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有趣的招聘信息时,核心目标是打破传统招聘的严肃刻板印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创意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吸引候选人注意,同时精准传递岗位价值与企业文化,以下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视觉呈现等维度展开详细说明,辅以实例和表格参考,帮助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招聘文案。

开头抓人眼球:用“钩子”打破惯性思维
招聘信息的前三秒决定候选人是否继续阅读,需避免“因公司招聘”“诚聘英才”等平淡开头,转而用场景化提问、反常识观点或共鸣式痛点切入。
- 场景化提问:“如果上班像拆盲盒,每天解锁新挑战,你敢来试试吗?”(适合创新型岗位)
- 反常识观点:“我们不要‘打工人’,要‘造梦师’——用你的热爱,把工作变成热爱的游戏。”(适合创意类岗位)
- 共鸣式痛点:“还在为‘无效加班’‘KPI内卷’头疼?来我们这儿,把时间花在真正让世界变美好的事上。”(突出企业差异化优势)
关键原则:开头需快速传递“这份工作不一般”的信号,同时与岗位特性强相关,避免为了有趣而偏离主题。
岗位描述“讲故事”:把职责转化为“成长剧本”
传统岗位描述多为枯燥的职责罗列,有趣的做法是将岗位职责包装成“角色剧本”,让候选人代入“玩家视角”,感受岗位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 普通写法:“负责新媒体内容策划、撰写与发布,提升用户互动。”
- 有趣写法:“【角色】内容炼金术士 | 【任务】用文字把复杂知识变成‘爆款段子’,在10万+用户心里种下好奇的种子 | 【装备】行业前沿资源+创意团队+自由发挥空间 | 【通关奖励】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转发、讨论,成为别人‘今天学到了’的起点。”
核心技巧:

- 角色化命名:用“用户体验魔法师”“数据侦探”“增长引擎架构师”等替代岗位名称,增强代入感;
- 任务可视化:将职责转化为“解决XX问题”“创造XX价值”,把用户投诉率从30%压到5%,让投诉电话变成‘夸夸热线’”;
- 强调“爽点”:突出岗位独有的成就感,如“直接对接CEO决策项目”“你的创意会被100万用户看到”。
企业特色“秀肌肉”:用细节传递温度与个性
candidates不仅关心岗位,更关心“和什么样的人共事”“在什么样的环境成长”,需跳出“行业领先、福利完善”等空泛描述,用具体场景、员工故事或“奇葩福利”展现企业真实气质。
环境描述:营造“向往感”
- 反例:“办公室交通便利,环境整洁。”
- 正例:“办公区有猫舍三只(主子们每天巡视2小时,撸猫需预约)、免费零食墙(薯片辣条无限量,但藏了3款‘黑暗料理’挑战包)、会议室叫‘灵感洞穴’,白板墙可以随便画——上次有人在上面推导出了‘奶茶甜度与工作效率公式’。”
团队画像:突出“反差萌”
- 示例:“团队成员有前摇滚乐手(现在写代码比写歌词还嗨)、非遗传承人(把剪纸艺术做成了UI设计)、还有个95后奶奶(是的,奶奶!每天教我们用表情包斗图)——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拒绝‘一本正经’。”
福利政策:用“意外感”打动人
- 除了五险一金、年假等基础福利,可加入“年度‘奇葩假期’”(如“摸鱼许可证”1天,需提交“摸鱼心得”分享)、“技能报销包”(报烘焙、潜水、街舞都行,只要和工作沾点边)、“失败奖”(项目复盘时,‘最惨经历奖’奖励双人温泉游)。
企业特色呈现工具参考:
| 展现维度 | 普通写法 | 有趣写法 |
|------------|-------------------------|-------------------------------------------|
| 办公环境 | “现代化办公场所” | “工位旁就是小森林(多肉+绿萝墙),下雨天听雨声写PPT,比ASMR还治愈” |
| 团队氛围 | “年轻有活力” | “开会可以拍桌子吵架(对事不对人!),但下班后会一起组队打王者” |
| 成长空间 | “提供培训机会” | “每年有‘学习基金’5000元,去学任何你想——哪怕是想学开拖拉机(只要你能和业务结合)” |
任职要求“破门槛”:从“必须”到“加分项”
传统任职要求常堆砌“3-5年经验”“985学历”等硬性条件,容易让优秀候选人望而却步,有趣的做法是:降低“必须”的压迫感,强化“加分项”的吸引力,突出“潜力比经验更重要”。
分类表述:用“硬通货”和“软技能”区分
- 硬通货(非不可):熟悉Python基础语法”“有短视频账号运营经验”(可标注“不会但学得快也行,我们有‘新人加速包’”);
- 软技能(重点突出):如果你能把‘说明书’写成‘故事会’,如果你看到‘bug’像发现‘彩蛋’一样兴奋,如果你觉得‘差不多’是‘差很多’——那你已经赢了80%。”
反向提问:用幽默传递价值观
- “如果你看到‘团队合作’四个字就头大,如果你觉得‘加班是福报’是真理,如果你从不主动学习新东西——很遗憾,我们可能不合适(但隔壁公司或许需要)。” 这种“反向筛选”既幽默,又能快速过滤掉价值观不符的候选人。
行动号召“促转化”:用“专属感”推动投递
结尾避免“欢迎投递简历”的常规操作,需设计有记忆点的行动指令,让候选人感觉“这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机会”。

个性化路径
- 示例:“如果你已经按捺不住,请把简历发送到‘hr@xx.com’,邮件主题备注‘我要当内容炼金术士+你的最爱零食(我们会根据零食匹配团队氛围)’;如果你还不确定,先加微信‘xx’,和我们的‘首席摸鱼官’聊聊——他保证不劝你投递,只会让你觉得‘这家公司好像有点东西’。”
限时/限量制造紧迫感
- “‘创意体验官’岗位仅开放5个‘内推码’,前5位投递者可直接跳过初试,和创始人视频喝咖啡(哦不,是聊职业规划)。”
FAQs(常见问题解答)
Q1:有趣招聘信息会显得不专业吗?如何平衡“有趣”与“专业”?
A:有趣≠不专业,核心是通过轻松形式传递有效信息,平衡点在于:所有“有趣”的内容必须服务于“吸引合适候选人”和“传递真实岗位价值”,用“拆盲盒”形容工作挑战,需对应岗位确实有创新任务;用“奇葩假期”展现企业文化,需确保企业真实存在此类福利,避免为了搞笑编造信息,或在专业数据(如薪资、职责)上过度娱乐化。
Q2:如果岗位本身比较枯燥(如行政、财务),如何写出有趣的招聘信息?
A:即使岗位常规,也可从“工作意义”“团队互动”“个人成长”等角度挖掘趣味点。
- 行政岗:“你不是‘打杂的’,是团队的‘超级英雄’——负责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笔、喝到温度刚好的咖啡、在会议室不被占坑,你是效率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 财务岗:“你不是‘账房先生’,是公司的‘风险侦探’——从一张发票里发现漏洞,从一组数据里预测趋势,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还能顺便教同事怎么报销不踩坑)”。 关键是找到岗位的“独特价值”和“情感连接点”,用细节让枯燥工作变得有温度。
通过以上方法,招聘信息既能打破信息茧房吸引眼球,又能精准传递岗位价值,让候选人在“会心一笑”中对企业产生好感,从而提高简历投递质量和人岗匹配度,最好的“有趣”是“让人记住你”,而不是“让人记住你的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