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提升网络故障排查与性能分析能力,实验环境为Windows 10操作系统,局域网环境通过路由器互联,实验前确保所有设备网络连接正常。
实验目的与要求
- 掌握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arp等基本网络命令的语法及参数;
- 能够运用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IP配置查看、路由追踪、连接状态监控等操作;
- 分析命令输出结果,诊断常见网络问题,如IP冲突、DNS解析失败等。
实验原理与工具 网络命令是操作系统内置的用于网络管理、测试和诊断的命令行工具,通过协议栈与网络硬件交互实现功能,本实验主要使用Windows命令提示符(CMD)工具,结合TCP/IP协议族中的ICMP、ARP、DNS等协议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
IP配置查看与释放/ renew(ipconfig命令)
执行ipconfig /all命令,查看本机详细网络配置信息,包括IPv4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通过表格记录关键参数:参数项 值 说明 IPv4地址 168.1.105 本机局域网分配的IP地址 子网掩码 255.255.0 网络分段标识 默认网关 168.1.1 路由器管理地址 DNS服务器 8.8.8 公共DNS解析服务器 执行
ipconfig /release释放当前IP地址,再通过ipconfig /renew重新获取,观察IP地址变化,验证DHCP客户端功能。 -
网络连通性测试(ping命令)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本地网关、外部服务器(如百度)的连通性。ping 192.168.1.1:结果显示“来自192.168.1.1的回复=字节时间=2ms TTL=64”,表明与网关通信正常,延迟较低。ping www.baidu.com -n 4:通过域名解析测试,首次响应时间略长(包含DNS解析时间),后续延迟稳定在10-30ms,证明网络可达且DNS服务正常。
若出现“请求超时”,需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可达或防火墙设置。
-
路由路径追踪(tracert命令)
执行tracert www.baidu.com,追踪数据包到目标服务器的路径,结果显示经过3个跃点(192.168.1.1→202.96.128.86→182.61.200.7等),每个跃点的响应时间逐步增加,符合网络路由层级特征,若某跃点显示“ *”,可能表明该路由器禁用ICMP响应。 -
网络连接状态监控(netstat命令)
运行netstat -an查看所有网络连接的协议、本地地址、外部地址及状态,发现本机与114.114.114.114的DNS查询连接(状态为ESTABLISHED),以及与远程服务器的监听端口(如TCP 8080状态为LISTEN),通过netstat -s可进一步统计TCP、UDP等协议的收发数据包数量,用于网络性能分析。 -
ARP缓存查看与绑定(arp命令)
执行arp -a查看本地ARP缓存表,记录网关IP(192.168.1.1)对应的MAC地址(00-1c-23-45-67-89),使用arp -s 192.168.1.1 00-1c-23-45-67-89静态绑定IP与MAC地址,防止ARP欺骗攻击,验证后可通过arp -d删除缓存条目。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熟练掌握了常用网络命令的实际应用,能够通过命令输出快速定位网络问题,通过ping测试结合tracert可判断故障节点是本地网络还是外部链路;利用netstat和arp命令可有效监控异常连接和防范ARP攻击,实验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命令结果受网络设备和防火墙策略影响,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未来可进一步探索nslookup(DNS查询)、pathping(综合路径诊断)等高级命令,提升网络管理能力。
相关问答FAQs
Q1: 当ping命令显示“请求超时”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排查?
A1: “请求超时”通常由以下原因导致:①目标主机未开机或防火墙拦截ICMP请求;②网络链路中断(如网线松动、路由器故障);③IP地址配置错误或子网掩码不匹配,排查步骤:首先使用ipconfig检查本机IP配置,确认与网关在同一网段;其次ping网关地址,若失败则检查本地网络硬件;若成功但ping外部主机失败,可能是DNS解析问题,尝试使用IP地址测试。
Q2: 如何通过netstat命令识别本机是否存在可疑网络连接?
A2: 可通过以下步骤分析:①执行netstat -anb(需管理员权限)查看进程ID和对应的连接;②关注ESTABLISHED状态的连接,检查外部IP是否为未知地址;③观察LISTEN端口,若发现异常端口(如非本机服务的端口)需警惕;④结合tasklist命令查看PID对应进程,若发现可疑进程(如非系统进程占用80端口),可使用杀毒软件扫描或终止进程。
