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积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网络搭建工作涵盖通信基础设施、政务云平台、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通过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和多方协同,逐步构建起高速泛在、智能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网络体系。

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宜昌着力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和千兆光网城市建设,截至2023年,全市已建成5G基站超1.2万个,实现市区、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5G网络连续覆盖,重点区域下载速率达到1Gbps以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在宜昌布局了多个核心机房和边缘计算节点,形成了“云网边端”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架构,宜昌大力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用户超200万户,企业宽带平均带宽提升至500Mbps以上,为工业互联网、高清视频、远程教育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基础保障,宜昌积极布局IPv6下一代互联网,政府网站、主流媒体平台已完成IPv6改造,网络地址资源更加丰富,为未来物联网和万物互联奠定了基础。
在政务网络搭建领域,宜昌依托“数字宜昌”建设总体规划,构建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和政务外网,政务云平台整合了全市50多个部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了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降低了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本,政务外网采用“两级三层”架构(市、县两级,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安全共享,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的“宜政通”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率达到95%,“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平均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宜昌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建立了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部署了态势感知系统和数据加密设备,确保政务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全流程的安全可控。
产业网络搭建是宜昌网络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针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宜昌推动建设了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宜昌高新区打造的“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了设备监控、能耗管理、安全生产等模块,帮助化工企业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设备故障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升15%,在农业领域,宜昌依托物联网技术建成了“三峡智慧农业云平台”,覆盖柑橘、茶叶、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产品溯源等智能化管理,农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20%,宜昌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生态,依托“宜昌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搭建了农产品上行、跨境电商孵化、物流配送一体化网络,2022年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农村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45%。
智慧城市网络建设方面,宜昌以“城市大脑”为核心,构建了覆盖交通、安防、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感知网络,在智能交通领域,部署了5000多个智能交通设备,实现了交通信号智能调控、实时路况监测和停车位动态管理,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25%,在智慧安防领域,整合了10万个视频监控资源,通过AI算法实现异常行为识别、人脸比对等功能,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8%,在智慧医疗领域,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健康医疗云平台,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共享、远程会诊和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提升至35%,宜昌还推进了智慧社区建设,在试点社区部署了智能门禁、环境监测、居家养老等设备,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享受便捷的社区服务。

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宜昌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安全保障体系,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了《宜昌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重点企业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建立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对网络攻击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每年组织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提升企业和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
相关问答FAQs
Q1:宜昌在推进5G网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
A:宜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5G基站建设面临覆盖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部分偏远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影响基站稳定运行,针对这些问题,宜昌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优化基站布局,采用“宏基站+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的混合组网模式,提高覆盖效率;二是争取国家“东数西算”政策支持,降低基站建设和运维成本;三是与电力部门合作,推进基站供电改造,推广太阳能供电等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四是鼓励通信企业共享铁塔、机房等基础设施,减少重复建设。
Q2:宜昌中小企业在接入工业互联网时面临哪些困难?政府有哪些支持政策?
A:中小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数据安全担忧以及缺乏标准化解决方案,为此,宜昌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一是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中小企业购买工业互联网服务给予30%-50%的费用补贴;二是开展“工业互联网赋能”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免费诊断和咨询服务;三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标准化的SaaS服务,降低企业技术门槛;四是加强数据安全培训,指导企业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并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数据安全险种,降低企业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