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使用cmd命令修改文件或文件夹的时间属性是一项较为高级但实用的操作,尤其适用于需要批量处理或精确控制时间戳的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通过cmd命令修改时间的方法、相关参数的说明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帮助用户全面掌握这一技能。

基础命令与语法
在cmd中,修改文件时间主要通过copy命令结合特定参数实现,语法结构为:
copy /b 源文件 +,,
/b参数表示以二进制模式复制,避免文件内容被修改;逗号后的部分用于指定新的时间戳,具体时间格式需遵循YYYY/MM/DD HH:MM:SS的格式,例如2023/10/01 12:00:00。
修改文件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和访问时间
Windows文件系统默认支持三种时间属性:创建时间(Creation Time)、修改时间(Last Modified Time)和访问时间(Last Accessed Time),通过cmd命令,可以分别或同时修改这些时间属性。
修改修改时间(最常用)
修改文件最后一次被修改的时间,可通过以下命令实现:
copy /b 文件名 +,,
将test.txt的修改时间设置为2023年10月1日12:00:
copy /b test.txt +,,2023/10/01 12:00:00
修改创建时间
创建时间需结合fsutil命令间接实现,步骤如下:

- 先创建一个临时文件,并设置其创建时间为目标时间:
copy /b nul +,,目标时间 临时文件 - 将原文件内容复制到临时文件,并删除原文件:
copy /b 原文件 + 临时文件 /b 新文件 - 重命名新文件为原文件名:
ren 新文件 原文件
修改访问时间
访问时间可通过复制操作间接修改,因为复制操作会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
copy /b 文件名 +,,
执行后,文件的访问时间将更新为当前系统时间。
批量修改文件时间
若需批量修改多个文件的时间,可结合for循环命令实现,将当前目录下所有.txt文件的修改时间统一设置为2023年10月1日:
for %f in (*.txt) do copy /b "%f" +,,2023/10/01 00:00:00
在批处理文件(.bat)中,需将%f改为%%f。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 权限要求:修改文件时间需要用户对该文件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否则会提示“拒绝访问”。
- 系统时间格式:时间戳必须严格遵循
YYYY/MM/DD HH:MM:SS格式,否则命令会报错。 - 文件夹时间修改:文件夹的时间属性可通过
xcopy命令修改,语法与copy类似:
xcopy /i /y 文件夹 +,,
高级技巧:结合PowerShell实现更灵活的时间修改
对于更复杂的时间操作,可结合PowerShell命令,

powershell -command "(Get-Item 文件名).CreationTime = '2023-10-01T12:00:00'"
此命令可直接修改文件的创建时间,且支持更灵活的时间格式。
实际应用案例
假设用户需要将一批日志文件的修改时间统一调整为文件名中的日期(如log_20231001.txt),可通过以下批处理脚本实现:
@echo off
for %%f in (log_*.txt) do (
set "date=%%~nf"
set "date=!date:~4,4!/!date:~2,2!/!date:~0,2! 00:00:00"
copy /b "%%f" +,,!date!
)
脚本会自动从文件名中提取日期并设置为文件的修改时间。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使用copy命令修改时间时提示“文件被占用”?
A1:这通常是因为目标文件正在被其他程序打开或使用,请确保关闭所有可能访问该文件的程序后重试,若文件被系统进程占用,可尝试在安全模式下执行命令。
Q2:如何恢复被误修改的文件时间?
A2:若文件已备份,可通过备份恢复时间属性;若无备份,可尝试使用文件历史记录(若已启用)或第三方工具如Attribute Changer进行恢复,对于系统关键文件,建议通过系统还原点回退。
用户应能熟练掌握cmd命令修改文件时间的方法,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应用,需要注意的是,频繁修改系统文件时间可能导致异常,建议谨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