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科技网

招聘信息模板如何写出吸引力?

在招聘信息的设计上,传统模板往往因格式固化、内容单调而难以吸引求职者目光,一份“有意思的招聘信息模板”不仅需要清晰传递岗位核心信息,更需通过创意表达展现企业活力,让求职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温度与趣味,从而主动建立连接,以下从结构设计、内容创意、视觉呈现三个维度,拆解如何打造兼具实用性与吸引力的招聘模板。

招聘信息模板如何写出吸引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构设计:打破常规,让信息“有节奏”

传统招聘信息多采用“岗位职责+任职要求+薪资福利”的线性罗列,易让求职者产生阅读疲劳,有趣的结构应像故事一样有起承转合,通过模块化设计引导注意力,重点信息突出,次要信息简化。

开篇:用“钩子”代替“标题党”
开篇3行内需抓住眼球,避免“诚聘精英”“期待加入”等陈词滥调,可结合企业调性选择风格:

  • 互联网公司:“如果你曾为某个产品细节熬夜改过5版方案,如果你认为‘用户体验’不是空话,欢迎来聊聊——我们需要一个和你较真的产品经理。”
  • 文化创意公司:“招一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能从猫打哈欠的动作里找到灵感,能把PPT做成艺术品,我们不想只招‘画图的’,想找‘造梦的’。”

中段:信息“可视化”,拒绝大段文字
将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转化为“对话式”或“场景化”表达,避免使用“负责”“具备”等生硬词汇。

  • 传统表述:“负责新媒体内容策划,撰写文案,维护粉丝关系。”
  • 有趣表述:“你的日常是:刷微博/小红书时像侦探一样找热点,写文案时能让标题在3秒内戳中人,回复粉丝留言时像和朋友聊天(偶尔斗图也行)。”

任职要求可分“基础款”和“加分项”,用符号或图标区分,降低阅读压力:

招聘信息模板如何写出吸引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基础款:✓ 3年以上新媒体运营经验,能独立策划10万+内容;
  • 加分项:🌟 会剪视频、懂点心理学、养猫(我们的猫需要你陪玩)。

从“我们招人”到“一起做事”
结尾避免“期待简历”的冷漠表达,转而描绘合作场景或团队氛围,“如果你看到这里嘴角上扬,不妨直接发邮件告诉我们:你最近一次‘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时刻是什么?我们不看简历,先聊‘有趣’。”

内容创意:用“人话”讲岗位,用“细节”展温度

岗位描述的核心是“让求职者想象自己在这里工作的样子”,需剥离官方话术,用具体场景、团队习惯、真实挑战替代抽象要求。

岗位“说明书”变成“体验卡”
以“市场专员”为例,传统模板侧重职责罗列,有趣模板可加入“你将获得什么”:

  • 不是“有竞争力的薪资”,而是“你的方案如果帮产品月增10万用户,奖金直接翻倍,老板请你吃大餐(不限预算)”;
  • 不是“良好的团队氛围”,而是“每周三下午茶是‘吐槽大会’,可以吐槽甲方、吐槽产品,但吐槽完要一起想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是解决问题的人)”。

企业文化“可视化”,拒绝空泛口号
与其说“我们鼓励创新”,不如用具体案例呈现:

招聘信息模板如何写出吸引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上个月运营小王把客户投诉的段子做成了表情包,全网播放量500万,现在这组表情包是我们公司的‘官方客服语言’”;
  • “弹性工作制不是噱头:只要上午10点前完成日报,你可以早上10点来上班,也可以下午3点来——只要你能和同事无缝对接,我们不管你几点‘开机’。”

福利“反套路”,突出“小而确幸”
薪资福利是硬需求,但有趣的表达能让“标配”变“惊喜”:

  • 不写“五险一金”,写“社保按工资全额缴纳(我们不想让你因为基数少少一分钱),公积金每月打到卡里,租房压力能小一点”;
  • 不写“年度体检”,写“每年一次全面体检,外加‘护眼基金’——每天对着电脑,我们希望你眼睛能少受点罪”。

视觉呈现:排版“呼吸感”,信息“不拥挤”

文字排版是招聘信息的“颜值担当”,合理的视觉设计能让信息传递效率提升50%。

字体与字号:重点“跳出来” 用18-20号字体,加粗并搭配企业主色(如科技感用蓝色,创意公司用橙色); 如“你将面对”“我们希望你”)用14-16号字体,颜色比标题浅; 用12-13号字体,行间距1.5-1.8倍,留白让眼睛“休息”。

图标与符号:替代“项目符号”
用emoji或小图标分隔模块,增加趣味性:

  • 岗位职责前用🚀,任职要求前用🔍,福利待遇前用🎁;
  • 关键数据用“⭐ 10万+粉丝”“💰 年薪15-25K”突出,比纯文字更醒目。

表格“轻量化”,拒绝“表格迷宫”
若需罗列多条信息(如薪资构成、福利明细),用极简表格呈现,列数不超过3列,行数不超过5行:

项目 内容说明
基本薪资 10-15K/月(13薪)
绩效奖金 月度奖金+年度项目分红
其他福利 每月200元图书基金+年度旅游

相关问答FAQs

Q1:有趣的招聘信息会不会显得不专业,影响求职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A:有趣≠不专业,本质是用“人话”传递有效信息,专业体现在岗位描述的准确性(如职责清晰、要求明确),而有趣是表达方式的优化,将“需要抗压能力”转化为“能同时推进3个项目 deadline 时不掉头发”,既保留了“抗压能力”的核心要求,又让语言更生动,关键是把握“分寸感”:不调侃岗位核心职责,不夸大福利待遇,在轻松中保持真诚。

Q2:不同行业适合的“有趣风格”有什么区别??
A:行业调性决定了创意方向:互联网/科技公司可侧重“年轻化、网感”,如用“内卷”“摸鱼”等职场梗;文化创意行业适合“故事化、场景化”,如描述“你会和团队一起在咖啡馆头脑风暴,而不是会议室开大会”;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医疗)则需“稳中带趣”,避免过度娱乐化,可突出“匠心”“责任”等关键词,招一个能和机器‘对话’的工程师——我们希望你听懂齿轮的转动,也懂客户的需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