“发展优先”两种开场白的点击率,或测试不同行动指令(链接回复 vs 微信添加)的转化效果,根据数据迭代模板。
合规性注意事项,规避法律风险
发送招聘短信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及《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重点注意:
- 获取联系方式需合法:候选人号码需来自其主动授权(如招聘平台简历、活动报名表),禁止购买非法获取的号码资源。
- 提供退订方式:短信末尾需添加“回T退订”等选项,收到退订请求后24小时内必须处理。 真实合规**:岗位信息需与招聘一致,不得虚假宣传(如“无责高薪”“入职即编制”),避免引发劳动纠纷。
相关问答FAQs
Q1: 招聘短信发送后未收到回复,如何有效跟进?
A: 可通过“二次触达+多渠道组合”提升跟进效果:① 48小时内发送跟进短信,调整内容侧重点(如第一次突出薪资,第二次强调团队项目案例或员工福利),“张先生,上次发送的运营总监岗位,近期团队刚拿下XX重点项目,需补充核心成员,您是否考虑进一步沟通?点击链接查看项目详情→[链接] 回复【1】获取内推资格”;② 若仍未回复,可通过企业微信/电话联系,话术需结合短信内容(如“看到您之前关注了我们的XX岗位,想了解您目前是否有求职意向?”),避免重复轰炸;③ 对高价值候选人,可邀请参加线上宣讲会或行业沙龙,通过场景化互动建立连接。
Q2: 如何避免招聘短信被系统拦截或标记为垃圾短信? 渠道、发送方式三方面规避风险:① 内容优化:避免使用“免费”“抽奖”“高薪诱惑”等营销化词汇,减少特殊符号(如“!”“¥”)和链接数量(单条短信链接不超过1个),企业名称需完整准确;② 渠道选择:使用106开头的正规短信通道,避免使用虚拟号码或个人手机号发送,第三方平台需确认是否具备《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③ 发送控制:同一号码单日发送量不超过5条,避免连续多日向同一号码发送,对已退订号码立即加入黑名单,可在短信开头添加“【XX公司招聘】”等标识,提升信息辨识度,降低被拦截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