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SS软件中,G命令是图形编辑与处理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组合不同的字母和数字参数,可快速实现复杂的地形图绘制、工程计算及数据管理,G命令通常以“G”开头后跟特定标识符,GENT”(实体编辑)、“GRID”(网格生成)等,其设计逻辑遵循“操作对象+功能类型”的命名规则,适用于测绘、国土、规划等领域的高效作业,以下从命令分类、操作流程、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G命令的主要类型及功能
CASS的G命令体系庞大,按功能可分为实体编辑、地形处理、工程计算、数据转换四大类,每类下包含多个子命令,具体如下表所示:
| 命令类别 | 常用子命令 | 功能描述 | 适用场景 |
|---|---|---|---|
| 实体编辑类 | GENT | 对点、线、面等基本图元进行移动、旋转、缩放、复制等操作 | 图形修正、要素位置调整 |
| GJOIN | 将多个独立线段合并为一条复合线,或断开复合线为指定段数 | 等高线、道路边线整合 | |
| 地形处理类 | GGRID | 生成规则或不规则三角网(TIN),基于高程点构建数字高程模型 | 地形建模、土方量计算 |
| GCONTOUR | 根据高程点或TIN生成等高线,可设置等高距、平滑度等参数 | 地形图绘制、坡度分析 | |
| 工程计算类 | GVOL | 基于原始地面设计面计算填挖方量,支持方格网法、三角网法等多种算法 | 场地平整、土方平衡计算 |
| GSECTION | 绘制指定线路的纵横断面图,自动提取地面高程并生成断面线 | 道路、管线设计 | |
| 数据转换类 | GDXF | 将CASS格式数据转换为DXF/DWG格式,或反向转换,支持图层、属性信息同步 | 软件间数据交互、格式兼容 |
| GSHX | 将线状、面状要素转换为Shapefile格式,保留高程、编码等属性数据 | GIS数据建库、空间分析 |
典型G命令操作流程
以地形绘制中常用的“GCONTOUR”(等高线生成)为例,其操作步骤如下:
- 数据准备:确保当前图形中已包含高程点(如“DGX”图层)或离散点数据,高程点需具有“Z”坐标属性。
- 命令启动:在命令行输入“GCONTOUR”并回车,系统弹出“等高线参数设置”对话框。
- 参数配置:设置“等高距”(如1m)、“拟合方式”(如三次B样条曲线)、“注记间隔”(如每5条等高线注记一次)等参数,勾选“过滤微短线”以剔除短小等高线。
- 生成等高线:框选所有高程点,系统自动构建TIN并生成等高线,完成后可在“SJW”图层查看结果。
- 修饰优化:使用“GENT”命令修剪穿越道路、建筑物的等高线,或通过“GTEXT”添加高程点注记。
若需进行土方量计算(GVOL命令),则需先绘制原始地面和设计面的封闭边界线,分别生成对应TIN,再通过“GVOL”选择计算区域,系统自动输出填挖方量报表及三维可视化结果。
G命令使用注意事项
- 数据规范性:高程点、边界线等数据需符合CASS图层规范,例如高程点应位于“DGX”图层且属性完整,否则可能导致命令执行失败。
- 参数合理性:如“GGRID”生成三角网时,若点云密度不均,需调整“最大边长”参数避免三角网畸形;“GVOL”计算时需确保原始地面与设计面无交叉,否则结果失真。
- 版本兼容性:不同CASS版本对G命令的支持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高版本新增的“GAI”(智能识别)命令在低版本中无法使用,需注意版本匹配。
- 操作备份:复杂编辑前建议保存图形副本,避免因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部分G命令(如“GJOIN”)不可逆,需谨慎确认操作对象。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使用GCONTOUR命令生成等高线时,部分区域出现三角形空白?
A:通常因高程点分布不均或密度不足导致,解决方法:在空白区域补充高程点,或调整“GGRID”命令中的“最大三角边长”参数(适当增大以允许更稀疏的点连接),也可使用“GINSERT”命令插入高程点数据块。

Q2:GDXF转换数据时,如何保留自定义属性编码?
A:CASS默认将实体编码存储在“扩展数据(XData)”中,转换前需确保源数据的编码属性已正确写入,并在“GDXF”对话框中勾选“保留扩展数据”选项;若转换后编码丢失,可通过“GCODE”命令手动重新赋码,或使用“GEXP”导出编码表后批量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