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世界》中,填充命令(/fill)是玩家用于高效编辑方块区域的核心指令,能够快速替换、复制或删除指定范围内的方块,极大提升了建筑、地形改造等操作的效率,该命令的基本语法结构为/fill <x1> <y1> <z1> <x2> <y2> <z2> <方块名称> [数据值] [旧方块处理方式] [生成结构],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和功能直接影响命令的执行效果。

坐标参数<x1> <y1> <z1>和<x2> <y2> <z2>分别定义了填充区域的两个对角点坐标,需要注意的是,坐标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只要两个点能构成一个长方体区域即可。/fill 10 64 -5 15 70 0 minecraft:stone会将从(10,64,-5)到(15,70,0)的所有方块替换为石头,覆盖范围共6个X轴、7个Y轴和6个Z轴方块,总计252个方块。
<方块名称>参数支持游戏内所有可用的方块ID,包括基础方块(如minecraft:dirt)、装饰方块(如minecraft:quartz_block)甚至功能性方块(如minecraft:redstone_block),若需指定方块的状态(如楼梯的朝向),可通过[数据值]参数添加,例如minecraft:stone_stairs[half=top,facing=east],但数据值需结合方块属性正确填写,否则可能导致命令无效。
[旧方块处理方式]是填充命令的关键功能,通过不同模式实现多样化操作,默认模式为replace,直接替换区域内所有方块;destroy模式会在替换前破坏原有方块(掉落对应物品);hollow模式仅保留区域表面的方块,内部变为空气,适合快速创建中空结构;keep模式则只替换空气方块,保留原有固体方块,适用于填充空洞。/fill 0 0 0 10 10 10 minecraft:water hollow会生成一个10x10x10的水箱框架,内部为空。
[生成结构]参数(如true/false)控制是否在填充时生成结构(如树木、矿脉),默认为false,通常建筑中无需开启,命令支持使用相对坐标(如~5 ~-2 ~3表示从玩家位置偏移5格X轴、-2格Y轴、3格Z轴)和^局部坐标(相对于玩家朝向),方便动态定位区域。

常用填充模式示例表
| 模式 | 作用说明 | 示例命令(以填充玻璃墙为例) |
|---|---|---|
| replace | 完全替换区域内所有方块 | /fill 100 64 100 120 70 100 minecraft:glass |
| hollow | 仅保留表面方块,内部变为空气 | /fill 100 64 100 120 70 100 minecraft:glass hollow |
| keep | 仅替换空气方块,保留原有方块 | /fill 100 64 100 120 70 100 minecraft:glass keep |
| destroy | 替换前破坏原有方块,掉落物品 | /fill 100 64 100 120 70 100 minecraft:grass destroy |
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坐标范围过大可能导致游戏卡顿,建议分区域执行;部分特殊方块(如床、头颅)可能因数据值限制无法直接填充,需通过其他命令辅助,通过灵活组合参数,填充命令能从简单的方块替换到复杂的中空结构构建,成为玩家高效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
相关问答FAQs
Q1: 填充命令是否可以替换特定类型的方块,而非全部方块?
A1: 可以,通过在[旧方块处理方式]中使用replace模式,并结合[数据值]或方块标签(如#minecraft:wooden_logs)筛选目标方块。/fill 0 0 0 10 10 10 minecraft:stone replace minecraft:dirt仅将区域内的泥土替换为石头,其他方块保持不变,需注意,方块标签仅在特定版本(如1.13+)支持。
Q2: 如何使用填充命令快速生成一个中空的球形结构?
A2: 由于/fill仅支持长方体,球形结构需结合/setblock或辅助模组实现,但可通过近似模拟:先计算球体边界坐标,用hollow模式生成立方体框架,再手动删除角落数据。/fill 0 0 0 20 20 20 minecraft:stone hollow生成20x20x20的中空立方体,随后通过重复命令逐步缩小内部区域,最终形成球形轮廓,更高效的方式是使用WorldEdit模组的//sphere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