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put和but中间的发音是英语学习者常遇到的难点,尤其对于母语中缺乏类似音素的学习者而言,容易混淆两者的元音发音,要准确区分这两个词,需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口型舌位、音长及语调等多个维度入手,结合理论分析与发音练习,逐步掌握其差异。

核心音素差异:元音/ʊ/与/ʌ/
put和but的核心区别在于中间的元音音素:put的元音是/ʊ/(短元音,类似“乌”的短促音),but的元音是/ʌ/(短元音,类似“啊”的短促音),这两个音虽均为短元音,但发音器官的协调方式存在显著不同。
发音部位与口腔空间
- /ʊ/(put的元音):发音时,口腔肌肉整体较为紧张,双唇需向前突出并收圆,类似吹口哨时的口型,上下唇距离较近,嘴角向两侧拉开幅度小,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抬起,但未接触,舌位较高,口腔前部空间较小,气流通道相对狭窄,音色较为“集中”和“圆唇”。
- /ʌ/(but的元音):发音时,口腔肌肉较为放松,双唇自然张开,不突出也不收圆,呈自然扁平状或微张开状态,上下唇距离适中,舌身平放,舌中部略向硬腭抬起,舌位较低且靠前,口腔空间较大,气流通道宽敞,音色较为“开放”和“扁平”。
舌位与口型对比
特征 | /ʊ/(put) | /ʌ/(but) |
---|---|---|
舌位 | 舌身后缩,舌后部抬高,舌位较高 | 舌身平放,舌中部略抬,舌位较低且靠前 |
双唇 | 收圆并突出,嘴角紧张 | 自然张开,不圆唇,嘴角放松 |
口腔空间 | 前部空间小,气流通道窄 | 整体空间大,气流通道宽 |
肌肉紧张度 | 整体肌肉紧张 | 整体肌肉放松 |
发音方法与听觉感知
气流与声带振动
两个音均为浊辅音前的短元音,声带均振动,但/ʊ/的发音更依赖舌后部的收缩,导致气流在口腔内形成一定的“阻碍感”,而/ʌ/的发音则更顺畅,气流几乎无阻碍,put的/pʊt/中,/ʊ/受辅音/t/的影响,舌位更靠后且圆唇更明显;but的/bʌt/中,/ʌ/受/b/和/t/的夹击,舌位居中,口型自然。
听觉差异
从听觉上,/ʊ/听起来更“暗”(dark vowel),音色较沉闷,带有圆唇的共鸣感;而/ʌ/听起来更“亮”(bright vowel),音色更开阔,类似中文“啊”但更短促,put的发音类似“普特”,但“普”的口型更圆;but的发音类似“巴特”,但“巴”的口型自然放松。
易错原因与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 母语干扰:汉语普通话中缺乏/ʊ/和/ʌ/的严格对立,学习者易用“乌”或“啊”替代,导致put发音类似“普特”(但“普”不圆唇),but发音类似“巴特”(但“巴”口型过扁)。
- 圆唇不足:发/ʊ/时未充分圆唇,导致与/ʌ/混淆,尤其在快速连读中。
- 舌位偏移:发/ʌ/时舌位过高或靠后,接近/ʊ/的舌位,使but听起来像put。
纠正练习
- 镜子练习:观察口型,发put时确保双唇明显突出收圆,发but时双唇自然放松,可对比“呜”(wū,对应/ʊ/)和“啊”(ā,对应/ʌ/)的口型差异,再过渡到单词中。
- 手势辅助:发/ʊ/时用手轻触嘴角,感受肌肉紧张;发/ʌ/时手放松下垂,感受肌肉松弛。
- 最小对立体练习:通过对比put/but, pull/bull, full/fun等单词,强化对音素的敏感度。
- put/pʊt/ vs. put/pʊt/(重复强调圆唇)
- but/bʌt/ vs. bat/bæt/(区分/ʌ/与/æ/)
语境中的发音规律
- 重音与弱读:在句子中,put和but作为实词时通常重读,元音发音清晰;但作为虚词(如but作转折连词)时,可能弱读为/bət/,但需注意弱读时/ʌ/可能进一步弱化为/ə/,而put较少弱读。
- 方言与口音影响:美式英语中/ʌ/在but等词中可能更接近/ʊ/(如美国南方口音),但标准发音仍需严格区分。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我总是分不清put和but的发音,即使知道理论差异?
A1:这可能是因为母语中缺乏类似的音素对比,导致肌肉记忆未形成,建议通过“慢速夸张发音”训练:先单独练习/ʊ/和/ʌ/的口型,再代入单词,录音对比标准发音,逐步调整肌肉协调,可尝试“触摸法”——发/ʊ/时用手指轻触喉部感受振动集中度,发/ʌ/时感受口腔空间的开放感,通过触觉强化听觉记忆。

Q2:在快速说话时,如何避免put和but的发音混淆?
A2:快速说话时,音素易弱化或同化,需提前建立“口型自动化”,可通过以下步骤训练:① 单词拆分练习,如“p-ʊ-t”和“b-ʌ-t”,强化每个音节的清晰度;② 句子连读,如“I put the book but you didn't”,重点突出put的圆唇和but的放松口型;③ 模仿母语者语速,通过跟读材料(如影视剧台词)培养肌肉记忆,注意在连读中保持核心元音的稳定性,避免因语速加快而丢失关键音素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